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及养殖污染防治
包艳丽
阿拉善盟纪委监委派驻机构保障中心,内蒙古阿拉善盟 750300
摘要:现在农村的养殖场越建越大,畜禽养殖业在农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其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持续提升为市场输送大量肉蛋奶产品。养殖业快速发展伴随的畜禽粪污排放这一问题已成为制约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村生态保护的瓶颈。畜禽粪污富含有机物、氮磷等关键养分若未经合理处置直接排放将对水体、土壤、空气质量造成严重污染。因此探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高效策略和强化养殖污染防控科是推动农业绿色转型,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养殖污染防治
0 引言
社会经济条件的持续改善使得民众对肉类、蛋类及乳制品等营养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推动着我国畜禽养殖业步入规模化、集约化的快速发展轨道。但此进程伴随而来的是日益凸显的环境挑战,不仅阻碍着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公众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近年来阿拉善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政策措施妥善应对畜禽排泄物的管理与资源化利用问题,高效转化粪污资源减少有害废弃物的产生以推动养殖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并进。
1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1.1肥料化利用
将粪便合理堆积,严格管理水分含量、通气状况、温度环境来营造一个有利于微生物活动的环境,利用微生物分解粪便中的有机物质可以逐步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要想实现转化过程中碳氮比平衡维持理想湿度,需要添加秸秆、锯末等调节性辅料优化堆肥物理结构的作用,为微生物提供必要的碳源以促进堆肥的顺利发酵,历经一段时间的堆肥转化粪便内含的病原体与异味成分会大幅削减,肥料的养分含量也会显著提升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畜禽粪便还可通过发酵、过滤技术转化为液态有机肥料,此过程中添加微生物菌剂能加速有机物分解进程从而提升液态肥的品质与产出量,此类液态肥料具备作物易吸收的特性,极适宜灌溉系统应用以便于实施精确施肥策略。利用热解技术在无氧环境下实施高温转化能促使粪便内含的有机成分变为富含碳元素的生物炭,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生物炭作为一种高效的土壤改良材料也能优化土壤构造来增强其水分与养分的保持能力。
1.2饲料化利用
畜禽排泄物中含粗蛋白、必需氨基酸、膳食纤维、钙、磷等多种微量元素,利用科学转化技术将这些排泄物加工成饲料能够减轻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负担,达成资源的无害化与再利用。加之降低养殖场对传统饲料的依赖压缩养殖成本,与我国现代畜禽养殖业追求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高度契合。例如,鸡粪是养殖场常见的有机废弃物,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且具有转化为饲料的巨大潜力,可以构建完善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将废弃物进行有效转化。当前畜禽粪污向饲料资源的转变主要采用干燥处理、青贮发酵、生物技术等多种途径。干燥处理借助自然、人工方式烘干粪便能达到灭菌、消毒及除味的效果,之后剔除杂质并补充必要营养素可使之成为动物可安全食用的饲料。青贮技术是将粪污与农作物秸秆、谷物混合进行青贮,能进一步提升饲料品质增强蛋白质的的高效转化。生物技术借助蚯蚓和蝇蛆的天然消化机制来降解粪污物质生产出富含蛋白质的饲料[1],使养殖场能够向动物提供符合其生长需求的营养饲料,因此养殖场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饲料的转化效能,并对饲料内微生物的深入探究以增强饲料的应用效能。
1.3生态化利用
生态优化推动跨行业协作的主要目标是降低粪便排放和推行高效经济的粪便管理解决方案,如与林业的深度融合,众多乡村及山林地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林业与畜牧业的一体化发展铺设了道路,在这些地域家禽可采取山林放养模式——利用简易围栏界定饲养区域,使粪便自然回归林地直接为植被提供养分。借助自然生态的自我净化与修复机能并结合林地的生态优势,适度调控养殖密度以强化植树造林与生态保护,可搭建互利共生的生态系推动林业与畜牧业的和谐并进。针对土壤退化问题尤其是土壤松软与贫瘠现象,环保部门及相关机构要积极探索与牲畜养殖场的合作来获取粪便处理权限,将收集的粪便烘干、研磨处理并与污泥进行科学配比,再把形成的高效混合物放置在低氧环境下,采用高温溶蚀技术将其转化为生物炭以提升土壤质量,为修复退化土壤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2]。另外粪便富含的有机物质还可作为蔬菜育苗的良好基质加以利用,此过程需要充分搅拌粪便、珍珠岩、草炭等介质使其混合发酵,在植物与树木的生长周期内将完全腐熟的粪便层施在土壤之下,进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2畜禽粪养殖污染防治措施
