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生命的双重意象
张佑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 北京 101117
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紫藤萝盛放之景,借“紫藤萝”与“瀑布”的双重意象,构建了关于生命的深刻隐喻。紫藤萝的繁茂象征生命的蓬勃与坚韧,瀑布的流动暗喻时间的永恒与生命的延续。二者动静相生,虚实交融,共同指向“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终极哲思。本文从意象解析、修辞策略、结构功能及教学启示四方面,探讨这一双重意象的文学价值与思想内涵。
一、意象解析:紫藤萝与瀑布的象征意蕴
1. 紫藤萝:生命的繁盛与重生
紫藤萝在文中被赋予多重象征意义。首先,其“盛放”之态是生命力的直观体现:“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作者以“辉煌”“瀑布”等词强化视觉冲击,凸显紫藤萝的繁密与壮美。其次,紫藤萝的今昔对比暗含生命重生的主题。十年前的藤萝“稀落伶仃”,因时代动荡备受摧残;而今“开得这样盛,这样密”,在废墟中焕发新生。这一转变不仅是自然生命的轮回,更象征个体与民族在困境中的自我修复与超越。
2. 瀑布:生命的流动与永恒
“瀑布”意象的引入,将静态的紫藤萝动态化,赋予其时间维度。文中反复出现的“流着,流着”强化了流动感,如“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瀑布的无始无终(“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隐喻生命的永恒性,与紫藤萝的短暂盛开形成张力。这种张力揭示了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与整体生命长河的无限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3. 双重意象的互补性
紫藤萝与瀑布的结合,构成“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审美效果。紫藤萝的形态美(色彩、香气、姿态)通过瀑布的流动感被赋予动态生命力;而瀑布的抽象永恒性因紫藤萝的具体形象变得可感。二者共同构建了生命的完整图景:既有瞬间的绚烂,亦有长河的奔涌。
二、修辞策略:意象构建的语言艺术
宗璞通过多元修辞手法,将紫藤萝与瀑布的意象紧密交织,强化了文本的哲思深度。
1. 比喻与拟人:物象的人格化
比喻是贯穿全文的核心修辞。紫藤萝被喻为“瀑布”“帆”“笑容”,使其兼具自然物的壮美与人文情感的温度。例如,“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以“帆”喻花,既突出花朵的饱满形态,又暗示生命扬帆远航的积极姿态。拟人手法则赋予紫藤萝以人的情感与行为:“花朵儿一串接着一串,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动态描写消解了植物与人的界限,使生命意象更具感染力。
2. 通感与象征:感官的互通与意义的升华
通感手法打通视觉、嗅觉与触觉,如“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紫色本为视觉感受,却与嗅觉互通,营造出朦胧的审美意境,暗示生命体验的综合性。象征层面,紫藤萝的“盛开—凋零—重生”对应人生的“困境—挣扎—超越”,瀑布的流动则象征历史长河对个体伤痛的消解,二者共同指向“托物言志”的创作意图。
3. 对比与呼应:结构中的意象张力
文中多处运用对比强化意象表达。紫藤萝的今昔对比(稀落与繁盛)、个体与整体的对比(一朵花与整条瀑布),以及开篇的“停住脚步”与结尾的“加快脚步”形成情感闭环。这些对比不仅突出生命的变化与延续,更通过结构呼应使双重意象的意义层层递进。
三、结构功能:意象驱动的叙事逻辑
1. 以意象为线索的情感脉络
全文以紫藤萝瀑布为叙事线索,串联起“驻足—凝望—回忆—感悟”的情感历程。开篇“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因紫藤萝的视觉震撼引发关注;中间通过细腻描写与回忆展开对生命的审视;结尾“不觉加快了脚步”则因哲思获得行动力量。双重意象贯穿始终,成为情感升华的载体。
2. 首尾呼应的意象闭环
文章以“脚步”的变化收束,形成意象的象征闭环。开篇的“停住”象征被生命之
美震撼的瞬间停滞,结尾的“加快”则体现领悟生命真谛后的积极前行。紫藤萝与瀑布的意象在此闭环中被赋予行动意义,暗示生命观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拥抱。
3. 虚实交织的层次推进
宗璞的描写从实景(紫藤萝的形态)到虚境(瀑布的流动),再至哲理(生命长河),层层推进。例如,由“紫色的大条幅”到“流向心底”,最终升华为“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虚实转换自然,使双重意象的象征意义逐步深化。
四、教学启示:双重意象的多元解读路径
《紫藤萝瀑布》作为初中语文经典篇目,其双重意象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切入点。结合提供的教学设计案例,可总结以下教学启示:
1. 文本细读与修辞分析
引导学生圈画比喻、拟人等修辞句,分析紫藤萝与瀑布的意象关联。例如,对比“帆”与“瀑布”的喻体差异,探讨其如何共同服务于主题表达。
2. 情感脉络与哲理探究
通过梳理作者情感变化(焦虑—宁静—振奋),关联紫藤萝的盛放与瀑布的流动,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可设计问题链:紫藤萝的命运如何反映人的遭遇?瀑布的“流动”象征什么?
3. 跨学科与项目式学习
例如,绘制“紫藤萝瀑布”思维导图,或为紫藤萝谱写“花语”,将文学意象与科学(植物生长)、艺术(绘画、音乐)结合,深化对生命意象的理解。
4. 群文阅读与比较研究
引入宗璞其他作品(如《丁香结》《好一朵木槿花》),或对比古典诗词中的瀑布意象(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拓展学生对生命主题的认知广度。
五、结语
《紫藤萝瀑布》中,紫藤萝与瀑布的双重意象不仅是写景状物的艺术呈现,更是生命哲思的载体。紫藤萝的繁盛彰显个体生命的韧性,瀑布的流动隐喻集体生命的永恒,二者共同构成对“生命长河”的礼赞。宗璞通过托物言志与多元修辞,将个人伤痛升华为世间的生命感悟,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审美与思想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挖掘这一双重意象的象征内涵,既能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亦能引导其对生命价值进行深层思考。
作者简介内容:姓名:张佑 出生年月:1984 年9 月 性别:男 籍贯:内蒙古 民族:汉 最高学历:本科 职称:高级教师 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