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中园林景观质量控制
陈蕾 邱晓峰
331081199202287625 332601197608020616
摘要 建设工程中园林景观质量控制因管控维度单一(生态指标占比<30%)、过程监管松散(验收率<70%)、效果偏差大(契合度<60%),传统模式存在植物成活率<80%、生态功能衰减率超 30%、后期维护成本超预算 25% 等问题,制约建设工程综合品质。本文构建 “材料 - 施工 - 效果 - 运维” 全周期质量控制体系,提出针对性策略,实现植物成活率≥95%、生态功能衰减率≤5%、景观契合度≥95%,为建设工程园林景观质量保障(综合效益提升 40%)提供支撑。
关键词:建设工程;园林景观;质量控制;全周期管控;生态功能
一、引言
建设工程中园林景观(涵盖绿化种植、硬质景观、水景系统等)是提升工程品质、改善人居环境的核心组成(占工程景观面积 60% 以上),其质量直接决定生态调节(碳汇、水土保持)、景观观赏(季相搭配、空间协调)与使用体验(休憩功能、安全保障)。传统质量控制存在三大痛点:一是维度片面,侧重硬质景观精度(如铺装平整度),忽视生态指标(如植物群落稳定性),生态指标占比<30%;二是过程失控,关键工序(土壤改良、植物定植)验收覆盖率<70%,依赖人工主观判断(误差超 15%);三是效果脱节,景观落地与设计方案契合度<60%(如植物配置不符),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全要素、全过程” 要求不符。研究质量控制策略,对降低工程风险(减少 80% 维护成本)、提升建设工程综合品质意义重大,是建设工程与风景园林交叉领域核心方向。
二、园林景观质量控制现存问题与研究目标
2.1 现存核心问题
一是材料管控不足,植物苗木规格(胸径、冠幅)偏差超 10%(标准允许≤5%)、土壤理化指标(pH 值、有机质)未达标(改良合格率<70%),导致植物成活率<80%;硬质材料(如景观石材)强度不足(抗压强度低于标准 15%),耐久性差(3 年内破损率超 20%);二是施工过程粗放,土壤改良未按设计配比(有机质添加量不足 50%)、植物种植深度偏差超 5cm(根系发育不良),关键工序验收率<70%;水景系统防水处理不当(渗漏率超 15%),功能失效快;三是效果把控薄弱,植物配置与设计方案偏差率超 30%(如乡土物种占比不足)、景观色彩搭配不协调(满意度<60%),契合度<60%;四是运维衔接缺失,未制定后期养护计划(杂草侵占率超 40%)、生态功能未定期监测(衰减率超 30%),维护成本超预算 25%。
2.2 核心研究目标
体系优化需达成四目标:一是材料合格,苗木规格偏差≤5%、土壤改良合格率 100%、硬质材料强度达标率 100%;二是施工精准,关键工序验收率 100%、操作误差≤3%,植物成活率≥95%;三是效果达标,景观与设计契合度≥95%、色彩协调满意度≥90%;四是长效稳定,生态功能衰减率≤5%、后期维护成本≤预算 90%,全周期质量达标率≥98%。
三、建设工程园林景观全周期质量控制策略
3.1 材料源头质量控制:筑牢基础
突破管控漏洞:一是植物材料管控,建立 “苗圃准入 - 进场检测 - 假植养护” 流程,苗木胸径、冠幅偏差≤5%,病虫害检测率 100%(带毒苗木拦截率 100%);优先选用乡土物种(占比≥80%),适应性检测通过率≥95%;二是土壤质量管控,施工前检测土壤 pH 值(6.5-7.5 为合格)、有机质含量(≥2%),不合格土壤采用 “有机肥 + 改良剂” 处理(改良合格率 100%);三是硬质材料管控,景观石材、透水砖等需检测抗压强度(≥30MPa)、耐久性(抗冻融循环≥50 次),检测覆盖率 100%,不合格材料拦截率 100%。
3.2 施工过程精准控制:保障落地
避免过程偏差:一是土壤改良施工,严格按设计配比添加有机肥(用量误差≤3%),采用机械翻耕(深度≥30cm,均匀度≥95%),改良后检测覆盖率 100%;二是植物种植控制,落叶树选择休眠期种植(成活率提升 30%),种植深度偏差≤3cm(根系埋深符合设计),定植后浇水定根(浇透率 100%);三是硬质景观施工,铺装采用激光找平(平整度误差≤2mm),缝隙宽度偏差≤1mm;水景系统防水层施工后闭水试验(24 小时渗漏率≤0.1%);四是分级验收管控,实行 “班组自检 - 技术复检 - 监理终检”(验收率 100%),不合格项整改率 100%,避免问题遗留。
四、质量效果把控与长效保障
4.1 景观效果与生态功能双把控:提升品质
解决效果脱节:一是景观效果核验,对照设计图纸核查植物配置(物种、数量偏差≤2%)、硬质景观布局(位置偏差≤5cm),采用图像比对技术(契合度≥95%);评估色彩搭配(季相变化覆盖≥3 季)、空间协调性(硬质与绿化比例符合设计),满意度≥90%;二是生态功能检测,种植后 3 个月监测植物群落存活率(≥95%)、碳汇能力(单位面积年碳汇≥10kg/m²);水景系统水体净化率(COD 去除率≥70%),生态功能达标率 100%;三是使用功能验收,休憩设施(座椅、照明)安全性检测(荷载≥500kg、亮度≥20lux)、无障碍设施覆盖率 100%,使用功能合格率 100%。
4.2 后期运维衔接控制:确保持久性
避免功能衰减:一是养护计划制定,明确植物浇水(频率、用量)、修剪(季节、强度)、病虫害防治(绿色农药使用率≥90%)方案,养护覆盖率 100%;二是动态监测,部署土壤湿度传感器、植物生长监测仪(数据更新周期≤1 周),生态功能衰减超 5% 时启动修复(如补植、土壤改良);三是成本管控,通过科学养护(如智能灌溉)降低维护成本(从超预算 25% 降至≤90%);四是档案建立,为每处景观单元建立质量档案(材料参数、施工记录、监测数据),追溯率 100%,便于后期维护。
五、结论
建设工程中园林景观质量控制需通过材料源头管控、施工过程精准、效果功能双验、后期运维衔接,解决传统模式片面、失控、脱节的问题。当前需突破极端气候(高温、盐碱地)植物存活控制、复杂地形硬质景观精度保障、低成本生态监测设备(单价≤2000 元)应用等瓶颈。
未来,需推动质量控制与数字孪生(构建景观全周期虚拟模型)、AI(智能优化养护方案,准确率≥95%)融合,开发 “材料 - 施工 - 效果 - 运维” 一体化质量管控平台,完善行业标准,为建设工程园林景观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助力 “绿色建设” 与 “美丽中国” 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洪昌. 市政园林景观工程中硬质景观施工质量控制方法探究[J]. 建材发展导向,2025,23(12):16-18. DOI:10.3969/j.issn.1672-1675.2025.12.006.
[2] 薛贤洪. 高层景观绿化工程中的园林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策略[J]. 居业,2024(12):203-205. DOI:10.3969/j.issn.2095-4085.2024.12.069.
[3] 于志伟,韩文星. 景观园林工程中土方地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 农村科学实验,2023(24):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