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夏笑笑
安仁县思源学校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 423600
引言
大单元教学是新的教育形势下,促进教学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围绕某一主题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完成深度学习的进阶,又有利于将素养能力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在基础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这一教学理念的贯彻实施,为学生真正走进语文的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此,教师应转变思路,开拓创新,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探寻大单元教学工作的实施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语文的机会,让学生切实感知学科散发的魅力,从而在语文之路上走得更宽、更广。
1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特点
1.1 强化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强调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大单元教学尤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塑造与提升,挑战性任务与活动设计,推动学生动手实践,进而增强其阅读理解力、写作能力及批判性思维等综合素质。在综合性学习实践中,学生掌握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从而显著提升其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
1.2 关注学生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
实施大单元教学时,细致考量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采纳独具特色的差异化教学策略,依据学生的各自学习起点、兴趣点与需求点,教师精心选择适配的资源和策略,保障每位学生都能沿着适配的学习轨迹稳步提升,该教学方法既迎合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点燃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有力推动了学生个性成长的多元化,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石。
2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问题
2.1 教学目标设定方面的问题
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目标设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目标设定往往缺乏整体性考量。大单元教学需要将单元内的多篇课文、多种语文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能只是简单地将单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累加,而没有深入挖掘单元主题下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一个包含多种体裁描写人物的单元中,教师可能分别为每篇课文设定了关于人物描写手法的目标,却没有从整个单元的角度,如不同体裁在人物描写上的异同、如何通过不同人物描写来体现单元主题等方面设定目标。
2.2 教学评价体系的挑战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教学评价体系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评价标准难以统一。大单元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到多个教学目标和多种教学活动。这使得很难用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在一个综合性的大单元学习中,学生既参与了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又进行了课外阅读拓展和写作创作,如何综合考量这些不同活动中的表现,制定一个全面且合理的评价标准是一个难题。其次,评价的全面性难以保证。传统的语文评价往往侧重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字词的正确书写、语法的正确运用等。而大单元教学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包括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但在实际评价中,这些能力的评价往往容易被忽视,评价方式仍然倾向于传统的考试、测验等形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在大单元学习中的成长和进步。
3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3.1 合理设计,启发思考
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方案设计合理性,直接关系到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落实。为启发初中生深入思考大单元知识的内涵,教师主要采取“项目式探究”的课程设计形式,鼓励语文学习组的学生展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语文教师应紧密围绕各单元知识的共性特征,并需要结合初中生的年龄阶段及其心理特征等因素,采取合理、巧妙的大单元教学导入设计形式。教师在大单元教学的课前导入阶段,应避免直接将相关问题的答案展示给学生,而是需要调动学生的自主思考热情。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融媒体设备,促使学生联系自身的真实生活体验来分析问题,培养初中生联系社会实践解决语文大单元问题的思维方式。
3.2 任务驱动的学习模式
以具体任务为核心的任务驱动学习模式,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任务链,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在大单元教学框架下,这种模式显得尤为贴切。它依托分层次构建的任务链结构,将教学目标细化为一系列连贯的步骤,引导学生逐步实现教学目标。在任务策划过程中,应构建层次分明的设计框架,从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出发,逐步过渡到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并贯穿单元主题的核心价值观,实现教育目标的逐步提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凸显学习的实践性与参与性,能显著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和学习积极性。
3.3 情境化教学的实践
情境化教学是指通过构建真实或虚拟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融入特定场景,使得其能直观感受知识。单元主题下的情境化设计,依托文本特质,综合运用语言描绘、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赋予学习情境强烈的目标导向和感染力。在大单元教学中采用情境化教学手段,让学生调动感官体验,从而更积极地投身于学习过程,显著增强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成效,有助于学生深入领悟文本的内涵和主题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情境化教学务必与既定教学目标相吻合,切莫流于表面,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沼。情境化的实践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在情感与审美领域获得了更为丰富的体验。
3.4 分组探究,增进交流
初中语文的大单元教学不能够缺少师生之间的信息共享,教师首先应当围绕语文大单元的主题思想布置情境,并通过提出语文课前的导入问题,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深入思考;采用项目式的自主学习设计方案,引导语文小组的学生分工完成项目式探究的活动任务,在语文课堂中营造信息资源共享的良好氛围。教师在各小组学生展开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应当加强课堂指导的力度,保证初中生能够沿着正确的思维方向来分析大单元问题。语文教师针对初中生提出的大单元项目式学习相关问题应当给予详细的解答,鼓励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来收集背景知识资料,实现深层次的语文单元知识自主探究目的。
结束语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不仅重视基础知识的传递,更强调在知识传递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化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用语文的眼光观察生活。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参考文献
[1]张喆.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5(2):99-100
[2]徐秀娟.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路径— —以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J].教育文汇,2024(1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