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分层教学与职业需求匹配研究
赵春雨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贵阳市 550025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旨在培养一线技术技能人才。英语作为关键职业能力,其工具性日益重要。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基础差异与岗位需求区别,导致教学与实际脱离。因此,探索尊重个体差异且契合职业场景的分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本研究聚焦其与职业需求匹配,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框架,提升教学实效性。
1 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必要性
1.1 分层教学的理论内核
分层教学并非简单的根据成绩分班,其深层理论源于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与最近发展区理论。因材施教强调教学应从学习者的实际状况出发,尊重个体差异性。最近发展区理论则指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为其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其积极性。将二者结合,分层教学的核心在于承认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并基于此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在高职教育语境下,这种差异不仅包括语言基础差异,更包括专业方向差异和未来职业需求差异。
1.2 职业需求导向的必然要求
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逻辑决定了教学必须与职业需求紧密对接。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呈现多元化、专门化特点。例如,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商务函电和谈判口语,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侧重于导游解说和接待用语,而智能制造专业的学生则可能更多需要阅读英文技术手册和设备操作指令。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提供这种精准化的能力培养[1]。
2 高职英语教学现状与分层实施面临的问题
2.1 现行教学模式的普遍问题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仍未能摆脱传统模式的窠臼。教学目标过于强调通过英语等级考试,与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关联度不强。教学内容大多选用通用性教材,缺乏与各专业领域相结合的特色化、模块化内容。教学方法虽有一定改进,但仍以教师讲授为主,难以满足实践性、互动性的语言学习需求。教学评价则主要依赖期末笔试,难以全面衡量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职业场景下的综合表现。这种脱离职业语境的教学,导致学生普遍认为英语学习无用,学习动机不足。
2.2 学生学情构成的复杂性
高职学生的生源结构多样,包括普通高中毕业生、中专、职高毕业生等,他们的英语基础、学习习惯、认知风格和职业目标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复杂的学情构成对教学提出了极高要求。统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应对这种复杂性,反而加剧了学生间的两极分化。如何科学地对如此多样的学生群体进行合理分层,并确保分层的公平性和动态性,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首要难题。
2.3 教学资源与管理的挑战
实施分层教学对教学资源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它需要开发或选用不同层次的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实训项目等,工作量巨大。其次,它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还需了解相关行业知识,并掌握差异化教学方法。最后,分层教学打乱了原有的自然班级,在排课、考勤、成绩管理等方面会给教学管理部门带来额外负担。这些现实层面的挑战若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分层教学很可能流于形式。
3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分层教学实施路径
3.1 构建多维动态的分层模型
实施分层教学的首要步骤是构建一个科学的多维动态分层模型。分层不能仅依据一次入学考试成绩,而应综合考量学生的英语基础测试成绩、专业类别、个人职业发展意向以及学习风格等多个维度。建议构建一个包含“基础通用层”、“行业提高层”和“岗位发展层”的三层模型。基础通用层面向英语基础薄弱、目标为通过基本等级考试和掌握日常交流的学生;行业提高层面向有一定基础、目标是在特定行业语境中运用英语的学生;岗位发展层则面向基础扎实、目标是胜任高度依赖英语的特定岗位或准备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分层应是动态的,允许学生根据学习进度定期申请调层。
3.2 设计契合各层次职业需求的教学内容
各层次的教学内容必须紧密契合其对应的职业需求。基础通用层的教学内容应聚焦于职场日常英语和通用职业技能,如简历撰写、自我介绍、办公室日常交流等。行业提高层则需引入大量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英语,如机电英语、护理英语、酒店英语等,教学内容应围绕典型工作场景展开。岗位发展层应进一步细化,采用项目化、任务型教学,模拟真实岗位任务,如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设计完整的外贸磋商项目,为空乘专业学生设计客舱服务全流程英语实训等。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共同合作完成。
3.3 建立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为确保分层教学的效果,必须改革传统的评价体系,建立一套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多维度的评价体系。评价应贯穿整个学习过程,重点关注学生在不同层次目标上的进步程度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对于基础通用层,评价应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运用;对于行业提高层和岗位发展层,评价应更多地采用案例分析、项目报告、情境表演、现场操作等实践性考核方式,模拟真实职业场景来评估其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最终的评价结果应综合平时表现、阶段考核和期末综合测评,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2]。
结论
本研究围绕高职英语分层教学与职业需求的匹配问题展开探讨。研究指出,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学生学情差异和多元化职业需求的双重挑战,而实施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分层教学是破解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通过构建基础通用层、行业提高层、岗位发展层的多维动态分层模型,能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通过设计与之匹配的、源自真实职业场景的教学内容与评价方式,能够确保英语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同频共振,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职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马倩莹 . 国际化办学下高职院校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J]. 海外英语 ,2025(02):225- 227+ 237.
[2] 张玉红 . 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标准化模式的实践研究 [J]. 中国标准化 ,2024(12):231-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