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浙江省上市公司ESG评级分析与建议

作者

赵晓波

浙江财经大学 浙江杭州 310018

关键字:ESG 评级;ESG 评级机构;浙江省;评级分歧;

一、ESG 评级介绍

ESG(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 评 价 体 系 是 环 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缩写,是一种新兴的、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的影响日益加剧,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全球 ESG 相关法规数量持续增长,监管机构、国际组织对企业 ESG 评价体系具体议题关注加深,在全球已经形成了几十个ESG 相关评估标准和体系。

中国 ESG 处在发展的初期,比欧美国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 ESG 领域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适应我国国情的ESG 评价体系建设尚在探索阶段。

二、浙江省ESG 评级情况分析

浙江省相比于国内其他省份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较高,其 ESG 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优势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其一,产业链的角度,浙江具有外向型经济、国际贸易比较发达的特点,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参与全球绿色供应链的建设;其二,投融资的角度,ESG 更多与资本市场挂钩,助推浙江民营企业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其三,数字化角度,发挥浙江数字经济的优势;其四,浙江企业具有“敢为人先”的精神。

浙江省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整体处于快速发展、质量提升的阶段,领先企业表现亮眼,披露率(尤其是主板)已达到很高水平。根据华证指数,自 2009 年以来浙江省上市公司 ESG 披露数量稳步提升,由140 家提升至 2023 年的 692 家,披露覆盖率逐渐提升。然而,披露水平不均、数据质量与可比性、治理深度、供应链管理和目标设定等方面仍是普遍存在的挑战。评级等级显示浙江省上市企业的 ESG 表现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其中最高等级为A、最低等级为 C 但占比较少,大多企业集中在 CCC 级及BB 级的中游范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披露水平参差不齐:

不同板块、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公司披露水平差异显著。部分中小型上市公司、非强制披露板块的公司,披露的积极性、报告的完整性和深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一些报告仍存在“报喜不报忧”、选择性披露、泛泛而谈、缺乏实质性内容或量化数据支撑的问题。

(2)数据质量与可比性:

即使披露了数据,其统计口径、计算方法、覆盖范围(如范围1、2、3 排放)可能存在差异,导致跨公司、跨行业比较困难。数据收集和管理体系不健全是影响数据质量的重要原因。

(3)前瞻性信息与目标设定

设定清晰的、可量化的中长期 ESG 目标(尤其是碳中和目标、减排路径),并披露实现路径和进展的公司还不够普遍。对未来风险和机遇的前瞻性分析深度有待加强。同时对于自身供应链(尤其是上游)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的管理、要求和绩效披露相对不足,这与全球 ESG 发展趋势和监管要求(如欧盟CSRD)存在差距。

总体上,浙江省在ESG 建设和信息披露领域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评价体系比较

当前国际 ESG 评级体系主要有 MSCI、汤森路透、富时罗素等,我国 ESG 评价体系除了上文提到的华证指数,主要还包括 WIND、商道融绿等。虽然不同机构的 ESG 评级体系能够识别企业综合表现,对浙江省上市企业进行ESG 评级,但存在涵盖企业不全面、评价体系不公开、评价过程不透明的问题,且评级机构对于企业评级结果存在差异。以公牛集团与浙江鼎力两家浙江省知名企业 2023 年评级结果为例,在富时罗素评级下,公牛集团高于浙江鼎力;在 Wind 评级下,浙江鼎力则超过公牛集团;在华证指数与商道融绿评级下,两家企业评级等级相同。尽管两家企业近年来评级得分均有所提升,但具体评级却存在分歧,这样的案例在浙江上市企业中层出不穷。

目前,浙江省尚未制定关于 ESG“整合监管”模式的地方性法规条例;企业评价体系尚待完善。浙江企业 ESG 评价体系尚不完善,标准中存在评级不够、可信度不高的问题,不利于企业进一步的发展;此外,浙江在国家框架下制定了一些城市可持续发展单因素相关目标,在部分省内城市运用与落实,却很少以系统报告的形式呈现,也缺乏独立的ESG 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的 ESG 表现是一个综合维度,不同评级机构采用的评级数据来源、议题设置、权重设置等存在差异,这也使得对同一家上市公司存在评级分歧。本文选取汤森路透、华证指数、商道融绿、MSCI 等评价体系,按照各维度下的具体评价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表1 ESG 评价体系数据来源整理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如表 1,各评级机构数据大多覆盖了上市公司披露文件(如年度报告、 可持续发展报告、社会责任报告)、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信息、专业数据库、媒体资源等;数据来源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具体指标方面,各评价体系基本采用了自上而下构建、自下而上加总的方式,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层次延伸,逐级拆解至底层的几十乃至近百个评估指标。但不同评价体系的考察范围和底层指标各有侧重、不尽相同,所以不同评价体系往往会得出不一致的公司ESG 评级,具体如下:

