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视角下森林草原防灭火策略创新

作者

王介华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隆阳分局678000

1 引言

高黎贡山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然而,森林草原火灾频发对其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严重威胁。传统的森林草原防灭火策略更多地侧重于火灾的直接扑灭和控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相对不足。在生态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如何创新防灭火策略,在有效防控火灾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高黎贡山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课题。

2 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特征与价值

2.1 生物多样性特征

高黎贡山垂直海拔差异显著,从山脚到山顶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气候带和植被类型,涵盖了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等。自 1983 年建立保护区以来,森林覆盖率从 82.3% 到现在的 93.7%,并在 2003 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保护区内保存着中国最完整的垂直带谱生态系统,从海拔700 米的怒江河谷到5128 米的雪山之巅,分布着5000 多种高等植物和2000 多种野生动物,其中不乏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滇金丝猴等全球濒危物种。同时,高黎贡山还是许多古老物种的避难所,保存着大量的孑遗植物和特有物种,如大树杜鹃、保山茜等。

2.2 生物多样性价值

高黎贡山的生物多样性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它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其生物多样性还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为生物学、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室。同时,丰富的生物资源也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在生态旅游、生物医药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

3 森林草原火灾对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3.1 直接损害动植物栖息地

森林草原火灾会直接烧毁大片的森林和草原植被,使动植物失去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对于一些珍稀濒危物种来说,其栖息地范围原本就十分狭窄,火灾的破坏可能导致其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 。

3.2 破坏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火灾会破坏高黎贡山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影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火灾还会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进而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紊乱 。

3.3 加速外来物种入侵

火灾后的生态系统变得相对脆弱,为外来物种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外来物种的入侵会与本地物种竞争资源,排挤本地物种,进一步威胁高黎贡山的生物多样性 。

4 传统森林草原防灭火措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局限性

4.1 灭火方式的生态影响

传统的灭火方式,如使用大量的化学灭火剂和机械灭火设备,虽然能够快速控制火势,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和破坏。化学灭火剂可能会残留在土壤和水体中,影响植物的生长和水生生物的生存;机械灭火设备的使用可能会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

4.2 防火隔离带的不足

传统的防火隔离带主要是通过清除植被来阻断火灾蔓延,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防火作用,但也破坏了生物的迁徙通道和栖息地,影响了生物的交流和扩散,例:2024 年在赧亢站生物走廊带辖区修建防火应急道路,阻断了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活动范围,使白眉长臂猿活动区域缩小。

4.3 缺乏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在传统的防灭火工作中,往往将重点放在火灾的防控和扑灭上,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不足,缺乏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防灭火工作全过程的理念和措施。

5 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视角下森林草原防灭火策略创新

5.1 生态友好型灭火技术应用

5.1.1 推广水基型灭火剂:研发和使用环保型的水基型灭火剂,替代传统的化学灭火剂。水基型灭火剂具有无污染、易降解的特点,能够在有效灭火的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1.2 采用生物灭火法:利用某些植物具有阻燃、耐火的特性,种植生物防火林带。同时,研究和利用微生物灭火剂,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抑制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

5.2 生态化防火隔离带建设

5.2.1 优化隔离带设计:改变传统的清除植被式防火隔离带设计,采用生态化的隔离带建设模式。例如,保留隔离带内的部分高大乔木和灌木,形成多层次的植被结构,既能够起到防火作用,又能够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和迁徙通道。

5.2.2 结合生态廊道建设:将防火隔离带与生态廊道相结合,在隔离带内设置生态通道,促进生物的交流和扩散,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5.3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预警与监测系统

5.3.1 构建智能监测网络: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高黎贡山森林草原火灾智能监测网络。通过布设大量的传感器,实时监测森林草原的温度、湿度、风速、烟雾等参数,实现火灾的早期预警。

5.3.2 融入生物多样性监测:将生物多样性监测纳入火灾预警与监测系统,通过监测动植物的活动、种群数量变化等,评估火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防灭火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5.4 加强社区参与与生态教育

5.4.1 建立社区参与机制:鼓励当地社区居民参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建立社区防火组织,开展防火宣传和培训。同时,通过给予社区居民一定的经济补偿和生态保护奖励,提高他们参与防灭火工作的积极性。例:推行森林防火户主轮值制度。2025 年 2 月25 日至26 日,高黎贡山隆阳分局分别在芒宽乡、潞江镇选择了5 个村民小组为试点区域,工作人员深入社区,正式推行森林防火户主轮值制度,向村民详细讲解了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和具体轮值要求,并动员村民积极参与其中,目前已推行了 321 户家庭,共计 1281 名村民。该制度推行过程中,得到了大家的积极支持与响应。在辖区乡镇、村委的支持下。各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户主轮流值班表并公示,明确了每户的值班日期、值班时段和值班职责。值班户主需履行森林防火宣传、巡护村寨、对违规用火行为进行提醒和制止等职责,切实增强全民防灭火意识和法制观念。大家纷纷表示,愿意加入轮值工作,增强自身的防火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为森林防火贡献自己的力量。

5.4.2 开展生态教育活动:加强对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生态教育,提高他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和防灭火意识。通过举办生态讲座、科普展览等活动,让人们了解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火灾对其造成的危害。例:2022 年 11 月 22 日晚,由高黎贡山保山管护局主办,隆阳分局承办的生物生态安全保护宣介暨《花开高黎贡》电影放映社区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勐赫小镇召开,随后,高黎贡山隆阳分局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学校、影院向大众循环放映影片,受众人次达到1000 万余人次。

6 结论

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视角下的森林草原防灭火策略创新,是实现生态保护与火灾防控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应用生态友好型灭火技术、建设生态化防火隔离带、构建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预警与监测系统以及加强社区参与和生态教育等创新策略,能够在有效防控森林草原火灾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高黎贡山的生物多样性,为高黎贡山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完善防灭火策略,推动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参考文献

[1] 提升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能力 . 杨光宇、胡永秋 .《人民日报》( 2025 年05 月 06 日 07 版)

[2]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受威胁因素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 张绍辉 . 林业调查规划 ,2013.2.5(4):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