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中学历史史论结合教学的实践路径探索
邓晓清
湛江吴川第三中学
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人文素养的关键任务。史论结合是历史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史学观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然而,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史论结合的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本文旨在探讨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如何优化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论结合策略,以期提升历史教学质量并提供实践参考。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中学历史史论结合教学的意义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采用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全面感知,并促进其形成辩证分析和历史解读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将历史学的理论与具体的历史事实相融合,不仅帮助学生洞察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且训练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剖析现实问题,进而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国家认同感。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得以多维度地审视历史事件,提升他们的史料运用和问题分析技能,为个人的终身学习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同时,这种教学策略还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未来的领导人才提供了坚实的教育保障。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中学历史史论结合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强化理论教学,达成史论融合
理论教学是史论结合教学的基础。教师要系统地传授历史理论知识,如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历史史实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解释历史现象。
以《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为例,教师可先向学生揭示旧石器与新石器时代在生产力发展上的变迁,引导他们运用唯物史观理解社会从朴素到复杂化的演进路径。通过展示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图与夏商周三代的地理版图,教师帮助学生构建历史时空观,领悟历史的连贯性。在教学史料选择上,教师应运用考古报告、甲骨文等丰富资料,指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掌握史料解读与分析技巧,以此洞察石器时代人类变迁及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结构。通过这些史料,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产生背景与影响。然后教师可以结合中国从部落联盟向国家演变的历史轨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理论与实际历史事件相结合,使学生不仅学习历史知识,还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历史现象,从而增强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启迪学生研史,提炼独到见解
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是核心素养导向下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2]。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研究活动,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史料,提炼自己的独到见解。
在教学《辛亥革命》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引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教学理念,通过展示辛亥革命前后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历史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到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在讲解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历史事件,如武昌起义、各省响应等,让学生结合所学,提出自己对辛亥革命爆发原因和意义的理解。随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辛亥革命是否成功?”这一话题,运用所学知识和史料进行辩论。在讨论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辨能力,对历史事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最终,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如从政治体制、民族独立、社会进步等方面论证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提升了史料实证能力,还锻炼了历史解释能力,进一步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在课堂总结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反思现实,启发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从而提炼出独到的见解。
(三)聚焦事件剖析,深挖关联问题
历史事件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聚焦事件剖析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的本质和规律。教师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深挖事件背后的关联问题。
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图片,激发学生对生活变化的思考,进而引出主题[3]。接着,教师在讲授新课时,不仅要介绍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成就,还要结合具体事件,如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让学生理解成就的来源和意义。在师生互动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通过代表发言和评价提问,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随后,通过巩固练习和课堂提问,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成就的理解。最后,布置课后作业,如研究性学习、小论文等,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成就,深化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价值引领等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还能增强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历史观。
结束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中学历史史论结合教学是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强化理论教学、启迪学生研史和聚焦事件剖析等实践路径,有助于实现历史教学的高效性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史论结合教学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历史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郑 泳 楠 , 李 惠 康 . 中 学 历 史 史 料 教 学 初 探 [J]. 语 言 与 文 化 研究 ,2025,33(04):95-97.
[2] 顾淑娟. 高中生历史理解能力的培养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24.
[3] 张毅. 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研究[D]. 安徽师范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