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有资产盘活路径实践与探索
付晓宁
中国民航大学 国资处 天津市 300300
2022 年 10 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国有资产盘活的总体要求、盘活方式、组织实施和工作要求。高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其固定资产体量和规模逐步扩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资产闲置和利用率低下问题,为积极响应《指导意见》,重视资产闲置问题,各高校应积极探索盘活路径,提升资产利用效率。
1. 高校资产盘活现状
经过几年的努力,各高校在盘活国有资产方面已采取多种措施,取得一定成效,比如构建闲置资产互联网平台,梳理闲置固定资产账目,增加闲置固定资产处置方式;修旧利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新购设备需求,节约财政资金;加强开放共享,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共用共享率;市场化集中运营,提升盘活效益等等。但是仍存因地制宜的创新不够,未建立常态化盘活理念,资产盘活仍面临诸多问题。
2. 高校资产盘活存在的问题
2.1 资产盘活机制不健全。
虽然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甚至有的高校没有制定资产盘活方案,并且缺乏有效监管和激励机制,主动盘活意识薄弱,难以调动各方积极性。部分高校对闲置资产的处理仅停留在表面,未深入挖掘其潜在价值,导致资源浪费。高校长期形成的资产管理模式导致管理人员存在“重购置轻管理、重钱轻物”的思维定式。部分管理人员认为公共资产“报废可惜”,宁愿让资产闲置也不及时处置,结果不仅无法获得报废收入,反而浪费了大量仓储空间和管理资源。
2.2 资产信息化不高
资产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是盘活工作的基础,但高校普遍存在数据质量问题。在资产购置环节,部分资产管理人员未将完整信息录入系统,或录入时未仔细核对数据,造成数据缺失或错误;在使用环节,资产状态变化(如存放位置、使用人、使用状态等)未及时更新;有闲置资产时,信息未能及时反映;有需求时,难以及时匹配,导致资源配置不高效。此外,系统间数据孤岛现象严重,信息共享不畅,进一步降低了盘活效率。
2.3 因地制宜施策不足
部分高校在资产盘活时未能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缺乏针对性的盘活策略。例如,某些高校盲目效仿其他学校的做法,未能结合自身资产特点进行有效盘活,导致盘活效果不佳。此外,高校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合作机制,难以借鉴成功经验,进一步制约了盘活工作的推进。
3 资产盘活路径实践与探索
3.1 管理机制优化
根据《财政部关于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指导意见》(财资〔2022〕124 号),制定盘活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建立激励机制,确保各部门协同推进。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从资产形成、使用到退出的全过程建立闭环管理机制,前端强化预算与配置的衔接,中端建立使用效益监测,后端完善高效处置与循环利用渠道。特别是将资产盘活要求嵌入预算编制环节,对新增资产配置实行“能用则用,能调则调”原则,从源头上控制闲置增量。
3.2 技术赋能
构建学校统一的资产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监管。实现从“资产的取得途径、配置参数、使用情况、计提折旧、当前价值以及处置形式等多个角度记录资产的全面信息”,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资产清查盘点,系统记录闲置资产信息,全面摸底闲置资产情况。在资产管理系统基础上,建立校内公物仓,对于闲置资产及时提交公物仓以供调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公物仓平台,各部门可实时查询、申请、调配闲置资产,避免重复购置,降低成本。定期对公物仓资产进行盘点和维护,确保资产状态良好。对于长期无法调剂的资产,及时退出公物仓,进行报废处理或对外捐赠。另外,按季度或按月在
系统同步发布闲置资产清单,方便全校师生了解和利用,促进资源共享,减少资源浪费。
3.3 分类施策房屋类盘活:
第一,建设和推广共享会议室。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发展扩大,会议室的使用需求日益增加。目前,大多会议室存在资源紧张、分布不均、使用率差异大等问题,为提高会议室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确保高校各类会议的顺利进行,应建立会议室共享机制,实现对高校会议室资源的合理分配、有效利用和高效管理,保障学校高质量发展。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统筹建设共享会议室管理制度、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共享会议室资源库,每年对共享会议室进行使用效益评价,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共享会议室资源库进行动态调整。由相关职能部门、直属单位及教学单位负责日常管理。由学校委托物业公司对共享会议室进行日常维护工作。
