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策略与实践研究
于贵华
攀枝花市实验学校 四川攀枝花 617000
游戏化教学并不是指用游戏取代课堂教学,而是通过对传统教学的改进和创新,引导学生用一种更为开放的形式开展体育教学。这种教学并不局限于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开展运动,而且也看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课堂中,从而实现在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引入游戏化教学能力打造新时代高效课堂。
一、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意义
虽然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并不重,但是由于学生的年纪比较的小,他们活泼好动,而且还比较喜欢玩儿,学习承担能力比较的差。因此即使面对少量的作业,他们也会产生压迫感。这样一来,学生的心情不仅会受到影响,还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体育教学作为一项课外活动,能够释放学生的身心 [1]。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再给学生额外的压力,而游戏化体育教学是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学生在玩的同学也可以学习到知识。而且这种学习是自愿的,学生并不会感受到压力。将游戏化教学融入到小学体育课堂中能够有效的释放学生的天性,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更好的成长。
二、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策略与实践
(一)确立教学目标,丰富课堂活力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游戏化教学,是为了让课堂更具趣味性,这样学生才会积极投入体育锻炼。教师挑选体育游戏时,必须充分考虑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趣味游戏中提升学习效率,唯有如此,游戏化教学才能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实际作用。
在《迎面接力跑》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并将游戏化教学作为实践载体。例如,针对接力棒交接这一关键技能目标,可设计“水瓶传递竞赛”的梯度化游戏:首先通过两人原地交接棒练习夯实基础动作,随后将学生分为若干纵队,以转身传递水瓶的团队游戏强化动态配合能力。游戏规则中设置“失误重启机制”,例如水瓶掉落需从首位重新传递,这既模拟了真实接力赛的严谨性,又通过小组竞争激发参与热情。这种教学设计实现了三重价值:其一,以游戏规则隐形渗透“稳、准、快”的交接技术要领;其二,通过团队协作形式自然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与动作协调能力;其三,竞赛机制创造的沉浸式体验,使学生在保持120-140 次/ 分钟适宜心率的运动状态下,高效达成掌握技能、提升素养的双维目标[2]。教师需注意根据学情动态调整游戏难度,如对低年级可改用更大容器的“彩球传递”,高年级则可加入障碍物增加复杂度,真正实现“教学有目标、游戏有层次、素养有提升”的课堂生态。
(二)择取恰当游戏,满足学生愿望
游戏化教学能提升体育课堂效率,但游戏选择需贴合学生实际。有的教师选的游戏太难,像让小学生跑马拉松,易使其畏难;有的选得太简单,如轻松散步,无法调动积极性。教师应依据学生心智发育特点,选难度适中的游戏,让游戏化教学高效开展。
以《足球脚内侧踢球》为例,考虑到足球深受学生喜爱,且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游戏经验丰富,能够快速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击中标志桶”的游戏。上课后,教师可以先把学生平均分成四路纵队,每路纵队人数相等。然后,在合适的场地摆放三个标志桶,并分别贴上 1 号、2 号、3 号标签。这样的设置能够很好地挑起学生的竞争欲。游戏规则是学生运用脚内侧踢球的方式去击打不同编号的标志桶,击中后即可获取相应分数。这种游戏方式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适应,能让他们在充满欢乐的气氛中有效地掌握足球脚内侧踢球的技能。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以下两点:动作要规范,这有助于学生正确掌握脚内侧踢球的技巧,避免因动作错误而受伤;二是安全意识不能少,确保游戏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这种教育模式促使学生共同合作,在此过程中,他们的团队协作技巧得到了增强。通过这种融入游戏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脚内侧踢球的基本技巧,还在游戏中养成了竞技意识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最终达到了打造高效体
育课堂的目标。
(三)洞察学生情感,培育正面心境
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中,教师常通过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兴趣。但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当个别失误影响小组成绩时,易引发同伴埋怨,既伤害学生自尊,也不利于培养团队精神,需要教师及时引导[3]。
例如,在“篮球接力投篮赛”里,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会积极地参与比赛,热情高涨,可比赛总有输赢。当一组学生因个别成员失误而落后时,部分学生会脸上露出不满和埋怨。这时,教师可以迅速走到他们中间,先肯定大家的努力:“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拼尽了全力,这种团队精神特别棒!”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是你不小心失误了,是不是也希望队友能鼓励你,而不是埋怨你呢?”学生听了,纷纷点头,埋怨的情绪渐渐消散。
对于在比赛中表现出色,多次精准投篮的学生,教师可以对他们说:“你这投篮技术太厉害啦,肯定是平时认真练习的结果,大家要向他学习!”通过这样的表扬,学生的自信心和练习动力会得到有效的提升。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班级中分享自己的感悟。有的学生说:“刚开始我有点紧张,怕投不进拖后腿,但听到同学的加油声,我就有信心了。”这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对呀,大家的鼓励就是力量,以后不管谁遇到困难,我们都要互相支持。”通过这些方式,既能让学生有积极的心理,还能让篮球课堂充满温暖与活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精心的设计各个游戏环节,让学生可以对体育可以长期产生热情,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从而不断提升体育教学效果,推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 夏寒媚 . 聚焦新课标,“玩转”新课堂——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策略 [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5,6(09):76-78.
[2] 赵婷 . 让体育课堂充满“游戏味”——谈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策略 [J]. 教育界 ,2025,(13):2-4.
[3] 王苏明 , 张颖 . 小学体育课堂游戏化教学研究 [J]. 体育视野 ,2024,(20):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