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措施及意义

作者

王麟杰

烟台市牟平区土地利用和储备中心 264100

王麟杰 1986年10月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 山东省莱阳市  学历 本科  职称: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自然资源工程土地工程和国土空间规划工程类

摘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旨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促进自然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本文通过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研究,探讨了其对自然资源要素配置的影响,提出了一些思考,以期为未来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重要性 现状 措施 意义

引言:众所周知,土地资源是促进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关键资源,不论是农业的发展还是建筑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资源的使用,土地是衣食之源、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党的十指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中央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坚定不移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1人类聚集地发展进程

1.1初始聚居

在人类历史的初期,我们的祖先开始从游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定居生活。这是人类文明的最初阶段,人们开始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最早的聚居地。这些聚居地通常是靠近水源、食物丰富的地方,人们开始学习种植作物、驯养动物,开始了初步的农业生产。

1.2农业社会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了农业社会。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大面积地种植作物、饲养牲畜,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村庄和城镇。农业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它使得人类能够稳定地生产食物和生活资料,进而支持更大规模的人口聚集和社会组织的发展。

1.3城市兴起

随着农业社会的发展,一些规模较大、经济繁荣的城镇开始兴起。这些城镇成为了商业、文化和政治的中心,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居住和工作。城市的兴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使得人类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2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如何高效、合理地利用土地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土地集约利用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地利用方式,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节约和集约用地主要是指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就是如何更有效的利用土地,以最小的土地成本,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需要。

3中国土地主要分类及利用现状

3.1农用地利用情况

农用地是中国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之一,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目前,中国农用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0%以上,但其中中低产田占比相对较高。在农用地利用中,存在着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的现象,导致土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农用地保护和治理,提高土地生产力和生态效益。

3.2建设用地利用情况

建设用地是中国土地利用的另一重要类型,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等。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但同时也存在着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等问题。在建设用地利用中,需要加强土地规划和城市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3.3未利用地

未利用地是指还未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土地,包括沙漠、戈壁、高山等。目前,我国未利用地面积较大,但开发难度较大,需要加强研究和探索适合的开发方式和技术手段。在未利用地开发中,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环境。

3.4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而设立的特殊区域,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等。目前,我国已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近千个,总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0%以上。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需要加强保护和监测,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3.5土地复垦

土地复垦是指对因采矿、工业生产等活动破坏的土地进行整治和恢复利用的活动。目前,中国土地复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在土地复垦中,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和技术支持,提高土地复垦效率和效益。

4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措施及原则

4.1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措施

建设用地节约利用是指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应努力通过对原有土地的挖潜改造来解决,而少以牺牲耕地、扩大建设用地面积为代价。“节约用地”从根本上说,是要保护耕地,要解决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空间;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是指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优化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节约用地强调用地效果,一般而言,集约用地是节约用地的主要手段,集约用地必然导致节约用地,两者密切相关,不可截然分开。一是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都要节省用地,千方百计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笼统的说,就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土地,以最小的土地成本,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需要。

4.2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原则

主要包括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四原则。减量化:就是要节流,要控制新的土地粗放利用和浪费;再利用:就是要挖潜,要充分发挥存量土地的利用潜力;再循环:就是要加强土地整理,把集约化水平提高以后多余的建设用地整理为耕地或其他农用地,实现资源的再生;再思考: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土地利用模式,强化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途径、方式、手段和措施,逐步形成自觉的节约和集约利用意识。所以在以后的土地利用中要极力去遵循此四大原则,为更好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开辟新的路径。

5土地节约集约用地的意义

5.1优化资源配置

土地集约利用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土地规划和集约利用,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这不仅能够满足城市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还有助于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2提高土地效益

土地集约利用可以显著提高土地效益。在集约利用模式下,土地资源得以集中、合理配置,有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可以实现土地的高附加值利用,进一步提高土地效益。

5.3缓解用地矛盾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用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集约利用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矛盾,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以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满足更多的用地需求,从而缓解城市发展与用地紧张之间的矛盾。

5.4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土地集约利用有助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通过集约利用土地,可以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土地集约利用可以推动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5.5保护生态环境

在土地集约利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土地资源。合理的土地规划和集约利用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这不仅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5.6增强城市竞争力

一个城市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还与其土地利用方式密切相关。土地集约利用可以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效益、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使城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也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5.7提升城市品质

土地集约利用还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品质。一个规划合理、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城市,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和技术涌入,推动城市的繁荣发展。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土地集约利用的支持和推动。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式,可以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形象。

6结论

中国土地利用现状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既有农用地、建设用地等传统利用方式,也有未利用地、自然保护区等新兴领域。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加强土地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推动中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晓玲,朱兰艳,金宝轩.中国西部地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昆明市为例[J].测绘科学,2011(4).

[2]朱天明,杨桂山,万荣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国内外研究进展[J].经济地理,2009(6).

[3]梁宇哲.土地利用规划与集约用地[J].广东土地科学,2009(1).

[4]鲁慧勇,胡秋莉,胡朝阳,梁伟.影响我国土地集约利用因素及对策[J].国土资源导刊,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