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校园安全事件成因及防范管理措施分析
王利
重庆市江津李市中学校 重庆 402260
引言:校园安全是保证教育事业稳定发展的基石,对于初中生而言,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校园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如意外导致的身体损伤,或是校园欺凌引发的心理创伤, 这些安全事件的发生备受社会所关注,不仅对学生生命健康产生了威胁,同时对教学秩序、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等多个方面造成严重影响。为此,需要管理者明确自身校园安全管理职责,深度剖析引发安全事件的成因,采取有效的防范管理措施,这对于营造安全、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校园安全事件成因
(一)学生自身因素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并不成熟,好奇心与探索欲极强,欠缺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在学习生活中喜欢挑战新鲜事物,极易在冲动下做出危险的举动,如攀爬、打闹等行为,因此一不小心就会引发意外受伤事件。此外,部分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疏导,将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上述因素增加了校园安全事件发生概率。
(二)教师与管理因素
部分教师未能明确自身安全责任,在教学中只关注知识传授,忽视安全教育与行为规范。对于学生不当行为没有及时阻止,课间也较少巡查管理,因此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同时,一些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如,安全应急预案不具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安全检查形式化,导致安全隐患未能及时被发现。
(三)校园环境因素
部分校园中设施设备老化严重,没有及时修理,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如楼梯扶手松动、照明设施损坏等,这些问题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此外,一些校园周边环境复杂,存在小商小贩违规经营,售卖“三无”食品等现象,学生食用后会引发食物中毒等问题;有的校园周边存在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吸引学生沉迷,如果不能改善校园环境也会增加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四)家庭与社会因素
部分家长对于安全教育重视不足,在家庭中较少向学生传达必要的安全知识与技能,同时因过度宠溺,导致学生养成了娇惯、任性的性格,在学校中不服从管教,难以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此外,受家庭关系不和谐因素影响,极易引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增加了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从社会层面分析,在网络中充斥着大量的不良信息与价值观,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会造成不良影响,如引发校园欺凌等安全事件发生[1]。
二、初中校园安全事件防范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辅导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好胜心与自尊心极强,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却相对不足,在面临新鲜事物时往往具有浓重的好奇心,敢于尝试,极易引发意外受伤;而部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引发安全事件的重要因素。对此,需要管理者从上述成因入手,加强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辅导,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学校方面可以将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中,针对常见的初中生安全事件,开展多样化的安全教育活动,如安全知识讲座、应急演练等,将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消防安全等知识与技能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不断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与此同时,应在校内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配备专业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针对初中生身心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避免极端事件发生。
(二)强化教师安全责任意识与管理能力
教师是安全教育的主体,要想提高校园安全管理水平,需要加强教师安全教育培训,明确教师安全管理责任与义务。学校可以将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学校考核评价体系中,对安全管理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与表彰,而失职渎职的教师要进行问责。此外,还应为教师定期组织安全管理培训,学习先进安全管理理念与方法,强化教师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例如,开展关于校园欺凌预防与处理、意外伤害急救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加强教师安全教育管理培训,强化教师安全教育管理意识与能力,降低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2]。
(三)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与设施建设
要想提高初中校园安全管理水平,应建立详细安全操作规程与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与各岗位的安全职责,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章程与依据。首先,应加强对校园内部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例如,定期检查校园内部的设施设备、消防器材、用电线路等,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同时,加强校园安全设施建设投入,对老旧的设施进行及时更换与维护,在校园各个角落安装监控摄像头,为学生创建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此外,应积极与公安以及城管部门合作,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清理与整治,如关闭娱乐场所、清理违规商贩,借助上述方式保证校内外环境的安全性,消除安全隐患。
(四)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新时代,倡导开展家校合作,为强化安全管理水平,不仅仅需要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同时需要社会与家庭参与其中。对此,可以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借助家长会、家访以及家长学校等形式,建立长效的沟通机制,在交流中传递更多安全教育理念与方法,鼓励家长运用正确的方式关爱与教育学生,提高安全教育效果。同时,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整合社会资源,推进校园安全工作协同开展。例如,邀请公安民警、消防员、医护人员到校园,开展安全知识讲座与技能培训;或联合社区组织多样化校外安全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减少学生接触不良人员与不良信息的机会。
结束语:综上所述,初中校园安全管理成效与学生生命健康与家庭幸福具有密切关联,为了强化学校安全管理水平,需要管理者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成因,采取有效的防范管理措施,构建完善的校园安全防护体系,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田冰 . 校园安全教育与管理创新策略——评《校园安全事件风险分析》 [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 2024, 34 (08): 249-250.
[2] 郭南 . 人工智能在高校校园安全事件管理中的应用 [J]. 智能物联技术 ,2024, 56 (03): 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