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三年级小学生自信心水平现状研究

作者

刘雅辉 魏思婕 冯茹梦 宋丽洁 孔珊珊

河北北方学院 法政学院 河北张家口 075000

前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是小学三年级主要教育内容之一。

一、研究综述

在研究对象上,大多数现状分析和干预都集中在中职生、高职生和大学生中,对于小学生自信心的研究相对较少。牟青(2024)等人的《论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自信心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职业院校学生自信心普遍较低,受多因素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和建议;周湘建(2023)认为大学生处于自信状态下,做事能够事半功倍,对身心健康具有良好作用。大学生体育锻炼对自信心的影响研究是自信心理论研究不断发展的研究趋势,同样为大学生健康促进提供理论依据。

在研究内容上,王梅兰(2023)发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策略》,提出通过体育运动和各种身体练习刺激学生身体机能,增强学生体质,可让学生在身体、心理方面得到发展,从而建立自信心;林爱香(2023)提出小学数学成绩中等的学生对

由表 1 可见,北新村小学三年级学生自信心水平的平均值是 20.66,占比是66.65% ,处于中等自信水平。八个因素按其比例由高到低为:品德自信、仪表自信、同伴交往、自我肯定、运动自信、学习自信、父母沟通、自我否定。三年级学生在自我否定方面得分最低,说明三年级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较高。学习自信和父母沟通方面较其他因素得分低,应进行针对性提高,如日常测试时难度要适中,让学生们在学习上体会到成就感、在心理课上引导学生掌握正确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并学会感恩等。

2. 性别差异比较

表2 性别差异表

注: *P<0.05**P<0.01 ,***P<0.001

由表2 可见,男生女生之间在自我否定(反)、自我肯定、学习自信、同伴交往、运动自信、品德自信、父母沟通和总分上差异不显著,但女生各因素得分均略高于男生,在仪表自信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普遍女生比男生要文静、听话,因此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夸奖,以至自信心水平略高。另外,现实中不论哪个年龄阶段女生都比男生爱美,这与事实相一致,因此女生的仪表自信显著高于男生。

3.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的差异比较

表1 自信心现状总览情况表
表3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的差异比较表

2. 重视心理健康,聘请专业教师

由表 3 可见,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总分和各因素上差异并不显著,但独生子女各因素得分均略高于非独生子女。说明独生子女的平均自信水平要略高于非独生子女,但差异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独生子女享有更多关注和期望,成功的经验更非富,受到的肯定更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非独生子女所享受的资源也在增多,并与独生子女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四、对策与建议

1. 鼓励家校合作,促进协同育人

整体自信水平表明,张家口市北新村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自信水平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在父母沟通和学习自信方面,家长与教师群体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如:设置“学习策略”“学习内驱力”主题的心理健康课、家校合作,开展亲子活动等。

自己不够自信,可以采用差异教学、梯度评价学生的学习任务、学科融合、家校配合等方法,帮助中等生树立自信心。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中对于小学三年级学段学生自信心的研究还有待证实和丰富,多数研究内容以体育锻炼、学科学习和技能工具使用为主,对于自信心各维度及各影响因素的整合还比较匮乏。因此本研究力求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自信心各维度的得分现状,“捕捉”三年级学生的自信需求,探索组织学生自信心各因素整合之法,为实践性操作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张家口市北新村小学三年级的312 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心理测验法(施党辉编制的《小学生自信心问卷》)、数理统计法,从小学生自我否定、自我肯定、学习自信、同伴交往、运动自信、品德自信、父母沟通和仪表自信八个维度分析小学生自信心现状。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北新村小学三年级学生自信心现状总览情况

学校应根据各班心理健康水平和现状,聘请专业心理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 渲染校园文化,渗透积极观念

心理健康教育应普遍化,班主任要重视并在日常生活中将其渗透,学校校园文化也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需求,建造安全、和谐校园。

4. 进行学科融合,发展综合人才

各任课教师需了解并掌握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知识,将自己所教科目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综合型教师、学生。

结语

自信心的形成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影响,不同背景的学生在自信心水平上也表现出差异。而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持续关注和努力。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有效的策略,可以逐步提升小学生的自信心水平,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牟青 , 李倩 , 周文文 . 论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自信心培养 [J]. 社会与公益 ,2024,8:154-156.

[2] 周湘建 .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自信心的影响: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身体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 [D]. 吉首大学 ,2023.

[3] 王 梅 兰 . 在 小 学 体 育 教 学 中 培 养 学 生 自 信 心 的 策 略 [J]. 体 育 视野 ,2023,15:77-79.

[4] 林爱香 . 小学数学中等生自信心的培养探究 [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3,24(3):85-87.

作者简介: 刘雅辉(1999-),女,汉族,山东省潍坊市,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