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习作教学策略创新与实践
盛赛军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实验小学 315700
引言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涉及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还涵盖阅读习惯、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因此,通过优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当前小学习作教学现状分析
教学方法单一:在大多数课堂中,教师仍然采用讲解- 示范- 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常见的情形是:教师先讲解写作技巧,展示几篇范文,然后让学生按照固定模式进行仿写。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很少有机会自主思考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更谈不上个性化的创作。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地套用老师教的开头- 经过- 结尾模板,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
学生兴趣不高:很多习作题目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比如要求城市孩子写秋收的喜悦,或是让低年级学生写我的理想。教师在教学时过分强调好词好句的积累和运用,要求学生背诵大量优美语句,却忽视了引导学生表达真实感受。这导致学生把写作当成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而不是表达自我的方式。
创新能力不足:翻开学生的作文本,常常能看到雷同的内容和表达。比如写我的妈妈,很多学生都会写妈妈半夜背我去医院;写一件难忘的事,多数都是学骑自行车。教师在批改时更关注的是语句是否通顺、字数是否达标、有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等表面问题,很少引导学生从独特视角观察生活、表达见解。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自然难以得到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习作教学策略创新
(一)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兴趣
在制定习作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跳出写好作文的单一思维,而是培养学生全面的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包括正确使用词语和句式,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比如指导学生如何组织材料、构建文章框架;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则需要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尝试不同风格的写作来实现。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关键在于让写作变得有意义。可以尝试将写作任务设计成游戏形式,比如设置写作闯关活动,每完成一篇习作就获得一个勋章;或者开展班级连载小说创作,每个同学负责写一个章节。还可以结合校园生活设计情境化写作任务,比如让学生为学校活动撰写通知、为班级图书角写推荐语。这些真实的写作需求能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实用价值,而不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
(二)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实践
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写的教学模式,可以尝试将阅读和写作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比如在学习课文后,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文体改写故事,或者给故事续写结尾。项目式学习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系列写作活动,比如我们的社区项目可以包括采访社区人物、撰写调查报告、创作社区故事等多个写作任务。要特别注重写作与实践的结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新闻采访、观察自然现象、记录班级活动等,让他们在真实体验中积累写作素材。比如在春天带领学生观察校园植物的变化,然后写作观察日记;在学校运动会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撰写赛事报道。这样的写作训练能帮助学生建立写作与生活的联系。
(三)培养想象力,激发创作灵感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是要求他们凭空编造,而是教会他们如何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可以通过故事接龙活动,让学生轮流为故事添加情节;或者开展五分钟速写训练,要求学生快速记录下瞬间的观察和感受。头脑风暴也是很好的方法,围绕一个主题,鼓励学生说出所有联想到的内容,不做任何评判,这样可以打开思路。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观察任务,比如记录一天中最有趣的对话,或者描述一个熟悉同学的外貌特征。还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有趣片段,建立自己的素材库。这些训练能帮助学生发现平凡生活中的写作素材,逐渐摆脱无事可写的困境。
(四)强化读写结合,提升表达能力
课外阅读是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但要注意阅读的质量和方法。除了鼓励学生多读书,更要指导他们如何从阅读中学习写作。可以让学生建立好句收集本,记录下阅读中遇到的精彩表达;或者开展作家模仿秀活动,让学生尝试模仿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在写作训练中,仿写和续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仿写不是简单的抄袭,而是学习优秀作品的表达方式和结构特点。比如让学生仿写一段景物描写,重点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感官描写的。续写则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他们根据原文的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合理地延续故事。这些训练要循序渐进,从短小的段落开始,逐步过渡到完整的文章。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习作教学实践案例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开展了以“难忘的……”为主题的习作训练。在写作准备阶段,教师会提前两周布置观察任务,要求学生留意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人或事。比如有的同学记录了食堂阿姨每天忙碌的身影,有的关注到校园角落里新开的小花,还有的记下了和同学之间的一次小矛盾。写作课上,先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自己收集的素材。讨论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当时的环境是什么样的?人物的动作表情如何?自己的心情有什么变化?通过这些具体问题,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有个学生原本只想写难忘的生日,经过讨论后,决定重点描写爸爸熬夜准备惊喜时疲惫又开心的样子。写作完成后,我们采用三轮修改法:第一轮同学互评,主要看内容是否真实具体;第二轮小组讨论,提出改进建议;第三轮教师批改,重点关注表达方式。最后将优秀习作汇编成班级文集,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价值和成就感。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结论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的创新对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培养想象力、强化读写结合以及注重评价反馈等措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其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胡雷 .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习作教学多元评价的策略研究 [J]. 教育 ,2025(9):25-27.
[2] 张婷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习作大单元整体教学优化路径研究 [J]. 辽宁教育 ,2024(13):77-79.
[3] 赵蕾 .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点探讨 [J]. 华夏教师 ,2024(6):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