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能AI 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作者

李想

张家口煤矿机械制造高级技工学校 河北省张家口市 075000

引言

数字化时代,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智能 AI 技术的发展为中职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智能分析能力和个性化服务特点,可以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引入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阅读材料,利用AI 技术为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提供新视角,同时借助AI 学习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创设语文学习情境,进而推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发展。

一、智能AI 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的创新实践意义

(一)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信息化时代,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借助智能AI技术,可以通过课堂互动、作业平台、在线测试等场景,实时采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AI 可以快速分析学生在字词辨析、病句修改等题型中的薄弱点,生成个性化诊断报告,促使教师精准定位教学重点,同时 AI 技术可整合视频、习题库等海量语文教学资源,根据学生需求自动筛选最优内容,利用AI 生成的“定制化教案”,帮助学生多维度理解文。智能AI 背景下,教师可以结合虚拟现实和 AI 技术,模拟古代文学场景、经典文学作品的时空背景,学生通过沉浸式体验,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同时AI 可实时讲解知识点,使抽象内容具象化,提高教学效果。此外,AI 技术可自动批改选择题、填空题和短文改错、诗歌鉴赏等部分主观题,在作文批改中,AI 能分析语言表达、逻辑结构、立意深度等维度,生成评语并推荐优秀范文,教师只需重点关注 AI 无法替代的个性化点评,从而节省大量机械性劳动时间 [1] 。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中职语文教学中,智能 AI 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语言学习环境和资源,帮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通过智能AI 的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创新思考,同时智能 AI 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艺术创作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审美体验和创作机会,并打破时空限制,让学生便捷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随着智能 AI 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职业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信息素养成为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中职语文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筛选、整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通过智能 AI 辅助教学,学生可以更加自主地进行探究式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二、智能AI 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一)整合与优化教学资源

中职语文教师应积极收集各类与教学相关的资源,包括多媒体资料、网络公开课、语文教学APP 中的优质内容等,收集中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进行筛选,文学作品的解读资料,应选择观点正确、深入浅出、适合中职学生理解的版本,还应教学资源分类整理,根据教学环节分为导入资源、讲解资源、练习资源、拓展资源等,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快速查找和使用。教师应利用 AI 技术优化教学资源呈现方式,将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融合在一起,讲解古诗词时,可以通过AI 动画展示诗词所描绘的场景,配以优美的音乐和朗诵,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的意境,阅读教学中,利用视频资料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2] 。

例如,某中职学校在智能 AI 背景下,积极探索语文教学改革,在整合与优化教学资源中存在资源分散、缺乏系统性、个性化程度不够等问题,在此技术上学校投入资金和技术力量,搭建了基于AI 模型的语文教学资源平台,该平台功能丰富,具备各种AI 算法,可以整合学校原有教材配套课件、试题库、教师教案等教学资源,同时引入了外部优质资源,包括网络公开课、在线学习社区的精华帖等,而且平台具备强大的搜索功能和分类导航功能,方便教师和学生快速查找所需资源。教学资源平台上,教师可以利用 AI 技术对资源进行多媒体融合呈现,讲解课文时,系统会自动匹配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以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轨迹和成绩分析,为学生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该校的语文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情景化与沉浸式教学

智能AI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创新实践中,教师可利用智能 AI 驱动的 VR/AR 技术,创建虚拟的文学场景、职业场景等,在讲解古诗词时,使学生佩戴 VR 设备,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创作时的山川风光、社会风貌,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深刻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可以借助智能 AI 的故事生成算法,根据关键词生成多样化的故事文本,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智能 AI 实现视频内容的智能剪辑、音频的特效处理等,使情境呈现更加精准、生动。学校应搭建基于智能 AI 的社交化学习平台,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互动交流、合作探究,还可以设计以项目为导向的沉浸式学习活动,将语文知识与技能融入实际项目中,组织学生编写校园故事集的项目,从故事构思、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到文字撰写、编辑排版,整个过程都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教师利用智能 AI 为学生提供故事创作的思路启发、素材推荐以及语言表达的指导。

例如,在《走进传统节日 探寻文化根脉》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智能 AI 语音助手播放关于传统节日的优美诗朗诵音频,如王安石的《元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展示一组由智能 AI 生成的传统节日图片拼图,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传统节日元素,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智能 AI 动画演示,向学生介绍常见传统节日的发展历程、基本习俗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内涵,还可以穿插讲解一些与传统节日紧密相连的诗词典故,进而借助多媒体设备、智能 AI 软件等,为学生打造沉浸式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沉浸式聆听与观看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记忆。

结束语

综上,当前如何在智能 AI 背景下,开展中职语文教学的创新实践,成为当前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内容。中职语文教师在该背景下,应利用 AI 技术优化资源呈现方式,提升资源针对性,引入智能教学助手和智能对话系统,改变单向传授教学模式。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智能互动平台组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活动,利用 AI 技术搭建项目式学习平台,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项目任务。

参考文献

[1] 栾丽 . 人工智能促进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优化 [J]. 学园 ,2024,17(07):59-61.

[2] 卢婷 . 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语文智能个性化教学探究 [C]// 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 . 对接京津——扩展思维 基础教育论文集 . 新疆第四师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校 ;2022:1024-1027.

作者简介:李想

出生年月:1985.5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山西省祁县

学历:本科

职称:高级讲师

研究方向:中职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