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初探高中地理教学的跨学科融合

作者

涂云

华南师大附中汕尾学校 516600

总有学生抱怨地理科的学习太难了,尤其是自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地理学科更是被师生冠以“玄学”的标签。地理学科的“难”,首先是由高考服务人才选拔的目标所决定的,只要选拔功能不变,高考难度就将继续维持。此外,地理学科的高度实践性是其难度的又一大重要原因。纵观高考中地理学科所考查的内容,均为客观存在的地理现象,存在即合理,需要给予合理的分析和解释。当个人认知与标准答案的解释存在差距时,自然会感到“难”。再者,地理学科包罗万象,多学科在此交汇,不免让学生觉得难以捉摸。今天,我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多学科融合教学的必要性和策略。

一、探索背景介绍

1. 一道考查“物理性质”的地理高考题

在为高二年级地理选考班的学生授课时,我选用了 2022 年广东高考地理卷第 19 题作为例题,该题包含两个设问,其中第一问是阐述卡里马塔海峡表层流(洋流)对海水物理性质的影响。第二问是分析在北半球冬季,该海峡表层海水向南流且流速达到最大的原因。

由于上课的两个班级分属于历史和物理两个不同选科类别,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历史类班级的学生对“物理性质”这一基本概念较为陌生,不知从何入手;而物理类班级学生能迅速联想到温度、密度、质量等方面。在涉及跨学科类知识考查时,对相应学科知识的储备会影响学生的解题效果。

2. 地理试卷中夹杂的“数学题”

在 2023 年 3 月底组织的广东省一模地理试卷中,第 5 题是一道令学生感到困惑的题目,具体内容如下:

在不改变城市现状空间结构条件下,城市实际通勤距离与通过置换通勤者的职住地位置而得到的理论最小通勤距离之间的差值叫作过剩通勤。表1示意广州与欧美部分城市过剩通勤比较。据此完成5~6题。

5.表1所示城市中,过剩通勤率最低的是

A.费城 B.夏洛特 C.利物浦 D.广州

解题关键一:厘清几组概念。题目图表中提供了实际通勤距离和理论最小通勤距离两组数据,而文字材料介绍了“过剩通勤”这一概念,题目所问却是“过剩通勤率”,因此我们需要明确这些概念的内涵。

解题关键二:准确计算,避免失误。要得出结论,本题需进行两组计算:首先计算四个城市的过剩通勤,即实际通勤距离减去理论最小通勤距离;然后计算过剩通勤率,用过剩通勤除以实际通勤距离,取最小值即可得出答案。本题学生得分普遍较低,主要原因包括: ① 概念繁多,学生未能准确理解各概念的真正含义,尤其是“过剩通勤率”需自行推测; ② 计算量较大,涉及四个城市两组概念,需进行 8 次计算,极易出错; ③ 考试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过多的障碍容易使学生产生放弃的念头。

地理学科可以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地理学科体系的建立本身也是汲取各家之所长,天文学、气象气候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都能在这里产生交叉,通过以上例子也充分说明了在地理教学中必须注意跨学科融合问题。

二、跨学科融合类地理试题的特点介绍

1. 地理试题中对跨学科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浅

地理考试中容易出现跨学科内容的考查的情况,但是通过对地理试题的研究发现,考查深度相对比较浅,一般不涉及到很难很高深的东西。以 2022 年广东高考地理卷第 19 题为例,本题尽管涉及到了物理学的知识,但是“物理性质”这个概念是属于比较简单和基础的知识,只要有初中物理基础的同学要回答上来应该是不难的。

2. 跨学科内容是良好的情境材料

地理试题中跨学科内容,经常会以情境材料的形式出现,对于解题者而言,有时候这些新奇的情境反而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 跨学科内容的考查方向具有多样性

在地理试题中出现跨学科考查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可以是考查具体知识概念的应用,也可能是学科思维的使用,也有可能是具体方法的

4. 跨学科内容的考查难在猝不及防

跨学科内容在地理试题中考查,经常难就难在猝不及防,没有意识到是跨学科的内容或方法。以 2023 年广东省一模地理试卷中第5 题为例,审题不清已经让很多人的答案已经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而绝大多数同学都没有想到这题的关键是靠计算才能得到结论,考生最怕的也就是这种不动声色的比较隐晦的考查。

5. 跨学科内容是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考查的需要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在未来可以成功地解决现实世界真实情境下的复杂问题,“使学生在真实世界能得心应手地生活”。既然核心素养指向的是“真实情境”,那么教学就应该也必须根植于“真实情境”,打破课堂与现实世界的“隔墙”,现实世界的问题是没有学科界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没有清晰的学科界限。

三、跨学科融合类地理试题的应对策略

1. 加强试题研究,领会命题意图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跨学科融合是学生关键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加强对试题尤其是高考试题的研究,深入领会“新高考”命题思想精髓,学会与命题者“对话”,是科学应对新变化,让高考备考有的放矢的重要途径。

2. 关注出题情境,紧扣事实

现今的高考题注重情境设置,为了减小做题者的理解障碍,跨学科内容常常在情境材料中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解读,进口事实,读懂情境材料是解决跨学科融合类难题的关键。

3. 关注前沿科学研究

近年来,高考地理命题原材料出处权威,内容体现科学性和前沿性,广东高考地理坚持从国内权威期刊遴选优秀论文为命题背景原材料。其实这些前沿的研究中必定涉及到利用跨学科的一些方法和观点解决现实中的地理问题的情况。

四、结语

随着高考评价体系的变化,以地理核心素养考查为方向的未来高考,在备考之路上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学科的融合是地理被称为“玄学”重要推手之一,树立利用跨学科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关注前沿地理研究中跨学科知识的作用,积极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探寻新的备考策略,让我们带领学生赢在“变革之年”。

【参考文献】

① 郭迎霞 . 高中地理跨学科整合教学的探索实践 . 地理教育 ,2017(9):6- 8.

② 赵兴 .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跨学科学习探析——以“ 兰州黄河水车” 为例 . 中国地理教学参考,2023- 07- 31

本文系广东省 2023 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下汕尾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践” (项目编号:2023Y QJK385)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