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变更管理对成本影响分析

作者

李文海

大理州云龙县功果桥镇人民政府 云南 大理 672708

摘要:建筑工程变更管理直接影响项目成本,其合理性与科学性关乎工程投资效益与施工效率。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变更类型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探讨了变更对成本的直接、间接及长期经济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变更管理的成本控制策略,包括加强前期规划、优化审批机制、提升施工管理水平以及完善合同管理等措施,以减少不必要支出,提高工程经济效益。规范变更管理可有效降低施工成本、缩短工期并减少资源浪费,为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建筑工程;变更管理;成本控制;施工管理;合同管理

引言:

建筑工程从可研立项到交付运营,具有开发建设周期长、投资成本高、参与及协调单位众多等特点。基于以上特点,建筑工程在前期决策、设计、报建、招标及施工管理环节均存在诸多主、客观因素,对项目如期推进产生影响,从而难以避免出现工程变更,进而对工程造价产生相应的影响。本文将结合建筑工程实际,从变更分类、成因及成本影响出发,构建系统化分析框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优化路径,以期为工程变更管控提供借鉴。

一、建筑工程变更的分类及成因

1. 变更类型划分

建筑工程变更可依据其影响范围与产生阶段划分为四类。设计变更主要源于前期规划调整,如结构优化、功能重新分配或材料替换,直接影响施工方案与成本。施工变更则指在实施过程中因技术优化、工艺改进或不可预见因素而调整施工方式,可能导致工期延误或额外费用增加。业主需求变更涉及使用功能调整、附加项目增设或审美标准提升,易引发合同修改及成本超支。外部环境变更通常由政策调整、市场价格波动、气候异常或法律法规更新引发,可能导致工程材料费用上涨或施工方案调整,从而影响整体造价与进度。

2. 变更产生的主要原因

变更的根源在于多方面因素交互作用。设计阶段的前期规划不足常导致施工中发现功能缺陷或技术冲突,进而引发调整。施工过程中不可预见因素,如地质条件偏差、材料供应短缺或安全隐患暴露,会迫使变更决策。业主需求的不确定性表现在对建筑功能、材料标准或空间布局的调整,易引发反复修改,增加成本风险。外部政策法规或市场环境变化则可能引发合规性调整或材料成本波动,进而影响工程预算。有效控制变更需强化前期规划、优化管理机制,并提升决策科学性,以降低成本影响。

二、变更管理对建筑工程成本的具体影响

1. 直接成本影响

建筑工程变更对直接成本的影响首当其冲体现在材料费用的变化。设计调整或施工优化可能导致材料需求的增减,特别是涉及高性能材料替换或特定规格产品采购时,成本波动尤为显著。此外,市场价格波动、供应链不稳定等外部因素也可能加剧预算压力。

施工人工与机械费用增加是另一项显著成本压力。工程变更通常伴随额外的施工组织调整,如需拆除重建、改造原有结构或引入新工艺,均会导致施工周期延长,人力资源及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长增加。此外,专业技术人员的额外调配、特殊设备的租赁或购置也会进一步提升项目成本。

管理费用投入同样受到变更的影响。变更实施过程中,项目团队需增加协调工作,涉及合同修改、技术复核、工程监理、方案优化及审批程序等,均需额外配置管理资源。特别是在大型项目中,频繁变更易导致管理复杂度上升,进而推高运营成本。

2. 间接成本影响

建筑工程变更往往引发工期延误,进而导致经济损失。工期拖延可能引发施工方的违约责任,需支付额外赔偿。同时,工期顺延使得管理、租赁、财务成本同步增加,若项目涉及资金贷款,利息支出也将进一步上升。此外,交付延误可能影响业主的市场投放计划,造成潜在商业损失。

资源浪费与重复施工也是变更管理不当导致的成本问题。未充分论证的变更容易导致部分工程返工,已采购的材料可能因不适用而被废弃,设备的重复调配亦会增加物流及存储费用。此外,施工流程被打乱后,施工效率下降,进一步拉长工期,增加隐性成本。

合同索赔与法律纠纷的可能性亦不容忽视。工程变更若未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可能引发索赔争议,涉及工程量变更、额外支出认定、工期调整等多个方面。施工方与业主若未能就变更条款达成一致,易引发法律诉讼,进一步增加法律费用及违约成本。

3. 长期经济影响

变更管理的效率直接影响整体项目的盈利能力。合理的变更控制能够优化工程质量、降低长期维护成本,并提升建筑物的市场竞争力。反之,频繁、无序的变更可能使投资回报周期延长,甚至影响项目最终收益。

施工质量及运营维护成本的变化亦值得关注。若变更方案未充分论证,可能导致结构安全性降低、材料耐久性下降,进而增加后续维护费用。此外,工程质量问题可能影响建筑使用寿命,进而降低资产价值,给业主和运营方带来长期经济损失。因此,变更管理应注重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确保项目在经济性与可持续性之间取得平衡。

三、科学变更管理的成本控制策略

1. 加强前期规划与优化设计

提升设计深度是降低变更频次的关键环节。深化方案论证,采用多轮专家审查机制,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引入BIM(建筑信息建模)技术及数字化管理手段,通过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模拟,实现设计阶段的全方位问题预判,减少后期调整需求。此外,应优化设计标准,提升建筑方案的适应性,从源头减少因设计不完善导致的变更。

2. 优化变更审批与决策机制

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体系,搭建多方协同平台,确保变更需求能够快速响应且科学决策。设置标准化变更审批程序,明确各环节责任主体,规范变更申请、审核、评估、执行的全流程管理。严格控制非必要变更,避免因随意调整导致成本攀升。强化变更影响分析,综合评估经济性、施工可行性及工程质量,确保变更决策科学合理。

3. 提升施工管理水平

强化施工前的现场调查,充分识别可能影响施工的技术和环境因素,减少因不可预见条件导致的变更需求。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针对复杂施工环节,提前制定应对预案。严格执行变更管理流程,确保所有调整均经过技术论证与成本测算,避免因管理混乱导致资源浪费。同时,优化施工组织,合理安排工序,减少因变更导致的工期延误及重复作业。

4. 完善合同管理与风险应对机制

在合同条款中明确变更管理要求,细化变更界定标准、审批程序及费用调整办法,确保各方责任边界清晰,减少合同纠纷。采用动态成本控制方法,运用实时数据监测与成本预测模型,提高对变更成本的精确把控。增强法律保障,确保合同条款具有可执行性,防范因变更引发的索赔风险,提高变更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四、结论

建筑工程变更管理对项目成本的影响不容忽视。变更不仅涉及材料、人工、机械及管理费用的直接成本,还可能引发工期延误、资源浪费、合同争议及长期维护开支的间接损失。有效的变更管理需从规划、审批、施工及合同管理等多个环节入手。深化设计,提高前期方案完整性,可减少不必要变更。优化变更审批机制,确保决策科学性,有助于降低执行风险。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完善合同条款及动态成本控制方法,可提高成本管控效率。合理的变更管理策略对控制项目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及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文君.浅析建设项目工程变更的原因及管控措施[J].建筑科技,2023,7(04):124-127.

[2]刘雪斌.市政工程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J].居业,2024,(09):191-193.

[3]黄玉周.住宅建筑工程变更对工程成本的影响分析[J].居舍,2024,(32):126-129.

[4]徐聪.基于行为运筹的建筑工程变更协调优化策略研究[D].江苏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