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领导力提升路径研究
毛文春
云阳县巴阳镇巴阳小学 重庆市云阳县 404539
在基础教育关键期,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生态的核心构建者,其领导力直接关乎学生社会化发展与班集体建设质量。研究表明,优秀班主任能通过情境化管理激发学生内驱力,实现行为规范与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然而现实中,教育评价体系的复杂性、家校协同的差异性及学生个体发展的多样性,持续挑战着班主任的专业素养与管理智慧。因此,探索小学班主任领导力提升路径,不仅是突破教育实践困境的迫切需求,更是完善基础教育治理体系的关键环节。
一、小学班主任领导力的重要性
(一)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班主任领导力深度影响学生成长。卓越的领导力能构建浸润式学习环境,借目标激励与分层指导激活学习动力,通过元认知训练优化学习策略。同时,班主任以示范引领强化德育渗透,在日常规范养成中塑造价值认同,助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推动身心协调发展。
(二)对班级管理的作用
班主任领导力是班级治理的核心动能。优秀的领导者通过灵活设计主题活动、精准调解人际矛盾,构建积极向上的班风。同时,以科学的制度为框架,实施分层管理策略,赋予学生自主管理权责,在实践中培养团队协作意识。这种治理模式不仅能有效提升班级凝聚力,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筑牢集体根基[1]。
(≡) 对家校社协同的意义
班主任作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关键枢纽,其领导力直接影响教育合力的凝聚与释放。通过构建多元常态化沟通机制,精准传递学生发展动态,引导家长优化家庭教育策略,从而夯实家校共育基础。同时,凭借资源整合优势,联动社区、文化场馆等社会资源,开发实践性学习项目,拓展学生成长空间,推动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力量深度融合,实现协同育人的最大化效能。
二、小学班主任领导力提升路径
(一)加强专业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提升,需构建“多元联动”学习生态。在理论体系建构层面,建议班主任积极参与教育行政部门的专项研修、高校继续教育课程,系统钻研教育哲学、发展心理学及班级治理理论,深入把握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与教育生态运行逻辑。例如,运用教育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精准剖析学生的成就需求与归因倾向,通过目标阶梯设置、归因训练等策略激发学习内驱力;借助差异化班级管理模型,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民主型、情境型等治理模式。
面对教育改革的快速推进,班主任应建立“动态响应”机制,持续关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跨学科教学等前沿动态。可通过参加学术论坛、订阅专业期刊等方式,将项目式学习、表现性评价等新理念融入班级管理实践。同时,倡导以行动研究法开展微型课题研究,聚焦“小组合作学习效能提升”等实际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2]。
校本培训需突出“校情适配”特点,依托“名师工作坊”“案例诊断会”等平台促进经验共享。班主任自身要主动构建终身学习模式,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混合式学习,如通过“学习强国”获取政策解读,借助在线课程平台参与精品研修。坚持撰写读书札记与教学反思,在理论积淀与实践反思中,持续优化专业知识结构。
(二)创新班级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能
创新班级治理模式需从民主化管理、差异化激励、特色化文化三个维度协同推进。在管理范式转型方面,班主任应突破传统权威管理框架,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治理体系。通过推行班委轮岗制、设立班级议事厅等举措,赋予学生提案、决策、监督等权利,鼓励其自主制定班级公约、策划主题活动。这种深度参与式管理,既能激发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又能通过群体协商凝聚班级共识,提升集体向心力。
激励策略需注重精准化与个性化。班主任可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除学业成就奖项外,增设合作之星、创意之星等发展性评价指标,采用即时口头表扬、积分奖励等方式强化正向行为。针对不同学习风格与性格特点的学生,制定差异化激励方案:为内向型学生设置渐进式目标,为活跃型学生设计挑战性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成长中收获成就感。
班级文化建设应实现场域营造与精神塑造的有机融合。一方面,打造主题化教室空间,设置图书角、荣誉墙等功能区域,构建浸润式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开展“班级文化节”“共读计划”等特色活动,将品德与审美教育融入日常。尤其要重视班级精神符号培育,通过设计班徽、创作班歌等方式,塑造独特文化标识,以文化认同滋养学生精神成长。
(三)加强沟通协调,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
构建立体化沟通网络是深化教育协同的核心路径。在师生互动领域,班主任可建立多元对话机制,灵活运用面谈辅导、书信交流、线上沟通等方式,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业困惑与情感需求。例如,设立“心灵树洞”信箱、开展一对一谈心活动,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以共情沟通建立信任纽带,将情感关怀转化为教育引导力。
在家校协同方面,需打造常态化、数字化沟通平台。除传统家长会、家访外,可利用数字化工具建立成长档案共享系统,实现学生表现的动态反馈。定期组织家校沙龙、亲子实践活动,引导家长参与教育策略研讨,通过案例分析、经验分享提升家庭教育专业性,推动家校从信息互通升级为教育理念同频。
在社会资源整合层面,班主任应主动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与社区、文化场馆、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网络,开发“场馆课堂”“职业体验日”等特色实践项目,将博物馆研学、社区志愿服务融入班级课程。同时,邀请行业精英开展主题讲座,构建“校内 + 校外”双轨育人模式,拓宽学生认知边界,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与综合实践能力[3]。
结论
小学班主任领导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班主任自身的努力和学校、社会的支持。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应进一步重视小学班主任领导力的培养和提升,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兵世 . " 双减 " 背景下小学班主任领导力提升策略研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5(3):149-151.
[2] 周倩, 王俊菲, 刘柯. 小学班主任领导力提升路径研究[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3(1):58-64.
[3] 董娴. 小学班主任领导力提升策略研究-- 以Y 市X 区域六所联盟校为例[D].宁夏 : 宁夏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