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心理健康 启迪护航青春成长

作者

杨慕璇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彩塘镇怀德小学 515644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变化、自我认知发展等多方面的挑战,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然而,农村小学由于资源有限,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难以有效开展。因此,探索一种适合农村小学高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科渗透作为一种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方式,能够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学科教学资源,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农村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农村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从学生个体发展来看,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变化的关键时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有效应对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带来的心理困扰,避免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为身心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二、农村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一)结合农村生活实际开展教育

农村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紧密贴合农村生活实际。农村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这些元素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时,可以结合农村家庭中长辈勤劳朴实、艰苦奋斗的生活态度,让学生明白通过自身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农村的邻里关系相对紧密,邻里间的互助合作频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与邻居友好相处,处理邻里间的小矛盾,从而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技巧。

(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但教师多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农村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备上往往较为薄弱,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然而,高年级各学科教师却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职责。这些教师虽然不具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但他们对学生的情况较为熟悉,在日常教学中更容易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他们会通过参加培训、自主学习等方式,不断补充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融入到学科教学中。比如,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时,会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数学教师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培养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

三、农村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策略与实例

(一)语文学科渗透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和品质,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人际交往和自我认知能力。

1. 培养情感认知能力

在教授《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和敬爱之情。通过分析文中母亲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依然支持作者买书的细节描写,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和感恩意识。

2. 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将相和》这篇课文讲述了蔺相如和廉颇之间从矛盾到和解的故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蔺相如、廉颇等角色,通过表演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冲突。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蔺相如和廉颇是如何化解矛盾的,从中学习到在人际交往中要宽容大度、顾全大局,遇到问题要冷静思考、积极沟通,从而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增强自我认知能力

《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故事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展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命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陶罐和铁罐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自我反思的短文,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二)数学学科渗透

数学学科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等方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耐心和毅力。

1. 树立自信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尝试解决。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鸡兔同笼”问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如假设法、列表法等。当学生找到正确的解法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自信心。

2. 培养耐心和毅力

数学计算和解题过程往往需要学生具备耐心和毅力。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计算题或应用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些复杂的多边形面积,如组合图形的面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但通过不断地尝试和努力,最终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3. 培养合作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统计”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对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兴趣爱好等进行调查统计。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分工协作、相互交流,共同完成统计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农村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农村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能够弥补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农村小学教育实际。语文、数学、等学科可以通过多种策略和方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加强教师培训、建立评价机制、整合教育资源和营造良好氛围等保障措施能够确保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跨学科视域下农村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学探究. 胡小芳. 教育,2025(06)

[2] 盲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徐亮; 刘美玲. 新课程教学( 电子版),2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