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历史文化名城土地规划管理中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作者

吴双

220402198912122222

引言

历史文化名城是经过漫长岁月沉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价值的城市区域。这些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活化石,见证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建筑风格、民俗文化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土地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要素,其规划管理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的扩张和建设需求使得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历史文化名城内部的土地也面临着被不合理开发利用的风险。例如,一些古城墙附近的土地被用于商业开发,过度的建设可能会对古城墙的稳定性和周边历史文化氛围造成破坏。单纯的保护又可能导致历史文化名城缺乏生机与活力,陷入经济发展滞后的困境。例如,一些历史街区仅仅被保护起来,没有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或商业利用,街区内的居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基础设施也难以得到改善。深入研究历史文化名城土地规划管理中的保护与利用不仅关系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延续,也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

一、历史文化名城土地规划管理中的保护

(一)保护的内涵与重要性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仅是对有形的历史建筑、遗址等的保护,还包括对无形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等的传承。从土地规划管理的角度来看,保护意味着要对承载这些历史文化元素的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与管控。

历史建筑和遗址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物质载体,它们的存在依赖于特定的土地环境。例如,北京的故宫,其宏伟的建筑群需要在原有的土地基础上进行维护和保存。如果周围土地被过度开发,如建造过高的现代建筑,可能会影响故宫的整体风貌,破坏其历史文化氛围。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街区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空间,这些街区的建筑风格、街道布局等都反映了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保护这些街区的土地使用现状,避免大规模的拆迁和不合理的改建,对于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历史文化名城所蕴含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技艺往往与特定的地域空间相关联。例如,一些传统手工艺作坊集中在历史街区的特定位置,如果这些土地被用于其他用途,那么这些传统技艺的传承空间就会被破坏。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土地,就是为文化传承提供物质基础,确保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能够延续下去。

(二)保护的原则与方法

在历史文化名城土地规划管理中,保护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首先是原真性原则,即要尽可能地保持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始状态。对于历史建筑来说,要使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和修复技术,避免对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结构进行过度改造。例如,在对一些古建筑进行修缮时,不能用现代的建筑材料代替原有的传统材料,如用水泥代替传统的青砖灰瓦。其次是完整性原则,要从整体上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这意味着不仅要保护单个的历史建筑,还要保护建筑之间的空间关系、街道格局以及周边的自然环境。例如,在保护一个历史古镇时,不能只保护古镇中心的古建筑群,而忽视了古镇周边的农田、水系等自然景观,这些都是古镇整体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保护方法方面,划定保护范围是重要的举措。一般来说,保护范围可以分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核心保护区是历史文化遗产的核心部分,这里的土地使用受到最严格的限制,一般只能进行与保护相关的活动,如古建筑的修缮、文物的保护等。建设控制地带是核心保护区周边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土地开发要遵循一定的高度、风格等限制,以确保不会对核心保护区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在一些古城的建设控制地带,新建筑的高度不能超过一定限度,建筑风格要与古城的传统风格相协调。环境协调区则是更广泛的区域,主要是为了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环境氛围,这里的土地开发要考虑到与历史文化名城的协调性。

二、历史文化名城土地规划管理中的利用

(一)利用的目标与意义

历史文化名城土地的合理利用具有多项目标和重要意义。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有效的土地利用可以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例如,通过对历史街区进行旅游开发,打造特色旅游景点,可以吸引大量游客,从而增加旅游收入,同时也能带动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不仅为城市创造了经济价值,还能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改善历史文化名城居民的生活质量。例如,对一些历史街区内的闲置土地进行改造,建设公共设施,如公园、文化广场等,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通过对历史建筑的合理利用,如将一些古建筑改造成社区活动中心、图书馆等,可以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土地的合理利用还可以增强历史文化名城的活力和吸引力。将传统的文化元素与现代的功能相结合,使历史文化名城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例如,将一些传统的手工作坊改造成体验式的工作室,让游客和居民能够亲身参与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既传承了文化,又增加了城市的趣味性。

(二)利用的策略与实践

在历史文化名城土地规划管理中,实现合理利用需要多种策略。首先是功能分区优化策略。根据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和需求,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文化展示区、旅游休闲区、居住生活区等。例如,在一些古城内,可以将古城中心区域规划为文化展示区,集中展示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将古城周边的区域规划为旅游休闲区,设置酒店、餐厅、旅游纪念品商店等;而将远离旅游核心区的部分规划为居住生活区,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其次是可持续发展策略。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例如,在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中,可以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对历史建筑的改造要遵循节能原则,利用可再生能源。要鼓励社区参与土地利用规划,让居民能够参与到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中来。例如,在一些历史街区的改造项目中,通过召开居民听证会、征求居民意见等方式,让居民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使土地利用规划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结论

历史文化名城土地规划管理中的保护与利用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保护是利用的前提,只有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才能为合理利用提供基础;而利用是保护的动力,通过合理的利用可以为保护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同时也能提高社会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注度。在实际的土地规划管理中,要遵循保护的原则,采用科学的方法,明确利用的目标,实施有效的策略。通过平衡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历史文化名城可以在现代社会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既传承和弘扬了历史文化,又满足了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云 , 申浩正 , 刘蒙罢 , 等 . 历史文化名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凤凰古城为例 [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9,42(01):27-32.

[2] 尹文瑜 , 吴奇霖 . 国土空间规划下名城全域遗产保护方法初探 -- 以长春历史文化名城为例 [C]//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2021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 中国四川省成都市 ,20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