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绘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秦亮
宜昌市汕头路小学 443005
引言
在文化自信建设与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双重背景下,如何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成为亟待探索的课题。传统文化绘本以其直观性、故事性与艺术性,为破解传统文化内容抽象难懂、教学形式单一等困境提供了新视角。本文旨在系统探讨传统文化绘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结合部编版六年级教材,提出具有实操性的教学策略,助力文化传承与语文素养的协同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绘本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
(一)具象文化载体,降低认知门槛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如仁爱、诚信)、制度礼仪、艺术形式(如书法、戏曲)对小学生而言往往抽象。绘本通过精炼文字与生动画面的协同叙事,将文化符号、历史场景、人物精神具象化呈现。例如,绘本通过连续画面展现“程门立雪”的典故,使学生直观理解“尊师重道”的内涵,有效跨越了文字理解障碍,使抽象文化变得可触可感。
(二)激发情感共鸣,培育文化认同
优秀传统文化绘本不仅是知识传递工具,更是情感熏陶载体。其精美的中国风绘画、贴近儿童心理的叙事角度(如以孩童视角经历传统节日)、对传统美德(孝亲、友爱、坚韧)的温情刻画,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种基于审美体验和情感认同的文化浸润,比单纯说教更深刻地烙印于心灵,为文化自信奠定情感基石。
(三)拓展教学路径,提升综合素养
绘本天然融合了语言、文学与艺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抓手。教师可依托绘本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描述(读图)、信息提取整合(图文互解)、故事复述与创作(语言表达)、主题探讨(思维深化)、艺术风格赏析(审美体验)等活动,实现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思维品质与审美情趣的综合提升,契合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要求。
二、中国传统文化绘本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主题统整式教学:链接教材,深化理解
主题统整式教学立足教材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精选高度契合的传统文化绘本作为文本拓展与情境补充,构建文化主题学习群,实现理解的广度延伸与深度开掘。以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 革命岁月 " 教学为例:在完成《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学习、渗透英雄精神基础上,教师引入绘本《家国情怀·古诗词中的赤子心》,通过三阶统整深化主题。首先师生共读绘本精选的杜甫《春望》、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等诗词及其画面解读,借助视觉符号(如破碎山河、孤灯夜卷、伶仃波涛)具象化诗人的忧患意识与赤子之心;进而引导学生展开跨时空对比:革命英雄以血肉之躯捍卫家园的壮举,与古代诗人以血泪文字铭志的赤诚,在精神内核上如何共同诠释 " 苟利国家生死以 " 的爱国情怀;最后聚焦现实意义,结合课文与绘本内容,探讨当代少年如何在学习生活、社会责任中践行家国情怀。此种主题统整不仅深化了对教材革命精神的理解,更建立了古今爱国情感的精神谱系,使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领悟文化基因的传承性。
(二)深度对话式教学:图文互解,促进思辨
深度对话式教学聚焦突破绘本的浅表化阅读,通过引导学生精细解构图画细节、剖析图文互动关系(如互补、对比或意义升华),并围绕文化内涵、价值冲突等设计高阶思辨问题,推动批判性讨论与文化反思。在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之《两小儿辩日》教学后,教师引入绘本《孔子的故事》展开实践:学生首先自主阅读绘本,重点观察孔子面对认知困境(如小儿辩日场景、回答农事问题受挫)时的神态与肢体语言——躬身倾听的谦逊姿态、蹙眉沉思的专注神情、坦然摊手示意 "不知 " 的坦诚动作。教师随即以结构化问题链引导深度探究:1. 画面细节如何具象化体现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的治学态度? 2. 此种态度与《两小儿辩日》中孔子" 不能决也" 的回应存在何种精神关联?3. 绘本中哪些情节(如深夜执卷请教农夫)展现了课文未涉及的实践求知品质? 4. 结合现代生活经验,为何承认 " 不知 " 反显智慧?为强化认知纵深,学生进一步对比教材文言文的简约叙事与绘本多维度刻画之间的形象差异,分析文本留白与视觉补充对构建人物立体性的作用,使学生超越单一文本局限,在图文互解中构建对孔子治学处世智慧的立体认知,同步提升文化思辨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创意转化式教学:激活表达,实现内化
该策略以传统文化绘本为创意支点与表达支架,设计多元化输出任务,引导学生将文化理解通过复述创编、评论写作、绘画配文、戏剧表演等形式进行个性化转化,实现文化的深度内化与创造性表达。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艺术之美”(含《京剧趣谈》)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京剧趣谈》,系统把握京剧的虚拟性、程式化等核心艺术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绘本《国粹京剧·图画经典》,通过师生共读重点赏析绘本如何运用绘画语言凝练呈现京剧精髓——如以动态线条勾勒“趟马”程式展现策马千里的时空压缩,用夸张的色彩与纹样突显脸谱的性格象征,借留白构图暗示舞台的虚拟空间。为促进深度内化,教师设计阶梯式创意任务供学生自主选择:其一,模仿绘本艺术风格,为喜爱的京剧人物(如刚正不阿的包拯、忠勇兼备的关羽)设计关键场景图并撰写解说文字,需体现人物特质与京剧美学;其二,选取绘本中经典剧目片段(如《三岔口》的摸黑打斗),将其改编为微剧本并分组表演,体验程式动作的叙事功能;其三,撰写分析短文,对比绘本的视觉叙事与课文的语言描述在呈现京剧魅力上的异同及各自优势。通过创作实践,学生不仅将京剧知识、审美体验转化为具象成果,更在艺术再创造过程中深刻体悟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丰富性,有效提升文化理解力、艺术表现力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实现从认知吸收到创意表达的素养跃升。
结束语
中国传统文化绘本作为联通古老智慧与现代课堂的独特媒介,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显著价值与广阔前景。本研究聚焦小学六年级学段,结合部编版教材内容,提出的主题统整、深度对话、创意转化三大策略,旨在通过系统化、深层次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绘本的认知具象化、情感浸润性与素养综合性优势。实践表明,当绘本与教材精妙结合,辅以启思导行的教学活动,不仅能有效降低文化理解的难度,更能点燃学生探究的热情,促进其对文化精髓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后续研究需进一步加强优质传统文化绘本资源的建设与甄选,深化教师对绘本教学策略的研习与实践,使传统文化绘本真正成为滋养学生文化根脉、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沃土,为培养兼具民族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龚婧 . 中国传统文化绘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 ,2024.
[2] 孙莉. 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的路径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 ( 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4,(04):25-27.
[3] 陈鸿 . 中国传统文化绘本融入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 ,2022,(43):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