(1)MSCI

MSCI 的 ESG 评价体系包含 3 个一级支柱、10 个二级主题指标、35 个三级关键问题指标和 1000 多个具体数据点,涉及污染和排放、人力资本、数据安全、商业伦理等方面。

该评价体系的行业差异特性主要体现为两点:其一,在考察不同行业 ESG 表现时,MSCI 根据影响程度和作用时间对每个三级关键问题指标赋予不同权重,例如隐私和数据安全分项在能源、金融、信息科技和通信服务的权重分别为 0.1%、10.1%、10.1% 和 24.1%,在材料的权重为 0% ;其二,各指标自下而上加权汇总后的得分会与行业同类公司进行比较,得到公司最终的ESG 评级,分为AAA-CCC 的7 个等级(CCC、B等级——落后水平;BB、BBB、A等级——平均水平;AA、AAA等级—领先水平)。

对底层指标评分时,MSCI 主要考察公司的管理能力和风险敞口两个维度,其中管理能力主要考察公司战略和业绩表现,如果出现争议事件将扣除相应分数;风险敞口主要考虑公司的业务特征,例如核心产品特点、运营地点、生产是否外包、对政府订单依赖程度。公司的管理能力越强、风险敞口越小,得到的分数就越高,反之越低。

(2)华证指数

华证 ESG 评价体系分为 ESG 评级和 ESG 尾部风险两个部分,ESG评级涵盖一级指标 3 个、二级指标 14 个、三级指标 26 个,底层数据指标超过 130 个。作为本土机构,华证融入了更多贴合国内当前发展阶段的指标,如信息披露质量、证监会处罚、精准扶贫等。底层指标自下而上按照行业权重矩阵加总,得到公司的 ESG 评分和最终“AAA-C”的九档评级。ESG 尾部风险更侧重负面信息的监控,将公司分为严重警告、警告、关注、低风险四类。

此外,华证ESG 评级通过大数据技术赋能数据本身,本土化能力强。华证ESG 评级体系选取超300 个底层数据指标,集成语义分析、NLP 等智能算法构建了 ESG 大数据平台。在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华证选取了 17 个环境关键指标、13 个社会关键指标和 14 个治理关键指标作为评价标准。首先,判断各个行业的核心议题指标,对每个议题指标对行业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时间进行判定,最后根据各指标在影响程度和影响时间的象限进行赋值,影响程度高的权重更高,影响时间短的权重更高,不是行业核心议题的指标则赋权为 0 经过各阶段赋权,分别计算各维度关键指标、主题指标、各维度评分和 ESG 总得分。最后,将公司的 ESG 总得分映射为 ESG 等级。目前,华证 ESG 评级体系已经覆盖全部 A 股上市公司和具有可投资性的港股上市公司,港股市值覆盖达 95% 。

(3)商道融绿

商道融绿 ESG 评级系统共包含三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为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二级指标为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下的 13项分类议题,如环境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包括环境目标、环境管理、环境负面事件等;三级指标涵盖具体的ESG 指标,共有127 项三级指标,如社会方面的三级指标包括劳工政策、员工政策、多样化、供应链责任管理等 30 多项指标。同时,商道融绿也会根据行业特性设置权重,也会对各行业指派行业特定指标,以更好把握不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

商道融绿 ESG 评级体系将公司 ESG 绩效水平分为主动管理和风险暴露两个方面。ESG 主动管理分数用于衡量公司在 ESG 主动管理方面的表现,ESG 风险暴露分数用于衡量公司的 ESG 风险暴露水平。根据两大方面和三大维度,分别计算公司的环境管理分数、社会管理分数、治理管理分数、环境风险分数、社会风险分数、治理风险分数,从而计算环境、社会和治理三大维度得分,最后求和得到ESG 总得分。

(4)汤森路透

汤森路透 ESG 评分指标涵盖排放、环保、创新、人权、股东等 10大主题。其评价体系采用分位数排名打分法来对上市公司的 10 项 ESG评价大类及争议项事件进行打分。即按照同一行业内该项指标得分比这家公司差的公司数量加上得分与之相同的公司数量的 0.5 倍之和,除以同一行业内该项指标具有有效得分的公司数量的计算结果,来得到该家公司该项指标的分位数得分。

