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青海省博物馆藏明代永乐造像赏析

作者

李光耀

青海省博物馆 青海西宁 810000

明朝根据藏传佛教教派林立的状况,实行多封众建政策,在沿袭元朝推崇藏传佛教萨迦派的基础上,扩展到噶举派、格鲁派等,并邀请藏传佛教高僧到宫廷,授予官职、赐予封号,如封授了大宝法王、大乘法王、大慈大王、五大教王、国师、禅师等,并赏赐给高僧和寺院印章、宗教圣物和法器、佛教典籍、日常用品等大量贵重物品,这其中就包括永宣造像。

永宣造像的制作集中在永乐和宣德两朝,主要用于赏赐西藏上层人士和各大寺院,通常带有“大明永乐年施”或“大明宣德年施”的题记。永宣造像材质选取上乘铜材,并应用先进的铸造技巧,融合汉、藏两地造像艺术风格,在藏传佛教造像艺术中独树一帜。

图一明永乐款铜鎏金观音像 图二明永乐款铜鎏金文殊菩萨像 图三明永乐款铜鎏金绿度母像

一、明永乐款铜鎏金观音像

明永乐款铜鎏金观音像,通高 146.5 厘米,底长 63.5 厘米,底宽44 厘米,铜质,通体鎏金。菩萨立于双层束腰莲花座上,身体略侧扭,造像比例协调,面部造型写实。

菩萨额间有圆形白毫,眉眼细长,双目微睁,面部宽平,丰润饱满,鼻梁高挺,嘴唇小且薄,呈红色,下嘴唇犹如两片花瓣,神态沉静,略带微笑。双耳耳垂厚大,带有圆形耳铛,耳铛中心为椭圆形宝石状装饰,宝石外围一圈莲花,再外一圈装饰小连珠,再外一圈为16 颗宝石状装饰,最外一圈小连珠。圆形耳铛下面缀宝石组装饰,中间一颗圆形宝石,左右下方分别有心形宝石,宝石下面有圈叶形装饰。

菩萨头戴花冠,发髻高盘于头顶,发髻上方有四叶花瓣装饰,但四叶花瓣上的宝珠已遗失不见。发丝清晰可见,耳际各分出一条发辫垂于肩上,两耳后各有一条从花冠上延展出并向上卷曲的缯带,缯带顶部有珠宝装饰,缯带尾部中间缀有宝石。前额和鬓角头发分成14 等份发缕,每缕头发发梢处回卷,左右各 7 缕形成左右对称状。双肩搭帔帛,帔帛从两侧肩部垂下沿上臂手肘内侧下垂后,向上侧形成U形后再缠于小臂。

菩萨佩戴项链,由三层连珠纹样式和两道光素的圆圈组成,其中最下面的两道连珠纹内,正中为一个正方形花蕊,左右饰桃型花瓣,花瓣左右等间距各饰有一个菱形及一个圆形装饰件,对称分布。菩萨上身和裙外装饰通身璎珞,项链之下,有五组圆花形和桃形花瓣组,分别以圆形和菱形装饰物连接,每个装饰物之下均缀有流苏,正中最大的为五道,呈扇形自然散开,最下装饰桃形花瓣。其余四组装饰组和宝石都下缀三道流苏。五组花瓣装饰组之间,以两条连珠连接,自然下垂,形成U 形连珠。两条大的 U 形连珠下面各装饰一个与正中相同的小型装饰元素。在这组璎珞的外面,沿着造像的上身轮廓,有一周长链璎珞装饰,上宽下窄,中间一道光素圆柱形实线,两边两条连珠纹构成,这组璎珞下部饰有中间圆花形和左下右桃形花瓣组成的装饰元素,这组璎珞中间两侧分别装饰中间圆花形和上下桃形花瓣组成的两组装饰元素,在外圈连珠左右对称缀铃铛饰物各八个。菩萨下着长裙,长裙上穿腰裙,腰间束带,腰裙上部外翻部分盖住腰带,腰带下前后都有U 形连珠璎珞装饰,裙带在两胯部位结系,层叠式向下飘展,腰裙和长裙在多处形成对称式褶皱,显得自然且华丽。