第二,分步盘活闲置房屋。闲置房屋具有数量较多、分布较散、老旧严重的特点,投入使用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和一定的时间进行维修,无法快速展现出盘活效果。有效盘活住房资源需按照“分类盘活,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盘活。对于市中心的稀缺用房进行大力度专项整治,肃清历史遗留问题,自筹资金对房屋进行有效的维修和条件提升。经充分论证、合理规划,打造出具有行业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不仅用于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也面向校内教职员工开展干部培训、教师培训、新员工培训、党员教育。对于偏远地区的闲置住宅房屋,采取灵活多样的盘活策略,如简装后租赁给博士教师、或作为后勤人员员工宿舍、或精装后作为引进人才的周转用房。
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
第一,软件与硬件结合,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建设大型仪器设备物联计费系统,加装即时使用状态传输软硬件,提升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化程度,从共享资产信息采集、设备预约使用流程、财务经费信息对接、数据分析统计等方面优化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信息化平台。
第二,开展实验室资源对科普开放。科普工作是传播科学文化和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是开展科普工作的责任主体,有效利用实验室资源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是高校实验室的重要功能之一。依托学校丰富的实验室资源开展大中小学科普文化教育工作,逐步向社会开放,服务地方发展,有利于发挥学校社会服务的功能,提升学校声誉。选取可参观性较强、民航特色明显、安全性高、演示仪器较多的实验室作为开展科普教育实验室的范围。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以文化传播为基础,坚持资源共享和安全运行原则,为大中小学生提供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科普教育实践活动,以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增加高校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
发挥报废资产余热:
第一,充分挖掘报废淘汰设备使用潜力,将达到使用年限、无法满足高校教学科研使用、需采取报废淘汰处理的设备合理进行对外捐赠,将报废淘汰设备捐赠给中小学或偏远地区,以支持科学教育水平的提升,促进国有资产的循环利用,实现“旧设备、新归宿、新使命”的效果。
第二,改变报废设备用途。由于部分教学科研设备使用年限已久,经过维修无法恢复其功能,可以考虑用于开展认识实习课程和对外参观。让学生对设备从平面图纸提升到三维实景的立体认知,有助于加深对专业设备的理解。在进行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过程中,对研学学生,科普讲解设备布局,各模块的主要功能等,对参观的各界人士,讲解该类设备的历史变迁,以及原来使用功能等,让“沉睡”的旧设备开启新的使命。
结语:高校资产盘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多方协同,系统思维。各单位要根据自身情况分类施策,将资产盘活理念贯穿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科学规划和精细管理,确保每项资产都能发挥最大效用,助力高校教学科研水平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 . 关于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指导意见 . 国有资产管理,2022(12).
[2] 刘俊华 , 何汉成 . 浅析推进高校固定资产盘活工作 [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3,(19):13-15.
[3] 李季平 . 高校国有资产盘活成效实例调查与优化建议——以江苏省为例 [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4,(21):1-4.
[4] 卜玉竹, 刘长宏, 廖影, 等. 盘活高校国有资产策略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3,(09):4-6.
[5] 张雨田 . 论高校固定资产闲置原因与盘活思路 [J]. 中国 现 代 教 育 装 备 ,2025,(05):16-17+21.DOI:10.13492/j.cnki.cmee.2025.05.042.
[6] 赵云 . 基于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 [J]. 产业创新研究 ,2025,(05):184-186.
[7] 付晓宁 , 赵云 . 基于实验设备可重用性探究资产报废新模式[J]. 智库时代 ,2019,(51):193-194.
付晓宁 1991 年出生,女,汉族,河南濮阳,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