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产科学临床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崔耀成 轩慧勇 刘贤侠
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832003
一、引言
兽医产科学是兽医学专业的重要学科分支,临床实验教学作为理论与实践衔接的关键环节,对培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动物医学行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兽医产科学临床实验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难以满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兽医人才的要求。因此,深入研究兽医产科学临床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兽医产科学临床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一方面,实验动物资源短缺。兽医产科学临床实验需要大量的实验动物,尤其是妊娠母畜及产后母畜和幼畜,但由于养殖成本高、管理难度大等原因,多数院校难以提供充足且种类多样的实验动物。这使得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实践操作机会,无法全面掌握各类临床诊疗技能。另一方面,实验设备陈旧落后。部分院校的兽医产科学实验室设备更新缓慢,一些先进的诊疗仪器如兽用超声诊断仪、胚胎移植设备等数量不足或性能不佳,无法满足现代兽医产科学临床实验教学的需求,导致学生难以接触到行业前沿技术,毕业后难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二)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许多院校的兽医产科学临床实验教学仍以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操作为主,教学过程中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教师在实验前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学生只需按照既定流程进行操作,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探索性,只是机械地完成实验任务,难以真正理解实验原理和掌握临床操作技能。此外,教学过程中对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较少,无法有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兽医产科学临床实验教学内容往往侧重于传统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操作技能,与当前畜牧业生产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随着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动物繁殖技术、产科疾病防治等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但这些内容在实验教学中未能及时更新和补充。同时,教学内容过于注重单个知识点和技能的训练,缺乏对临床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和处理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面对复杂的临床病例时,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四)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不足
部分兽医产科学教师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对行业发展动态和新技术应用了解不足。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将临床实际案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无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临床实践指导。此外,由于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缺乏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参与临床实践和培训,导致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影响了临床实验教学质量。
(五)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兽医产科学临床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以实验报告和操作考核为主要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侧重于学生对实验步骤的掌握程度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忽视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评价方式单一,缺乏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三、兽医产科学临床实验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加大对兽医产科学实验教学的投入,建立稳定的实验动物养殖基地,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解决实验动物资源短缺问题。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行业前沿技术和设备。此外,加强与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建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丰富教学资源。
(二)创新教学方法
积极引入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先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选取典型的临床病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景模拟教学通过模拟真实的临床诊疗
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临床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则通过学生之间的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此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
(三)更新教学内容
根据畜牧业发展实际需求和行业技术发展动态,及时更新兽医产科学临床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动物繁殖新技术、产科疾病新疗法等前沿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临床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和处理能力。同时,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将相关知识点和技能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块,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鼓励教师参与临床实践和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医院等单位进行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建立教师培训机制,邀请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开展专题讲座和培训,拓宽教师的知识面和视野。此外,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
(五)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实验报告、操作考核、课堂表现、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加强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同时,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四、结论
兽医产科学临床实验教学在培养高素质兽医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不足和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通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一系列对策,可以有效提高兽医产科学临床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兽医人才,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瑶。兽医产科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 畜牧兽医教育,2020(3):45-48.
[2] 张沾光。关于兽医产科学实验教学资源整合的思考 [J]. 动物医学进展,2021(5):112-115.
[3] 詹广益。案例教学法在兽医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J]. 高等农业教育,2022(4):98-101.
[4] 侯飞龙。加强兽医产科学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研究 [J]. 教育教学论坛,2023(6):123-126.
[5] 黄石连。构建兽医产科学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探讨 [J]. 中国兽医教育,2024(2):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