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发展学生古代文化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策略

作者

闻香兰

四川省内江市第十中学 四川内江 641000

引言:古代文化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文化知识方面的素质和文学理论方面的修养,其中包括文学理论知识,语言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学识水平。在当前提倡开展文化素养教学的背景之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应当丰富和完善文化素养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材料,在古代诗歌、文言文以及古代名篇著作当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能力。

一、发展学生古代文化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原则

1. 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提供高中语文适配化教学资源

古代文化的教学需要反映课程改革的创新与教育目的的变化,随着新课标的制定,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课内、课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的参与度 [1]。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坚持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供以高中语数会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在文化素养的过程当中不断地优化和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提升自身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感。例如,在开展《逍遥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有关道教文化的一些具体内容,借助高中历史教学当中的古代思想与语文的课文内容深度结合的模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道家思想所呈现出来的无我忘我的精神境界,理解庄子精神内涵,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2. 坚持情景营造的原则,在文化教学场域提升文化素养

良好的文化氛围,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学生。教室里挂着的那些古代名人的画像和诗词,PPT 中呈现出来的作者介绍和图片视频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效果,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背景之下,教师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方式,将一些古代的文化元素利用。图片智能生成的方式为学生展现出一个良好的古代文化学习情境,在文化创业之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在开展李白《蜀道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疏蜀道前后的对比图片展,为学生营造出蜀道难的真实景象,让学生能够在图片的背景之中理解李白对蜀道之难的叹息,以及文章想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化场域的背景下,让学生对古代文化素养的理解更加贴切化和具象化。

3. 坚持文化导向的原则,在以文化人的目标导向中教学

文化导向的原则要求教师充分地挖掘高中语文的教学材料,从字词出发,让学生能够从基本的文章单元入手,了解文化导向背景之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教师在进行白居易的《琵琶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中“月”这个意象表达出了什么意思。同时,教师可以借鉴其他所学的古诗词,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篇章,让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在不同诗人笔下有不同的含义?通过深入解读的方式,让学生不再停留在古诗词的表面,而是真正理解古代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这样才能发展古代文化素养[1],实现以文化人的目标。

二、发展学生古代文化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策略

1. 坚持理论实践结合,全面理解古代文化

它作为人类物质生产的一种派生性产物。在进行文化素养提升学习的过程之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全面地理解古代文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出发,了解当今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与古人所表达的现象进行对比和耦合,让学生能够在理论之中了解到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在开展杜甫的《登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身在登高游览过程之中。呈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与杜甫登高当中的思想感情进行对比,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古代诗人借景抒情的行文思路与方法,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蕴藏的对于景色、情感之间的内在关系,全面理解古代文化。

2. 开展团队教学模式,深度理解古文内涵

在进行古代文化素养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团队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团队之中深刻地理解古文当中的内涵,提升自身学习古代文化的参与度。为了让学生在解读古代诗歌时更有实感,教师进一步设计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活动,在学习《虞美人》时,教师让学生扮演被俘后的李煜,重现他在孤寂中追忆往昔繁华的场景。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与历史背景表达李煜内心的悔恨和对故国的眷恋,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角色体验中加深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并激发他们的同理心与想象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让团队成员自主搜索相关的材料,内化自身对历史文字的理解,实现培养文化素养的目标。

3. 优化完善评估体系,着重提升文化认同

在开展文化素养提升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也要着重地完善评估体系,转变以教育为主体的评价方式。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让学生通过预习教学复习内化的全链条形式,着重提升自身的文化认同。要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当中所要呈现的古代文化思想意涵,了解其中呈现的文化价值,并通过科学的评估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加适配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开展《荆轲刺秦王《战国策》》的教学过程中,在进行指标建构的过程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一些古代诗词翻译的基础知识进行测评考察,还要对学生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的考察,让学生能够在古代文化素养的当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字理解能力和历史理解能力,提升文化认同。

结束语:当前,在开展古代文化素养的教学实践过程之中,教师应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利用团队教学的模式不断优化和完善评估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全方位的文化场域之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让高中语文教学成为传承和发展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的有效工具,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李思琪 . 提升学生古代文化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策略 [J]. 教师博览(下旬刊),2024(3):11-12

[2] 丁国满 . 发展学生古代文化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策略 [J]. 教师博览 ( 下旬刊 ),2025(4):25-27

[3] 张帆.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策略研究[J]. 中华活页文选( 高中版 ),2025(5):0007-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