ESG 评分方法的主要特点有四方面:一是分行业的 ESG 重要性权重分配,各行业有独特的 ESG 重要性权重比例。二是透明度,评级主要基于公司披露信息,通过应用权重平衡报告“非重要”和“高度重要”数据点对得分的影响。三是评级区分行业和国家基准,从而促进同行群体内的可比分析。四是评级方法纳入了 ESG 争议项,以显示重大争议项目对整体ESG 评分的影响。

汤森路透 ESG 综合性评分包括两个部分,汤森路透 ESG 评分和ESG 争议评分,将汤森路透 ESG 评分与 ESG 争议评分相加,对公司的可持续性影响和行为进行综合评估。

综上所述,在行业分类方面,各评价体系在指标设计和权重分配上基本上都考虑了行业的差异性。但不同评价体系的考察范围和底层指标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对争议事件和风险敞口的处理认定也各有特色,所以不同评价体系往往会得出不一致的公司ESG 评级,这使得投资者难以准确区分公司 ESG 表现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 ESG 评价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四、总结

浙江省作为民营经济发达、外向型特征显著的省份,ESG 体系建设对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引导可持续投资具有战略意义。当前省内上市公司 ESG 发展呈现两大特征:一方面,披露覆盖率稳步提升,但评级多集中于 CCC-BB 级中游区间,显示提升空间广阔;另一方面,国际国内评级标准差异导致结果分歧,削弱了评价公信力。为破解这些难题,有以下建议:

首先,构建本土化 ESG 统一框架弥合评级分歧。建议由监管部门牵头,联合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制定《浙江省 ESG 评价指引》:整合MSCI 行业风险敞口评估、华证精准扶贫等本土化指标,建立共性核心指标体系;针对数字经济、跨境电商、新能源等支柱产业设定差异化权重(如数字经济企业强化数据安全权重);要求评级机构公开底层数据逻辑,建立省级ESG 信息统一披露平台,提升评价透明度。

其次,强化政策协同与数字化赋能双轮驱动。在政策层面,需加快出台 ESG“整合监管”地方性法规,明确强制披露范围,并将 ESG纳入绿色信贷评估体系;同步设立财税优惠、绿色债券通道等激励机制。在技术层面,应依托浙江数字经济优势,搭建省级 ESG 大数据平台,整合环保、税务等部门数据,通过 AI 工具自动生成碳足迹报告,降低中小企业披露成本。

再者,培育行业标杆与构建 ESG 金融生态并重。 可选取宁波(港口贸易)、杭州(数字经济)、湖州(绿色制造)开展ESG 城市评价试点,设立浙商 ESG 研究院提供企业能力培训。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发行 ESG主题理财产品,创建基金,并将华证 ESG 尾部风险模型纳入地方金融监测,限制高污染企业融资。

ESG 不仅是合规要求,更是浙江民企抢占国际绿色供应链话语权的关键——唯有以“标准统一化、实践差异化、监管智能化”为核心,方能将“敢为人先”的浙商精神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结合浙江省ESG 评级情况,各评级机构给出的 ESG 评级结果,客观地反映了评级机构对不同问题的看重程度、对指标选取的考量、对定性数据的处理习惯、对公司风险的架构,较难建立统一客观的标准。因此,为使得ESG评价更好地挖掘最具可持续性的公司,还需要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合理设定范围、度量和权重,进一步完善A 股的ESG 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樊燕萍 , 成凯旋 , 王汇铢 .ESG 评级分歧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 [J]. 会计之友 ,2025,(14):80- 87.

[2] 王志芳, 李心月, 谭丽娜.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ESG 信息策略性披露 [J]. 经济问题 ,2025,(06):73- 85.

[3] 徐珊, 郭嘉贤, 罗嘉雯. 企业ESG 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偏好的探究 [J]. 投资研究 ,2024,43(8):44- 71.

[4] 刘柏 , 卢家锐 , 琚涛 . 形式主义还是实质主义:ESG 评级软监管下的绿色创新研究 [J]. 南开管理评论 ,2023,26(5):16- 28.

[5] 王凯 , 张志伟 . 国内外 ESG 评级现状比较及展望 [J]. 财会月刊 ,2022,(02):137- 143.

基金课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契约不完全视角下ESG评级分歧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机制与效应研究(25NDJC017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