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初中体育课程创新路径
陈晓玲
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中学 315176
引言
体教融合作为国家战略部署,倡导体育与教育在育人功能、资源配置、实施路径等层面的深度交融,致力于培育身心健全的新时代人才,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机能发展、运动技能养成与价值观念塑造的关键阶段,体育课程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提升与体育精神培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当前初中体育课程实践中,存在竞技导向过度凸显、普及性不足,技能传授比重失衡、素养培育缺位,评价体系单一化等现实问题,难以契合体教融合的时代要求。在此背景下,探寻课程创新路径成为落实政策导向、破解教育实践困境、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体系重构
(一)明确多维育人目标
过往初中体育课程目标大多着重于运动技巧习得和体能增强,却未充分重视学生心理素养培育及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于体教融合趋势下,课程目标应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参照基准,构建包含运动素养、健康实践、体育品格的立体目标架构 [1]。在运动素养层面,强调基础运动技能与专项运动能力分阶段进阶发展,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征,规划适配其运动能力成长规律的教学内容;健康实践维度关注健康知识传播与生活方式引导,将运动损伤防护、科学锻炼手段等内容有机融入课程;体育品格维度着力培养学生规则观念、协作意识与抗压能力,借助竞赛活动、协作学习等情境实现德育有效渗透。
(二)建立分层递进目标结构
基于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及多样化发展诉求,搭建呈分层递进态势的目标体系。基础层级目标面向全体学生群体,旨在保障其掌握基础运动技能与健康知识要点;提升层级目标针对具备运动兴趣的学生,着重拓展专项运动技能与战术思维;发展层级目标围绕体育特长学生设定,致力于培育竞技实力与运动创新思维。各层级目标在纵向上有序衔接、横向上相互关联,构建起动态调节模式,如此一来,课程目标既能契合全体学生的基础需求,又可充分挖掘个体潜力,推动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
二、契合时代需求的课程内容优化
(一)整合多元课程资源
突破传统田径、球类等单一运动项目范畴构建“基础 + 特色+ 拓展”课程内容体系,基础课程留存跑跳投等传统体育项目以系统化训练夯实学生运动根基;特色课程结合地域文化底蕴与学校资源条件深度开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课程融入地方拳种技法,毽球教学结合民间花毽玩法,同时引入飞盘、攀岩等新兴运动项目以增强课程趣味性与文化传承功能。拓展课程创新引入体育与健康知识讲座、运动康复训练等内容,邀请专业营养师开设膳食搭配课程,与医疗机构联合开展运动损伤防护实操教学以全面提升学生健康管理能力。现代科技深度融入课程,利用智能运动手环监测心率、步数等数据,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奥运赛事场景辅助战术教学以增强教学直观性与互动性。
(
设计情境化教学内容
结合初中生认知特征与生活实际设计情境化教学内容,以“校园运动会筹备”为主题,将田径、球类项目教学与赛事策划、裁判培训、后勤保障等环节融合,让学生在组织班级接力赛、设计运动会海报过程中既掌握运动技能又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围绕“健康生活周”展开教学,创设“家庭健康管家”“校园运动急救员”等角色情境,把营养搭配、作息管理等健康知识融入模拟实践。通过举办校园美食节,学生运用营养学知识设计健康食谱;在应急演练中学习运动损伤处理方法 [2]。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将体育课程与生活场景紧密联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实现运动能力与综合素养协同提升。
三、注重过程发展的课程评价模式革新
(一)构建多元评价主体
革新传统单一教师评价模式,构建“教师 + 学生 + 家长 + 同伴”多元评价主体体系,教师以专业指导者角色,参照体育课程标准,从运动技能熟练程度、课堂参与状态、动作规范水平等维度实施客观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注重自我反思与相互学习,通过制定包含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协作能力等指标的评价量表,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发展与同伴长处,如小组篮球对抗赛后,学生利用互评表对队友战术配合、拼搏精神进行评分与反馈。家长评价聚焦家庭体育活动参与情况,借助家庭运动打卡记录、亲子运动反馈表等途径,及时反映学生课外运动习惯养成状况。多元主体从课堂、家庭、同伴等不同视角提供评价信息,保障评价结果全面客观,多方位呈现学生体育学习实际情况。
(二)实施动态过程评价
摒弃单一终结性考试评价,推行过程与终结评价结合的动态模式,过程性评价贯穿教学全程,借课堂表现记录、阶段性技能测试、成长档案袋跟踪学生学习 [3]。一学期足球教学里,教师每周记学生控球传球技能进步,每月以小组对抗赛测阶段成果,还把训练心得、比赛照片收入成长档案袋,终结性评价聚焦学期末综合表现,包含体能测试、运动技能展示、健康知识考核。评价反馈机制也得建立,教师定期开体育学习反馈会,将结果化作个性化教学改进方案与学生发展建议,体能弱的学生有专属训练计划,实现以评促教促学,提升学生体育素养。
结语
体教融合背景下,初中体育课程创新是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重构课程目标体系、优化课程内容、革新评价模式,解决传统体育课程问题,构建更具时代性、科学性、人文性的体育教育体系。初中体育课程创新未来要深化体教融合理念,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推动体育与智育德育美育有机融合,为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基础。
参考文献
[1] 宋爱军 .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在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的实施路径——“教会、勤练、常赛”在课程教学中的探索实践 [C]// 北京体育科学学会 , 天津市体育科学学会 ,河北省体育科学学会 . 京津冀学校体育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天津市静海区第五中学 ;,2024:117.
[2] 燕鹏斌 . 体教融合背景下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困境与优化路径 [J]. 体育视野 ,2024,(04):40-42.
[3] 黄强 . 体教融合背景下初中体育课程改革的路径研究 [J]. 青少年体育 ,2023,(05):95-96+39.
作者简介内容:姓名:陈晓玲 出生年月:1984.11 性别:女 籍贯:宁波 民族:汉 最高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一级 研究方向:初中体育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