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技术与中后期田间管理措施的探讨
任继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双胜镇双胜镇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内蒙古 通辽, 028111
摘要:水稻的种植范围较广,产量较高,其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尤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且随着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条件也有所改善,其对于水稻产量以及质量方面提出的要求会变得更为严苛。所以只有研发出更为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合理实行田间管理办法,才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此,本文主要以水稻种植技术与中后期田间管理措施展开探究,掌握水稻种植技术的应用要点,创新中后期田间管理模式。以期提升水稻产量,为国家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中后期;田间管理措施
在科学技术的驱动下,水稻种植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其会给广大农民增创经济效益。传统的水稻种植技术会存在着诸多的不足,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资源利用率较低等。为了能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由农民的经济效益立场出发。引进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产量。灵活调用相应的田间管理办法,促进水稻产业转型发展。为水稻种植户提供实用的指导,从而实现预期设定的水稻生产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
1水稻种植技术
1.1选择良种
水稻的种植历史悠久,品种较多。在种植水稻之前,农民必须结合其种植区域的土壤条件,分析气候变化规律等。合理选择适宜的种植品种,设置专门岗位,给农民讲解不同水稻品种的生长特性。依据种植条件,挑选出抗病虫害、抗倒伏的优良水稻种子,保障其选择的水稻种子能够符合相关的规范标准[1]。严加管理流入市场的水稻种子,保障水稻的产量与质量达标,从而提升农民的种植收益。
1.2处理种子
清明前后是水稻播种的最佳时节,想要进一步提高水稻的种植质量与产量,那么在播种之前,农民需要提前处理好种子,如:晒种、包衣处理、浸泡催芽。其中,晒种的目的就在于灭杀种子表面的细菌,让种子中的水分保持均匀的分布状态,这样种子的发芽率才会变高,提高种子活力,可以将种子铺在阳光直射的水泥地上晒1至2天。待完成晒种后,将种子灭菌取放至容器内添加旱育保姆,搅拌种子。在种子表面包裹上药液薄膜后放置阴凉处,留以备用。在进行包衣处理时,要注意不可直接浸泡刚完成包衣的种子,需要把刚完成包衣的种子倒入袋子当中10℃的环境下储存一天以上,保障药液薄膜能够完全固化之后,再浸泡催芽。农民需要浸泡晒完的种子,帮助种子催芽。种子吸水量在达到自身质量的25%至35%时,可以顺利发芽。控制好浸泡的水平面高度与浸泡时间,通常情况下,水平面和种子的距离要超过15cm,时间控制在36小时,浸泡温度控制在20℃。这种浸泡催芽的方式可以实现增产的目标[2]。
1.3预备苗床
在预备苗床时,必须选择适宜的种植地块。该种植地块要具有一定的排水性能,且土壤营养物质丰富。依据水稻品种的生长特性与要求,合理划定种植范围。在耕犁时,尽可能地选择比较晴朗的天气。同时在苗床周围设置好排水沟渠,便于后续管理水源,及时进行苗床培肥的处理。可以应用有机肥或者过磷酸钙,可以每平方米施加200g的有机肥或者过磷酸钙。调配覆盖面土壤,提高水稻幼苗的成活率。同时对苗床施加肥料,保障肥料与土壤可以充分融合,不能应用碱性肥料。
1.4播种育苗
农民在播种时,要确保水稻种子栽种环境符合种植要求,控制好播种的密度。通常情况下,小苗播种密度为每平方米150g,中等大小的秧苗播种密度为每平方米100g,较大秧苗播种密度为每平方米80g,要确保水稻秧苗发育的空间以及日照条件达标。若在播种时,该地区的气候条件不达标,可以用塑料薄膜覆盖住苗床,以此提升土壤的温度,待种子出苗后去除薄膜[3]。
2水稻种植中后期田间管理措施
2.1水稻的肥水管理
首先,水分管理。水稻生长中后期生长速度开始逐渐变缓,所以水稻对于水分的需求量也在持续变低。结合水稻实际生长状况,科学合理地灌溉,并在灌溉时控制好时间。若其地区较为干旱,那么在水稻生长前期需要控制好水量。采取灌溉的形式,适度增加土壤内的含水量。如果该地区雨量较多,那么在种植时,要结合天气选择适宜的时间点灌溉。
其次,施肥管理。水稻施肥管理的意图就在于给水稻实时供给充足的养分,保障水稻产量达标。水稻在生长时,通过合理的施肥办法,提升水稻的产量与质量。结合水稻不同时期的生长状况,选择相应的肥料。注重基肥的施用。基肥是水稻生长周期中比较重要的一类肥料,所以要确保基肥施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避免其在施肥时对水稻生长造成负面影响。水稻在分蘖后期到抽穗前这一阶段需要大量的养分,而分蘖后期到抽穗前期则需要补充磷、钾肥。同时在施肥时要对其进行合理配比,确保施肥过程中不会对水稻造成负面影响。
2.2水稻的病虫害防治
首先,恶苗病防治办法。恶苗病是由病菌侵染形成的病害问题,在播种之前,若种子带有细菌,那么其就会感染该病菌。在中后期,若发现田间产生了恶苗病的情况,需要及时拔除,应用石灰水消毒田间。若水稻在生长时产生了恶苗病,要喷洒药剂防治。
其次,立枯病防治办法。立枯病是引发秧苗死亡、水稻大面积减产的主要病虫害问题,形成该病症的原因较为复杂,如:环境、土壤、种子等。所以在播种之前需要消毒种子与土壤,可以应用药剂拌种或者药剂浸种的消毒方式。在发病初期,应用多菌灵甲、甲基托布津等药剂喷洒水稻秧苗。
最后,稻瘟病防治办法。水稻在种植时,稻瘟病的发病率会比较高,且其病害影响较大,容易造成水稻减产,使得水稻枯死。现阶段,我国比较常用的稻瘟病防治药物主要是咪铜霉素、三环唑丙环唑、三环唑等,这些农药均能够起到较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农户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此外,农户还可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引入天敌昆虫、使用生物农药等,以提高防治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稻种植技术与中后期田间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依靠多方条件的支撑,且其工作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等的特点。要在开展该项系统工程时,考虑管理、品种、气候等多类影响要素,合理控制播种的时间,改良土壤。在水稻生长的中后期,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精准追施关键时期的肥料,积极培育优秀品种,推广并鼓励农民使用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从而提升水稻种植经济效益,为我国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符迪波.生态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 2024,42 (20):57-59.
[2]陈国建.直播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模式[J].农机科技推广, 2024, (10): 50-51.
[3]余艾洺. 水稻机械化插秧高产栽培技术[J].粮油与饲料科技, 2024, (06): 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