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以读促写”教学法的有效性探究
陈敏
重庆市渝北区立人小学校
引言: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 阅读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 使得学生积累更多语言知识 , 并且在优秀阅读的帮助下 , 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写作则是学生展示自身学习成果 , 将语言知识与自身生活经历相结合的过程、教师通过以读促写的教学方式 , 让学生能够将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 , 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 并且也可以让学生近距离的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 通过阅读的途径收获更多的知识, 开拓自身的视野, 学习到更多写作的方法。实施以读促写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优化教学工作 , 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文学素养不断提升 , 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 提高写作水平。文章将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 “以读促写” 教学法的有效性进行深入探究,意义重大。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以读促写教学法的优势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采用 " 以读促写 " 的教学策略具有显著优势。首先,通过阅读优秀范文,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学习规范的表达方式和多样的写作技巧,例如如何构思开头、组织段落或运用修辞手法。其次,阅读过程中学生能潜移默化地感知文本结构与逻辑关系,如记叙文的 " 起因 - 经过 -结果 " 框架或说明文的分类说明方法,从而迁移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再次,广泛阅读不同题材的文章能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激发写作灵感,解决 " 无话可写 " 的困境,例如通过阅读科普文本可积累说明文写作素材,阅读叙事作品则能提升细节描写能力。最后,这种读写结合的方式符合语言习得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输出,既培养了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又实现了从 " 仿写" 到" 创写" 的梯度提升,最终达到" 读写共生" 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以读促写的有效策略
1. 注重基础, 读写融合
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内容 , 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在课堂上不断提高 , 不断使用新方法让学生大量写作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方法 ,也要注意学生的基本知识。学生们在写作中使用了很多修辞手法 , 但有些学生不擅长这些修辞手法 , 文章中也不能很好地运用 , 他们的写作会有很多错误 , 会使文章乱七八糟, 得不到高分。因此, 教师应在正常上课时重视学生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学习简单的知识 , 从而充分发挥写作能力。通过阅读的方式 , 学生可以看到修辞手法在优秀课文当中的合理利用 , 同时自身也会对比自己以往在使用修饰手法当中遇到的问题 , 解决学生的困惑。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 让学生能够深入探究修辞手法在阅读当中的意义 , 以及其所要表达的作用 , 从而实现学生对修辞手法进行合理的运用, 感受写作当中的乐趣。
例如 , 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时 , 教师要把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在黑板上 ,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然后就是可以向学生提问这些句子分别代表了什么修辞手法 ?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 , 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当中占据主动地位。然后教师在让学生之间相互表达自己为什么觉得是这种修辞手法 ? 最后教师这项学生揭秘这个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通过这种具有健康性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让学生可以在之后的写作过程当中有意识的加入这种修饰手打, 深化自身的作文,
2. 进行方法指导
当学生对观察喊声浓厚兴趣以后 , 必然会主动进行观察 , 但是依然有许多学生在习作中表现出无话可写等现象。所以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发展规律 ,针对思维特点等进行分析 , 提升观察方法指导的科学性。在观察中应当按照相应的顺序进行观察 , 提升表达的条理性 , 及时总结观察顺序与方法 , 加深对事物特点的认识。在引导学生根据空间顺序进行观察时 , 需要从适用范围进行教学 ,让学生明确空间顺序主要用于环境、场景等。在时间顺序观察中 , 需要根据时间变化进行观察 , 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中 , 就是根据季节变化进行的 , 在相同的地方中通过不同的季节变化能够产生不同的景色, 进而感受到自然的美。
3. 营造阅读氛围, 激发写作练习兴趣
在实际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采用 " 直接切入主题 " 的教学方法,要求学习者根据预设的写作题目进行训练,并严格限定完成时间。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会无形中加剧学生的写作焦虑情绪,更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应付了事的写作态度,使其过度关注写作效率而忽视作品质量。因此,在实施 " 以读促写 " 教学策略时,教师应当明确阅读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写作,需要着力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帮助学习者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深入文本阅读,从而培养阅读兴趣,掌握文本核心内容,持续积累多样化的语言表达素材。以《搭船的鸟》这篇课文为例,作者采用儿童视角,细致记述了前往乡村途中观察并认识翠鸟的完整过程。标题中 " 搭 " 字的巧妙运用,赋予鸟类以灵性特征,生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鸟类的美丽外形与可爱特性展开深入探讨,引导学生理解 " 美丽 " 的具体表现:如 " 红色 "的喙部、" 翠绿 " 的羽毛以及略带 " 蓝色 " 的翅膀等色彩特征。在教学课堂中营造阅读氛围 , 激发写作练习兴趣,及时让学生按照书中的写法进行了仿写,使学生在习作方面进行了锻炼。
结束语:
综上所述 , 小学习作教学中应当坚持从凸显学生主体性出发 , 确保习作教学方向的准确性 , 教师在结合阅读和写作的过程当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 关注学生平时在语文知识积累过程当中还存在哪方面的不足 , 通过学生喜欢的阅读内容 , 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阅读当中所蕴含的语文知识以及写作手法。教师需要不断明确其运用特点 , 研究更多可行的运用策略 , 以此达到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目的, 促进学生写作学习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晓燕 . 小学语文以读促写教学研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4,(05):62-64.
[2] 柳富平 . 以读促写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3,(01):155-157.
[3] 车永忠 . 小学语文以读促写作文教学策略 [J]. 科学咨询 ,2022,(09):26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