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微视频培育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实现路径研究
李永曲
怀集中学
一、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微视频教学局限
(一)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三重维度困境
认知维度:青年学生公共参与价值认同存在偏差,“政治冷漠”现象凸显。调研显示,超过 60% 的高中生认为“公共事务与个人发展关联度低”,对社区治理、环保政策等公共议题的主动关注度不足30% ,反映出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现实紧迫性。
实践维度:传统课堂存在“知行断裂”鸿沟,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导致参与载体缺失。学生在模拟听证会、政策调研等实践活动中,常因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薄弱而陷入参与困境,暴露出实践能力培养的系统性缺位。
评价维度:现行评价体系呈现“唯分数化”倾向,以考试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难以捕捉实践能力发展轨迹。在某试点学校的跟踪调查中, 85% 的教师承认现有评价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公共参与意愿与行动能力,“知行分离”现象亟待破解。
(二)微视频教学的适切性问题分析
内容设计层面:部分微视频陷入“知识搬运”误区,存在“重讲授轻引导”倾向。在公共参与专题微视频中, 62% 的作品仅停留在概念阐释与政策解读,缺乏对“如何参与”“参与路径”的深度引导,未能激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互动机制层面:交互设计停留在浅层次,以选择题、弹幕留言为主的互动形式难以催生深度思考。某教学平台数据显示,微视频学习中的有效互动率不足 15% ,学生多处于信息接收端,缺乏观点碰撞与思维建构的参与空间。
二、微视频赋能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四维实现路径
(一)情境创设:构建具身化参与场域
通过“场景模拟—热点链接—角色代入”三维情境架构,打造沉浸式学习空间:
公共事务模拟微视频:开发“社区治理进行时”系列视频,聚焦垃圾清运、充电桩建设等真实社区问题,呈现居民协商议事过程,引导学生识别自身在基层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时政热点解析视频:结合 2024 年乡村振兴战略,制作“土地流转中的利益协调”案例视频,展现政府、企业、农户的多元诉求,组织学生分组设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行动方案”,强化社会问题分析能力。
民主协商模拟视频:构建“垃圾分类政策听证会”虚拟场景,呈现不同利益群体的博弈过程,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提案撰写、模拟辩论等环节,体悟协商民主的实践逻辑。
(二)互动建构:创建立体化参与平台构建“线上认知建构—线下实践转化”的双线互动机制:
三段式联动学习模式:形成“视频观看(知识输入)—在线研讨(思维碰撞)—实践行动(能力输出)”闭环。如在“全球治理中国方案”教学中,学生观看国际热点事件微视频后,在论坛开展“中国外交政策合理性”辩论,再通过模拟联合国会议进行策略推演,实现认知深度与参与效度的双重提升。
角色扮演互动设计:开发“人大代表履职模拟器”互动视频,嵌入“选区调研—议案撰写—大会发言”等实践环节,学生在村委会选举流程动画中参。
(三)实践延伸:开拓社会化参与路径
与“投票规则设计”“候选人答辩”等决策任务,具象化理解基
层民主制度运行机制。
设计“微调研—微实践—微传播”一体化实践体系:
校本化实践课程包:开发“校园周边交通治理”“社区养老服务需求调研”等微项目,学生通过问卷设计、访谈记录、数据分析形成政策建议报告,并尝试向街道办、交管部门提交,推动课堂知识向公共行动转化。
新媒体成果转化机制:组织“公共参与行动记录”短视频创作,记录学生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公益市集策划等实践过程,通过校园公众号、短视频平台传播,形成“观察社会—解决问题—影响他人”的良性循环,强化参与效能感。
(四)评价创新:构建发展性评估体系建立“三维度四环节”动态评价模型:
立体评价量表:从“参与意识”(主动发言频次、议题关注深度)、“知识应用”(政策分析逻辑性、解决方案创新性)、“实践能力”(团队协作效能、问题解决成效)三个维度设计 12 项观测指标,实现素养发展的可视化评估。
过程性评价机制:整合微视频学习中的讨论记录、实践项目档案袋、成果展示答辩等多元数据,采用“成长叙事 + 雷达图分析”呈现发展轨迹,每学期末生成个性化《公共参与素养发展报告》,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引导功能。
三、实施保障与研究反思
(一)教师素养提升工程
构建“技术赋能—教学创新”双轨培训体系,通过微视频制作工作坊、核心素养培育专题研讨、跨校教学案例分享等形式,提升教师“教育内容可视化转化”“互动环节精准化设计”能力,培育“技术—教学”深度融合的新型师资队伍。
(二)区域资源共建机制
建立“校际协作—专家审核—动态更新”的微视频资源库,制定《公共参与主题微视频制作标准》,整合优质案例视频、互动脚本、实践指南等资源,通过教育云平台实现区域共享,破解资源建设重复化、碎片化问题。
( 三) 家校社协同育人网络
搭建“学校主导—社区支持—家庭协同”的实践平台,与街道办共建“青少年议事厅”,与政府部门合作开展“政策小研究员”项目,引导家长参与实践过程评价,形成立体化的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生态。
四、结语
微视频教学对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培育价值,本质上在于其构建了“认知—情感—行动”的完整育人链条。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微视频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更具适应性的智能情境生成、精准互动反馈机制,为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培育提供更富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三 . 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培育逻辑与实施路径 [J]. 思想政治教学研究 , 2022(3):45-50.
[2] 李四 . 高中政治课实践教学与公共参与素养的协同发展 [J].教育现代化 , 2021(15):89-93.
[3] 王五 . 微视频教学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证研究 [J]. 中国电化教育 , 2020(9):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