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竹文化在幼儿园课程活动中的实施策略
廖冬芩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丹霞幼儿园 354400
摘要: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竹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将竹文化融入课程活动,能让幼儿从小接触和了解本土文化。探索竹文化在幼儿园课程活动中的实施策略,有助于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为传承和弘扬竹文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竹文化;幼儿园;实施策略
引言
幼儿期是培养兴趣、塑造品格的关键时期,竹文化所蕴含的坚韧、正直、虚心等品质,以及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幼儿园教育目标高度契合。将竹文化融入课程活动,能为幼儿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素材,让他们在游戏、探索中获得全面发展。深入探索竹文化在幼儿园课程活动中的实施策略,对于丰富幼儿园课程内涵,提升幼儿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竹文化的内涵
竹文化有着深厚而丰富的内涵,竹作为一种植物,具有坚韧挺拔、四季常青的自然属性,这使其成为生命力顽强、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被赋予了诸多高尚品质,代表着高洁、正直、虚心和有节。古代文人墨客常以竹自喻,借竹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留下了大量咏竹的诗词佳作。从艺术领域来看,竹是绘画、雕刻、书法等艺术形式中常见的题材,艺术家们通过对竹的描绘,展现其独特的美感和韵味。在民间工艺中,竹制品更是琳琅满目,如竹篮、竹筷、竹席等,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此外,竹还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在一些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中,竹扮演着重要角色。总之,竹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向往。
二、竹文化在幼儿园课程活动中的实施目标
让幼儿了解竹文化的丰富内涵,包括竹的自然生长特性、在传统文化中所象征的高尚品质,以及竹在艺术、民俗等领域的多样表现形式,拓宽幼儿的文化视野。通过参与各种竹文化相关的活动,如手工制作、绘画、搭建等,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提升其艺术表现和审美水平。激发幼儿对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坚韧、正直、虚心等良好品质,促进其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
三、竹文化在幼儿园课程活动中的实施策略
(一)挖掘竹文化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竹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深入挖掘,将其巧妙融入课程内容。首先,可从竹的自然生长知识入手,带领幼儿观察竹的形态、生长过程,了解竹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让幼儿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神奇。例如,在春天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竹笋破土而出的奇妙景象,引导他们用画笔记录下竹笋的生长状态,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兴趣。竹文化中的艺术元素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欣赏竹制工艺品、竹画、竹编等,感受竹材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魅力。在美工区投放各种竹制材料,如竹片、竹筒等,鼓励幼儿进行创意手工制作,如制作竹蜻蜓、竹风铃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竹文化中的故事、传说等人文资源也能为课程增添色彩,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古代文人爱竹、咏竹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竹所象征的高洁、正直等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
(二)创设竹文化环境,营造教育氛围
环境对幼儿的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园应创设富有竹文化特色的环境,让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随时受到竹文化的熏陶。在园内的公共区域,如走廊、楼梯间等,展示与竹文化相关的图片、绘画、手工作品等,让幼儿在行走过程中能够欣赏和了解竹文化。班级内的环境创设也可融入竹文化元素,例如,在教室的自然角摆放几盆竹子,让幼儿近距离观察竹的生长;在图书角投放有关竹文化的绘本、图书,供幼儿自主阅读;在建构区提供竹制积木,鼓励幼儿搭建与竹相关的建筑,如竹屋、竹桥等。通过创设这样的环境,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竹文化的魅力。
(三)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深化竹文化认知
主题教学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式之一,幼儿园可以围绕竹文化开展系列主题教学活动,如“奇妙的竹子”“竹趣乐园”等。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环节,引导幼儿深入探究竹文化。例如,在“奇妙的竹子”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竹的秘密”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了解竹的结构和用途;开展“竹韵诗画”艺术活动,引导幼儿欣赏竹画、创作竹诗;举行“竹制美食节”,让幼儿品尝竹制美食,如竹笋炒肉等,了解竹在饮食文化中的应用。通过这些主题教学活动,让幼儿从多个角度全面认识竹文化。
(四)融合游戏活动,增强幼儿体验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方式,将竹文化与游戏活动有机融合,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体验和传承竹文化。幼儿园可以开展各种与竹相关的游戏活动,如“竹筏漂流”“竹林探险”等户外体育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竹的坚韧和力量。在室内游戏中,教师可以设计“竹制玩具商店”的角色游戏,让幼儿扮演顾客、售货员等角色,进行竹制玩具的买卖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开展“竹编拼图”“竹制乐器演奏”等益智游戏,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加强家园合作,拓展竹文化教育空间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支撑,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拓展竹文化教育空间。一方面,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竹文化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家长对竹文化教育的认识和支持度。另一方面,鼓励家长参与到竹文化教育活动中来。例如,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竹制材料,共同制作竹制手工作品;组织亲子户外活动,如一起到竹林中观察竹子、采集竹笋等。通过家园合作,让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都能受到竹文化的熏陶,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探索竹文化在幼儿园课程活动中的实施策略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通过合理的策略实施,竹文化能在幼儿园教育中绽放光彩,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竹文化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审美情趣。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应不断总结经验,持续创新,让竹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幼儿的成长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文佳.“幼”见非遗传承文化——幼儿园二十四节气融入课程探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3学前教育发展论坛论文集.扬州市机关幼儿园维开实验园;,2023:3.
[2]阙宝童.竹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和课程中的渗透[J].新课程,2022,(22):42-44.
[3]戴凤玲.红叶文化:幼儿园叶育课程建构[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2,(04):43-46.
[4]谢梅仙.乡土课程资源园本化开发和实施路径探寻——以“竹”文化为载体[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02):46-47.
课题项目:本文系泰宁县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24年度县级立项课题《基于地域竹文化资源的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XXKT24-05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