2.1规范畜禽养殖行为
2.1.1减少畜禽粪便的产生
为有效削减畜禽粪便排放量可考虑采取适度缩减畜禽养殖规模的方法,科学的规模调整体系平衡养殖量与环境承载能力。相关部门也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导向措施,积极引导畜禽养殖业向环保的方向发展,减轻其对周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2.1.2调整饲养方式
养殖技术人员要采用高效安全的饲料成分,如植酸酶和复合酶的添加能显著提升饲料转化率并削减粪便中的氮、磷比例,防止因营养成分过度累积而引发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综合考量不同畜禽品种的生长特性及营养需求来调整饲料种类与投喂量,可保证畜禽饮食适量,避免过度进食导致的粪便污染及难以消化的营养物质残留。
2.1.3选择最适合的养殖布局
养殖场的地理位置要规避各类敏感地带——水源地、人类聚居、自然生态保护区,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潜在污染源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确保养殖活动的可持续性与环境友好性。
2.1.4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与养殖污染控制技术的有效推广应当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粪便储存设施可采用水泥构筑,其容量设计需综合考量养殖场规模、日常污水产生量、预设储存周期等要素,保证充分容纳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粪便。该储存设施需严格遵循地表防渗标准,池底应至少保持0.6米以上的地下水位距离以防渗漏污染地下水体。还要依据当地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排水系统布局并增设必要数量的遮雨设施。
2.2落实防治主体责任
需明确规定相关部门、企业、个人等防治主体的职责与义务,包括规划防治措施、应急预案和长期监控体系等。相关部门要出台符合国家规范的法律法规为防治行动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企业需积极响应法律号召,确保其运营活动安全环保且不危及公共安全,个人须恪守法律规定,自发采取行动维护自身及周遭人群的安全与健康。同时要加强监管力度,必须对相关活动开展进行系统性和周期性审核与督查工作,包括环境品质的不间断监控、公共卫生条件的例行检查、对各项安全准则的严谨考核。此过程中需建立执法机制,针对违反防控规定的行为采取严厉处罚措施,以此树立正面榜样对潜在的违规行为产生强大的威慑效应。
2.3加强污染防治宣传
要想提升当地畜禽养殖业的生态环境质量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广泛传播力,结合告示栏绘制具有警示意义的标语、发内容详尽的宣传手册等方式,全面揭示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序排放对生态系统自然环境的深远危害,这是实现污染源头治理的核心所在。当前部分畜禽养殖从业者对污染防控的意识淡薄,已对养殖区域和周边生态环境构成了明显威胁,还加剧了畜禽疾病的频发、扩散及死亡率上升[3]。因此深化养殖场对畜禽污染防治技术的认知并推广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能够使各养殖场积极采用绿色环保的养殖模式,助力畜禽养殖业的持久健康发展。
3结束语
禽畜粪便的资源化转化与养殖污染的防控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借助先进的处理技术与科学方法,能够将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废弃物变成有价值的资源,进而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谭永发.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及养殖污染防治技术研究[J].畜牧业环境, 2024,(12):46-47.
[2]康志娟,李培龙.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及养殖污染防治措施探析[J].畜牧业环境, 2024,(3):42-43.
[3]丁彪元,姬明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对策[J].当代畜牧, 2023,(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