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探究
魏华敏
江苏省灌云县实验小学 222200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尤为重要。因此,为了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应放眼于未来,充分研究新《课标》、“双减”等教育政策的要求,明确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重点,然后以此为依据,积极拓展教学方式,从而吸引学生的目光,使他们在主动参与中高效完成阅读目标;应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阅读教学中,通过多种方法,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转化与创新,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新颖性与前瞻性,为学生形成牢固的阅读基础提供必要的支撑;应深入分析语文学科的特点,积极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从而创建出符合小学生认识规律与阅读水平的阅读教学体系。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
引言
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义务和责任。在小学阶段进行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感受其无限魅力,加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够拓宽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智慧,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与此同时,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能够很好地落实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又能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不仅不会加重学生课业压力,还能够减轻学生负担。
1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的重要意义
1.1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文化素养的重要阶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其文化素养。例如,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古诗词作品,可以让他们了解古代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同时,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历史人物和艺术表现形式等,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了解并传承这一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十分重要。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的内涵,学生还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进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此外,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伦理价值观,通过学习和感悟其中的品质和行为准则,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指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待人处世的原则。
1.3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另外,通过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进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的具体策略
2.1巧用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优秀思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阅读内容选择相应的民间故事,使学生得以在掌握阅读技能要领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创建多样性的教学指导方案,以此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应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注重搭建生活和阅读文本之间的桥梁,使学生通过自主想象阅读内容的方式,获得阅读体验,从而降低学生被动阅读现象出现的概率,促使他们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感悟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为其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2.2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材作为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在阅读教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材不仅承载着丰富的知识体系,还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也提高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蕴含着丰富的韵味和美感,表达着古人对自然、社会、情感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古诗词中的艺术之美。首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古诗词的意境、描写手法和艺术特点。通过引导学生品味古诗词的语言,让他们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丽和深远的思想。
2.3设计生动的教学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还坚持使用传统的教学策略,那么可能会让课堂变得枯燥无味,这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采用活泼的教学方法,并将其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不断优化现有的教学策略,以便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课堂上获得丰富的知识。此外,教师也应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行为,根据他们在传统文化的理解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制定出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指导方法,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深度探索课本中的传统文化,这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提供支持,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明白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4适时引入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采取游戏的方式,引领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搭建各种学习平台,从而使知识传递的过程更为生动、更为有趣,以便能从根本上改变“灌输”教学模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它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可以使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增强创造能力。为此,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与阅读目标相融合,然后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使优秀文化在小学生的心中落地生根。
结语
综上所述,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拓展延伸传统文化,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完善和丰富融合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与阅读教学的相互融合。
参考文献
[1]陈伟君《弘扬、传承: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的路径》,《第二课堂》2023年第5期。
[2]任有为《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举措研究》,《天津教育》2023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