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路径探赜
王敏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华园小学
前言: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培养小学生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已经成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没有相对完整的探究式阅读教学的路径。本文就此展开讨论,以期抛砖引玉,为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贡献力量。
一、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1.培养小学生深度阅读习惯
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学生阅读思维和阅读能力的培养[1]。不仅如此,通过对课文主题、字词运用、写作手法、中心思想的探究,还可以培养他们深度阅读习惯。例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带着“四篇课文作者写作手法差异”这一问题展开阅读,可以使得小学生体验深度阅读。
2.提高小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小学语文课文因为体裁不同含有的信息不同,通过探究式阅读教师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当中,教师让学生以速度为参考,整理出思维导图,最终学生形成“人-鸵鸟-游隼-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这一思维结构,并且分别为这些主体标明具体的速度。学生借此便可以重述课文内容。
二、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径
1.以主题引领探究
虽然部编版小学语文各个单元都有人文主题,但在“梳理与探究”教学中,为了培养小学生探究式阅读习惯,教师有必要在现有主题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可以引领小学生探究阅读的子主题。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中,“民间故事”是原本主题。教师可以设定“民间故事组成探索”“民间故事角色特点探索”“民间故事写作手法探索”等子主题,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民间故事有关的完整知识体系。在主题设计当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这是因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主体参与的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形式。”[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主题、设计子主题,使得学生参与到自我教育当中,使得他们能够深度理解教师教学意图,能够跟上教师的思维,提高接下来的学习质量。
2.以情境促进探究
在“民间故事组成探究”这一主题下,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将《猎人海力布》动画融入进来,然后让小学生结合课文文本和动画镜头,以横向比对的方式,总结出民间故事的具体组成。有学生认为它包括:开头、发展、结尾三部分。有的学生认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是民间故事的具体组成。教师引导各组互相辩论,最终整理出完整的民间故事组成。与此类似,教师在“民间故事角色特点探索”这一主题下,让学生结合课文画出海力布、牛郎织女、老黄牛、王母娘娘等角色,然后评价他们各自性格特点,以此让学生掌握“通过形象的描写使得角色变得立体”这一写作技巧。在信息化教学之下,教师更可以让学生与人工智能互动,在人工智能提醒下,整理出民间故事角色的特点。这样的情境更为有趣,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并在这样的训练下形成探究习惯。
3.以任务加强探究
学生个体不同,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主题情境下,还需要配置分层任务,发挥任务的驱动作用,使得学生的探究阅读质量得到提升。例如,“民间故事写作手法探索”这一主题下,教师设计以下任务:
① 《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两篇作品的写作手法异同;② 《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具体写作当中是否存在矛盾之处?③ 你能否改写《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让它们变得更完整吗?
4.以评价反思探究
在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通过主题引领、情境推动、任务驱动去让学生展开探究式阅读。学生通过三个主题下的层次化探究任务,不同程度掌握了民间故事有关知识。为了进一步体现学生的探究式阅读学习情况,教师构建学生学习兴趣度、多元主体互动水平、学生探究式阅读成果等不同指标体系,以此对学生探究式阅读整个过程实施评价和总结。总的来说,实验班(采用探究式阅读)学生在课文的理解能力、民间故事知识架构、民间故事写作手法等方面均强于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不过过程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相对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此丰富课堂环节,提高教学对接质量。
总结: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当中,教师通过创新主题形成层次化问题,引领学生结合问题投入到深度阅读当中,使得他们的眼、口、脑有效配合,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目前,智慧课堂已经普及,教师更可以在学生阅读当中创设情境,提高学生探究兴趣。教师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彼此互动,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换言之,在教师合理设计下,探究式阅读完全可以成为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
参考文献:
[1]李鹏鹏.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赜[J].华夏教师,2024(6): 60-62.
[2]单军.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路径探赜——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1(44):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