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论乡村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探究

作者

方高

四川省资中县新桥中学 641200

引言:在乡村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体育参与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兴趣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被认为能够有效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本文将从教学背景和意义、当前教学现状以及具体策略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兴趣教学法在乡村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乡村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运用的意义

乡村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不仅来自于教学资源的匮乏,还包括学生体育兴趣的缺乏、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以及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

首先,乡村地区的教学资源相对有限。体育设施和器材的不足,使得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例如,许多乡村学校缺乏标准的田径场、篮球场或足球场,体育器材的种类和数量也难以满足教学需求。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很难设计和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参与度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其次,乡村初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普遍不高。这主要是由于传统体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和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许多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讲解- 示范-练习”模式,这种模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但由于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此外,乡村初中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也有待提高。许多乡村体育教师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机会,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相对薄弱,难以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要求。例如,许多乡村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对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难以设计和实施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和兴趣的体育教学活动。

二、乡村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教学现状

目前,乡村初中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传统、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也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乡村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如田径、篮球、足球等,这些内容虽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但由于缺乏新颖性和趣味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由于乡村地区教学资源的限制,许多学校在体育教学中难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厌倦感。

其次,乡村初中体育教学方法传统,缺乏创新和互动。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许多乡村教师以应试为导向,仅在体育中考前突击训练,甚至部分教师仍采用“放羊式”教学,让课堂成了玩耍课。此外,由于乡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能力受限,部分乡村学校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厌倦感。

最后,乡村初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参与度不高,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许多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和积极性,参与度不高。这主要是由于体育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传统、教学资源匮乏等原因所致。此外,由于乡村地区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许多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表现和参与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很难设计和实施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和兴趣的体育教学活动,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厌倦感。

三、乡村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一)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将游戏元素和机制引入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身体,提高技能。 例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接力比赛,既增强了学生的篮球技能,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游戏化教学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在乡村初中体育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学习风格和需求,设计和实施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方法的教学模式。在乡村初中体育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的应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和实施符合学生兴趣和特长的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田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速度、耐力等特长,设计不同的训练项目,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领域中取得进步。对于速度较快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短跑、接力等项目,帮助他们提高速度和爆发力;对于耐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长跑、耐力跑等项目,帮助他们提高耐力和持久力。通过这种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体育参与度。

(三)情境化教学

情境化教学是一种通过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在乡村初中体育教学中,情境化教学的应用可以通过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实心球”教学中,教师可以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模拟“投掷沙袋炸碉堡”等,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实心球动作,提高他们的上肢爆发力和协调能力。通过这种情境化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在学习实心球方面的短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兴趣教学法在乡村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通过游戏化教学、个性化教学和情境化教学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他们的体育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相信兴趣教学法将在乡村初中体育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洪涛 . 体育教学法新探 [J]. 体育学刊 , 2005, (6): 56- 59.

[2] 李晓红 . 乡村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D]. 南京师范大学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