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作者

杨健

甘肃省定西市漳县武阳中学 748300

摘要:减轻学生校内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压力,是“双减”政策对义务教育提出的改革要求,这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营造了更加科学、全面的学习及发展环境。基于作业是导致学生课业负担重的主要原因之一,立足于“双减”政策减负增效的原则和要求,从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语文学科;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一、减少作业总量,减轻课业负担

布置作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知识,但是过量的作业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最终成为学生学习及发展的一种负担[1]。基于此,“双减”背景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当按照“双减”政策提出的要求和标准,严格控制学生做作业的所需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减少作业总量,但是遵循提质减负的原则,还要保障语文作业具备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所以减少作业总量的前提是增强作业教学效果,切实达到“减量增效”的教学改革目标。

例如,完成《黄继光》课文阅读教学活动后,教师结合课上教学内容设计课后作业,应当摒弃传统的“以量取胜”的作业设计思维,避免占用学生过多的休息、锻炼和个性发展时间。教师可以运用精准性、针对性的作业设计思维,重视突出《黄继光》课文中的重难点知识,包括阅读理解、书写字词、组词造句等,确保学生通过做作业有效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以书写字词作业为例,不必要求学生抄写课文中出现的所有字词,只需要抄写自己不理解、掌握不牢的字词,该项作业相对灵活完全由学生自主决定,有效减少了作业课后作业的总量,为学生预留了更多自由发展的时间。

二、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之所以认为做作业是一种负担,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对学习缺乏浓厚兴趣,从思想上、心理上对做作业存在强烈的反感与排斥,针对该种情况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要求教师分析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因素,并在作业设计中做出改变[2]。根据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做书面作业,并且学生普遍希望做作业是一个有趣的过程,对此“双减”背景的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可以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出发点,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新作业形式。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课文阅读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人物性格特点,以及梳理故事发展情节,教师摒弃传统的抄课文、背课文作业设计思维,结合小学生喜欢玩游戏的性格特征,设计以游戏为载体的趣味作业,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体验。具体而言,《将相和》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教师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作业。作业内容为“小组内部商榷选择《将相和》课文中的其中一个故事,将故事改编为生动、形象的课本剧,要求在课文的基础上丰富剧情,直观体现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接下来,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改编课本剧的思路,并且分配角色认真排练课本剧,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将相和》文本内容的理解,还能深刻体会到做作业的乐趣,所以多数学生表现出了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态度。由此可见,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设计趣味作业,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以及提高作业的辅助教学效果。

三、设计分层性作业增强学习自信

学生智力水平不同在学习中会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这是导致学优生和学困生之分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原则,确保能够为每个学生提供最优的教学条件。就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而言,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性带来的影响,学优生往往能够轻松、积极和高效地完成各项作业,这说明作业对于学优生来讲并非负担,但是同样的作业对于学困生来说就是负担,长此以往学困生极易失去学习信心,最终对做作业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基于此,“双减”背景的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要求教师以增强学生学习自信为突破口,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践行分层教学理念设计作业。

例如,针对学困生长期无法自主完成作业的情况,教师可以将语文作业划分为A、B层次,A层次作业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优生,B层次作业主要针对学困生。以《慈母情深》课文阅读教学为例,A层次作业要突出拓展性与延伸性,能够在课内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有益的认知或能力,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歌颂母爱的短文,要求写作中合理运用《慈母情深》课文内的写作技巧,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化为己用;B层次作业应当着重突出课文内的基础性知识,包括重难点字词、重点语句解析等,确保学困生群体能够轻松、高效完成作业并掌握基础知识。通过设计分层性作业有效增强了学困生的学习信心,成功减轻了学困生的思想压力与课业负担,同时兼顾了学优生的学习需求。

四、设计实践性作业推动素养发展

大力推行“双减”政策的目的在于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对此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可以跳过减少作业量环节,直接利用作业推动学生素养发展。基于此,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作业设计思维,避免布置“读”“背”“写”形式的作业,而是设计一些能够引领学生“走出去”的作业,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有益的学习及发展条件。以实践型小学语文作业为例,通过引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出教材,使学生在社会中、生活中学习更加丰富、更加宽泛的知识,以及帮助学生形成适应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能力。例如,在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中,教师根据本单元主题和课文特点,设计需要学生走进社会开展实践的作业。具体而言,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更多的中国神话故事,并且将选择其中一个故事分享给班级同学。有的学生请教当地的老年人,有的学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学生游览当地的历史古迹,在此过程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识和认知,还锻炼了学生获取信息、实践探究的能力。

结语: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要想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需要立足于以生为本教育思想,着力于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推动素养发展与培养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李文慧. “双减”政策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质量的策略 [J]. 学园, 2023, 16 (35): 38-40.

[2]王莉莎. 新课标指向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探究 [J]. 考试周刊, 2023, (46): 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