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低段写字教学中趣味笔画训练的实践研究

作者

方贞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华泰小学 315100

引言

写一手好字可让人受益终身。对于小学生来说,写字就像是行为规范的养成过程,从学生拿笔开始,家长与教师就会强调学生的坐姿,以及握笔姿势。但是单纯的依靠父母、教师的口头讲述,无法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进行指导与渗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化学生的理解,让学生从做中学,久而久之发展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这时趣味教学法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征,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巩固学生的写字基础,提升学生的写字水平。

一、趣味笔画训练的设计逻辑

低段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传统一刀切的笔画练习难以满足其学习需求。趣味训练需遵循三大原则:

游戏化渗透:将笔画拆解为可操作的积木元素,设计互动游戏如笔画拼图、闯关挑战等。例如,设置汉字建筑师角色扮演任务,学生需用不同笔画积木搭建指定汉字,在组合过程中自然掌握横竖撇捺的衔接规律。此类活动通过任务驱动替代机械重复,使运笔技巧内化为游戏策略。

生活化联结:提取自然物象特征构建笔画意象,如将横画比作延伸的地平线,竖画喻为挺拔的树干,撇捺联想为滑梯与小船轨迹。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肢体模仿笔画形态:双臂平举体验横画的平稳,踮脚直立感受竖画的力度,或通过观察树枝分叉理解撇捺的收放关系。这种具身认知方式将抽象笔画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经验。

渐进式分层:建立笔画探险地图学习路径,从单一笔画到复合结构设置阶梯式目标。例如,初级关卡聚焦横竖基本功,中级关卡融入撇捺组合,高级关卡挑战包围结构汉字。每完成一阶段即解锁新关卡,配合笔画勋章等成就系统,以阶段性成就感维持学习动力,避免因难度断层导致兴趣流失。

二、趣味训练的实践策略

(一)动态笔画操,让身体记住笔画

低段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长时间静坐书写容易产生疲劳感。动态笔画操通过肢体动作与运笔节奏的同步训练,将抽象笔画转化为可感知的身体记忆。以人教版《金木水火土》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一”“二”“三”等横画为主的汉字时,可设计横画平衡操:学生站立后双臂侧平举,模仿天平保持水平状态,教师同步板书“一”字并强调“横如桥梁,两端平稳”。当学生手臂酸胀时,顺势引导体会横画收笔时的力度控制。

在竖画教学中,结合《日月水火》的“丨”字,创编春笋生长操:学生踮起脚尖,双手举过头顶模拟笋芽破土,身体缓缓直立过程中感受竖画的垂直感。教师需注意动作幅度控制,避免学生因过度拉伸影响课堂节奏。此类操练每次持续3-5 分钟,既能活动肢体,又通过肌肉记忆强化笔画形态。实践发现,经过两周训练,学生书写横竖时的笔姿正确率提升,且课堂专注度明显改善。

(二)故事化情境,赋予笔画生命力

将笔画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或课文情节,能显著提升记忆效果。以人教版《小蝌蚪找妈妈》为例,教学“捺”画时可创设情境:小蝌蚪(学生)摆动尾巴(捺画)向前游动,起笔轻快入水,行笔逐渐加宽如波纹荡漾,收笔时微微上扬似触碰荷叶。教师边讲述边用粉笔在黑板演示,学生跟随故事用食指在掌心书空。课后作业可设计笔画日记,要求学生用简单句子记录笔画故事,如“今天我帮‘捺’划水,它游得特别快”。

在“撇”画教学中,结合《植物妈妈有办法》课文,将撇画比作蒲公英的降落伞:起笔轻触纸面如种子起飞,行笔渐快似随风飘散,收笔利落如落地生根。教师可准备真实蒲公英让学生观察,再引导书写。这种情境化教学使抽象笔画具象化,学生书写时不再机械模仿,而是带着画面感运笔,笔画的起承转合自然流畅。

(三)竞赛式互动,激发书写内驱力

小组竞赛能将被动练习转化为主动探索。以人教版《猜字谜》单元为例,设计笔画接力赛:每组4 人,依次书写指定笔画组成汉字。如“日”字需完成竖、横折、横、横四笔接力,每人书写一笔后传递给下一位同学。教师需提前准备磁性笔画贴片,确保学生能快速调整笔顺错误。为避免过度竞争,可设置最佳协作奖而非单纯追求速度。

另一活动错字医院则结合《语文园地》的书写提示:每组分发含典型笔顺错误的字卡,学生扮演“笔画医生”用红笔标注问题并开具“处方”。例如诊断“火”字笔顺错误时,需用箭头标注正确书写路径。此类活动每月开展一次,教师需控制竞赛时间在10 分钟内,同时关注内向学生的参与度,可设置“最佳观察员”等非书写类角色。家校联动方面,可布置亲子笔画寻宝任务:家长带孩子观察社区标语中的规范汉字,用手机拍摄后制作成“笔画相册”,次日课堂分享。这种延伸既巩固课堂所学,又避免增加家庭负担。

三、趣味训练的实践反思

趣味化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激活低段学生的书写内驱力,但实践中需严格把控“趣”与“度”的边界。首先需明确:游戏元素是载体而非目的。例如在“笔画接力赛”中,教师需提前制定清晰规则——每组完成汉字构件后必须口头表述笔画名称及顺序,避免学生因追求速度而忽略书写质量。曾有教师反馈,过度依赖竞赛导致学生出现为赢而写的浮躁心态,这提示我们需在活动中穿插静态观察环节,如书写后用放大镜观察字帖笔锋,培养慢即是快的书写意识。

针对握笔无力学生,可提供弹性硅胶握笔器或沙盘书写工具;针对空间感知弱的学生,建议用田字格贴纸将桌面划分为笔画停车位,用视觉提示辅助结构定位。需注意的是,辅助工具应逐步撤除,避免形成依赖。在家校联动层面,可设计亲子笔画寻宝活动:家长带孩子观察社区标语中的规范汉字,用手机拍摄喜欢的笔画形态,次日课堂分享。这种延伸既巩固课堂所学,又避免增加家庭书写负担。

结语

低段学生用身体演绎笔画、用故事理解笔画、用游戏掌握笔画时,汉字书写便不再是枯燥的机械劳动,而成为充满创造力的文化体验。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多模态教学技术与趣味训练的融合,让传统书写教学焕发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葛琳娜 . 玩转汉字 , 让写字教学充满趣味——谈低年级写字教学的有效策略[J]. 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21(1):52-53.

[2] 贺坚 . 建构 规范习惯 [J]. 湖南教育 ,2024(30):45.

[3] 吕洁 .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J].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