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

作者

汤安全

重庆万州技师学院 重庆 404100

一、基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实意义

古诗词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文化记忆,也是深深印刻在国民大众脑子里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温柔敦厚,诗教也。”古诗词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作用,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古诗词在语文教材选文和教学中都具有重要地位,是语文教学研究中备受关注的领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将“审美鉴赏与创造”列为其中一个方面。这充分说明基于“审美鉴赏与创造”进行古诗词教学的可行性和研究价值是得到课标理念的认可和重视的。基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中学古诗词教学研究能够深入贯彻新课标的理念,丰富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理论研究,充分彰显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同时从课标影响下的古诗词教学研究角度而言,本研究能够丰富对古诗词教学的理论研究,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审美鉴赏与创造”与古诗词教学两个研究领域结合起来,为“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研究提供文体范例,也为古诗词教学的研究提供语文核心素养方向的引领。

二、中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中学古诗词教学的成效及问题

当下中学语文教师开展古诗词教学时,基本可以做到引导学生思考诗词内容、探索诗词主旨,引导学生由字入诗,由诗入情,由情入思,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学习作品时,了解核心内容并提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而中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虽然符合规范,但存在囿于传统的问题。如传统教学方法在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时,教师往往采取的是“点点俱到”的分析方式,教师习惯逐字逐句分析诗歌中所体现的情感。但是古诗词中所呈现的诗人的情感往往是不连贯的、具有明显分层的。诗歌是一个整体,对诗歌的情感把握应该是从整体的角度,把握其感情发展的脉络或者其情感变化的不同表现。另外,因为考试因素影响,中学古诗词教学往往提倡泛读,不懂举一反三地引导鉴赏,只注重考核内容而忽略古诗词中最动人的深层意蕴。因此当下的中学古诗词教学问题可以归纳为:教学目标重知识积累,但轻语文素养提升;教学方法重单一讲读,但轻多样诵读;教学过程重模式化阅读,但轻个性化情感体验;教学效果重成绩考察,轻语感和兴趣培养。

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在于以语文学科特有的方式育人,并从鉴赏与创造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意蕴美和理性美等方面提出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培育路径。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这一层面尚且存在一定问题。

(二)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原因

针对当下中学古诗词教学容量大精讲小、灌输多拓展少、束缚多熏陶少的特点,简要分析其中缘由可以说是考试升学压力以及师生主客观的情况。应试教育导致各学段的特征针对性不强,在古诗词教学基本环节上所进行研究的不多。另外教师和学生自身素养以及精力也存在制约:一是师生普遍存在认识误区,或认为审美力不重要,或认为审美与语文无关,或认为审美与考试无关,因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缺乏相关的知识经验或具体的方法策略,教师或采取灌输式教学或采取应试式教学。课时限制的原因也使得目前语文课堂缺少创设审美情境,没有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引导学生鉴赏与探究。

三、基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中学古诗词教学策略

( 一) 以文字的语言表达为最初起点,在诵读中感受音乐美

审美感受是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前提。没有最初的感受欣赏,便谈不上鉴别评价。关于中学古诗词的教学,其中一个关键点便在于要阻止学生进入一个单纯赏字炼句只重视分析,但缺少感受体会的误区。古诗词虽然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并未得到充分重视,教学效果不甚乐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和功利性追求分数的教学环境下,只有慢慢欣赏,从最初起点感受鉴赏,才能体会到古诗词的美。因此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便要求学生不只注重文本的理解,更要求学生能在品字、析句、赏篇中鉴别其建构性。可以说,进入语文教材的古诗词篇篇堪称经典,而古诗词其中的词句则都是经过作者悉心推敲和揣摩的,我们在解读古诗词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时,就要注重语言鉴赏,着重培养学生

的审美习惯。

常言道“三分诗七分吟”,要从吟诵中品味诗歌之美。在古诗词的鉴赏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吟诵。然而在实践课堂观察中发现学生诵读时较少关注到节奏和层次,吟诵不等于朗读,每一首诗都有自己独特而流动变化的音乐韵律,要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把握节奏。要跳脱出一句句赏诗的局限和不顾全境全诗音律的现象。正如武玥在抓住节律中所提出的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建议 : 平仄押韵,吟诵强化诗感;音声相和,体会情景交融;委曲达意,贯彻读写一体。1 这一教学途径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获得古诗词知识,更要让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包括对古诗词的体验感悟、理解鉴赏以及表现创造。聆听范读是有效途径,鼓励学生自主诵读是理想境界,教师便可以制定类似教学策略,一方面倾听名家的诵读,通过教师范读、名家范读等形式教会学生吟出情感、吟出语调、吟出节奏。与此同时还要借助自己的生活与审美经验,要让学生品文赏文,通过背诵经典诗词从语言字词的细微之中体会古诗词中的韵律,获得百般滋味。以文字的语言表达为最初起点,在诵读中感受音乐美。但不可过分注重细枝末节,厚此薄彼,分不清重点。另一方面我们要立足整体,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大方向上进行把握和体验。从朗读观的树立、认知规律的把握以及朗诵形式的优化等角度,鉴赏诗词之美,接续优秀传统文化,将德育与古诗词教学相结合。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积极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之美进行感知、体验、鉴赏以及评价。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审美体验,提升古诗词知识素养,形成相应鉴赏能力,体会美的精神及意义,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才是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现和“立德树人”的终极目的。针对当下的教学现状,本文探索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以期促进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但教师对于古诗词教学的策略仍需要在当下的时代背景和教育背景下积极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不断地从实践中去探索和把握!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S].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社 ,2018.

[2] 李泽厚著 . 美的历程 [M]. 北京 : 三联书店 ,2017.

[3] 王崧舟著 . 美其所美 : 王崧舟讲语文课怎么上 [M]. 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