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谢文
九龙坡区第一实验小学 重庆 400050
前言:小学美术是激发、拓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学科,而动手能力则是美术核心素养培养中应充分重视的。在动手操作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创意、想法转化成具体的作品,在实践中做到对所学美术知识的透彻理解。但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还存在忽视实践操作、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不利于学生动手积极性的调动,以及实践能力的发展。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对于美术教学策略的创新探索应给予足够重视。
一、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教学内容存在和学生生活实际脱节的情况,未将贴近教材内容的生活化实践内容挖掘出来,这也是一些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不利于学生动手创作灵感的激发,动手能力培养效果自然也不理想。
其次,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很容易让学生陷入被动、机械的学习状态,课堂上的互动交流较少,不利于学生主动实践意识的培养。
最后,评价方式有待完善,对学生动手操作中的思维发展、能力提升的关注度不够,容易影响学生动手操作兴趣和信心[1]。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一)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动手兴趣
首先,基于生活实际来创设主题实践。教师可基于对教材内容的认真钻研来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实践主题设计出来。比如:以《春节到》这节课为例,可在授课中带领学生对春节传统装饰元素做出细致观察,然后给予学生一定空间,鼓励大家尝试运用彩纸、剪刀等材料来进行生肖剪纸或者是年画的制作,呈现个性化特征。让学生在完成贴近生活实际的创作任务来将自身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
其次,通过跨学科元素的引入来拓展实践。通过将语文、科学等其他学科元素和美术教学有机融合,能够让动手实践形式更加新颖丰富。比如:可从古诗配画这一角度入手,在课堂上可将与之相关的古诗词意境引入其中,为学生的绘画创作带来更多灵感。如,《咏柳》,让学生尝试以绘画的形式来将诗词当中春天的景象表现出来。又如:以《春天来了》为例,在具体讲解中,可将科学课观察到的植物生长情况引入美术课,运用超轻黏土、绘画来将发芽的植物塑造出来,以此来生动的展现春天的生机,通过丰富跨学科实践形式,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2]。
(二)创新教学方法,完善动手实践
一是,以项目式学习来驱动实践。教师可基于对美术教材主题单元内容的认真钻研来优化项目式学习任务的设计,以此来促进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比如:以“我们的校园”这一单元为例,在教学实践中可带领学生开展“校园美化计划”这类项目,让学生在完成实地考察、校园景观速写,以及手工制作花坛模型等任务过程中获得多样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大家从调研一直到完成创作这一实践过程中实现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更好的发展[3]。
二是,精心设计分层教学适应多元需求。可围绕学生的美术基础、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来进行实践任务的分层设计。比如:以“剪纸故事”为例,在实际授课中,可将简单的图案临摹提供给基础薄弱的学生,而对于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复杂纹样的自主设计,或者是完成立体剪纸创作。然后再为学生提供分层指导,让每层学生都可以在动手实践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三是,运用数字化工具来为动手创作提供一定的辅助作用。美术教师可通过将数字绘画软件、3D 打印笔等工具引入课堂来让学生们的创作形式更加的丰富。比如:以“变形的魅力”为例,在具体讲解中,学生可在绘图软件助力下尝试着进行人物或动物形象进行变形设计,又或是利用3D 打印笔来进行立体变形造型的制作,实现美术创作、现代科技的有机整合,以此来将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三)整合教学资源,丰富实践条件
第一,注重校本资源库开发。可对学生平时呈现的优秀作品、生活素材图片,以及教师示范视频等资源进行收集整理,进行校本美术资源库的构建。比如:可将往届学生制作的蔬果拓印作品图片整理成图片集,为后续教学活动组织提供参考。也可针对剪纸、版画等复杂工艺来进行分步教学视频的录制,为学生随时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提供一定便捷,让各阶段的动手实践可以获得多样新颖的学习资源。
第二,重视校外实践基地拓展。学校可围绕实际需求,增加与一些非遗工坊、美术馆等方面的合作,完善校外实践基地创建。如,可定期组织学生对传统银饰工艺展等活动进行参观学习,让大家在现场观察银饰的制作过程,以此来积累更多知识与技能。也可邀请剪纸艺人到校来开展讲座,让学生对传统手工艺术的魅力有更多体会,让大家的动手实践视野得到不断拓展。
(四)优化评价体系,发展动手能力
可通过“成长档案袋”的建立来确保学生每一时期的动手实践过程都可以被认真的记录下来,其中要将一些草图、创作日记等资料收录其中,然后着重针对学生实践参与情况、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情况做出重点评价。比如:以“风筝”这节课为例,看对学生从最开始的构思,一直到完成成品、逐步改进的过程做出细致观察,不仅要对学生动手实践中的努力、创新给予认可和鼓励,还要合理的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以此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不断提升。
结语: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小学美术课上,通过对教学内容做出合理调整、实现对现有资源的有机整合利用,既可以让学生对美术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也可为动手能力发展构建良好条件。基于此,教师应从小学生现阶段的美术基础、兴趣爱好入手来优化教学活动设计,让动手实践合理的贯穿于美术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让学生们在更多的动手操作中对美术的魅力做出充分体会,实现美术素养能力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露萍 .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 2025, (01): 188-190.
[2] 李文娟 .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J]. 三角洲 , 2024,(36): 223-225.
[3] 张佳乐 . 纸艺手工趣无边——小学美术纸艺教学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J].小学生 ( 上旬刊 ), 2024, (08): 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