菩萨双手结说法印,左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前结说法印,右上臂自然下垂,前臂和手掌微抬,掌心向下,结说法印,戴臂钏和手镯,左右手腕处分别有莲枝,沿着拇指和食指间向上伸展出五株,中间一株盛开莲花,两株含苞待放,两株上装饰卷草纹,左侧盛开莲花上标志物缺失。双足佩戴足钏和脚镯,赤脚站于莲座之上。莲座为双层束腰莲花座,造型规范,上下两道连珠纹饰,两层莲瓣,表层莲瓣较小,并装饰卷草纹。莲座上刻有大明永乐年施汉、梵、藏三种字体。莲座和菩萨是分体铸造,莲座表面有两个正方形口,菩萨双足下分别留有一个长正方形构件,嵌入莲正方形小口中,莲座封底缺失。

二、明永乐款铜鎏金文殊菩萨像

明永乐款铜鎏金文殊菩萨像,通高 25 厘米,底长 17 厘米,底宽12.3 厘米,铜质,通体鎏金。菩萨一面二臂,双手结说法印,上身略向左侧倾斜,结跏趺坐于双层束腰莲花座上。

菩萨面相方正,面带微笑,额间有白毫,眉眼细长,双目微睁,鼻梁高挺,嘴唇薄,双耳垂肩且戴圆形耳铛,耳铛下坠花瓣形装饰物。头戴花冠,发髻高盘于头顶,发丝清晰可见,发髻上方有宝珠,耳际各分出一条发辫垂于肩上,两耳后各有一条从花冠上延展出的向上卷曲的缯带。双肩搭帔帛,帔帛从两侧肩部垂下沿上臂手肘内侧下垂形成U 形后,搭在小臂上,向两侧延长,帔帛褶皱处自然逼真。胸前佩饰 U形连珠式璎珞,菩萨下身着长裙,裙外腰间佩饰U 形连珠式璎珞,手臂、手腕、脚腕、双足均佩戴钏镯。

双手持说法印,双手间各有一珠莲枝向上延展,分别在肘部分出四株,三珠含苞待放,一珠盛开莲花,左肩处盛开莲花上置经书,右肩处盛开莲花上标志物缺失。

莲座上下一周装饰连珠纹,两层莲瓣,表层莲瓣较小,并装饰卷草纹。莲座前方錾刻大明永乐年施题款,封底缺失。

三、明永乐款铜鎏金绿度母像

明永乐款铜鎏金绿度母像,通高 26 厘米,底长 16.2 厘米,底宽11.4 厘米,铜质,通体鎏金。度母一面二臂,面部宽平 , 头戴花冠,发髻上饰宝珠,上身略向左侧倾斜,左手结说法印,右手施予愿印,结游戏坐于双层束腰莲花座上。

度母额间有白毫,眉眼细长,鼻梁高挺,嘴唇薄,下嘴唇似两片莲瓣,双耳垂肩且戴圆形耳铛,耳铛下坠花瓣形装饰物。胸前佩饰 U 形连珠式璎珞。双肩搭帔帛,帔帛从两侧肩部垂下沿上臂手肘内侧下垂形成 U形后,搭在小臂上,向两侧延长。双手手腕处各有一珠莲枝向上延展,分别在肘部分出四株,三珠含苞待放,左右肩处一珠盛开莲花。度母下身着长裙,佩戴璎珞,裙外腰间佩饰U 形连珠式璎珞,手臂、手腕、脚腕、双足均佩戴钏镯。右脚踏带花蕾的莲踏。莲座上下一周装饰连珠纹,两层莲瓣,并装饰卷草纹。莲座前方錾刻大明永乐年施题款,封底缺失。

四、结语

馆藏的明永乐款铜鎏金观音像、明永乐款铜鎏金文殊菩萨像、明永乐款铜鎏金绿度母像三尊永乐宫廷造像,宝相庄严,整体造型高贵大气,细节处形象写实,面部表情庄重,眼神深邃灵动,形神兼备,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造像风格上融合汉藏审美意趣,见证了当时内地与西藏地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研究明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参考文献

[1] 黄春和 . 明代永乐宣德宫廷藏式金铜佛像(上). 收藏家,2003 年 04 期

[2] 刘丞 . 小议明代永宣宫廷造像璎珞样式 . 收藏家,2019 年 04期

[3] 孙汉卿 . 明永宣佛像细赏 . 检查风云,2008 年 09 期

[4] 李炳武. 西陲故地的文明印记——. 西安出版社,2020.12

[5] . 河湟藏珍 . 历史文物卷 . 文物出版社,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