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陈晓亮
甘肃省陇西县文峰镇孙家坪小学 甘肃 定西 748100
一、跨学科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理论建构
(一)核心概念界定
跨学科学习是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它打破学科界限,实现知识融会贯通,是教学方法的革新和教育思想的转变。该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整合多学科知识、方法和思维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跨学科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特点。跨学科学习能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增强综合素养,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语文学科在基础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传承等,需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互动。跨学科学习紧扣语文学科素养,为结合历史、地理等丰富的教学内容,提供语文素养培养的新视角、新方法。同时,语文素养的培养也为学生更好地表达和交流学科间的成就提供了学科间交叉学习的支持。
(二)理论支撑体系
杜威的“做中学”教育理念强调实践在学习中的核心地位,认为知识源于经验的转化和重组,这与学科交叉学习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即以学生为本,注重实践经验,注重知识建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跨学科的主题活动可以借鉴这样的思路进行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学习。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围绕中心问题或任务,将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融会贯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强调主体性和认知结构的建构性,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跨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与构造主义的思想一脉相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整合知识,可以设置跨学科的学习任务或课题。如在学习自然山水类文本时,结合地理、历史等学科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探究,这样的方式可以促进认知层次的提高和学科间综合素养、思维能力的培养。秉承“全面学习”的导向,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呼应了跨学科学习的思路。教材课文涉及自然、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并设计了课后习题的综合性任务和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材料,给学生提供了跨学科学习的机会。这些设计既丰富了学习内容,又有助于跨学科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人教版教材在促进教育理念实践和创新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成为学科交叉学习的有力支撑。
(三)政策文本分析
指导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文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科交叉学习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学要与其他学科融合互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具体教学要求中,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学科交叉思维进行创造性表达,在口语交流中运用其他学科知识和方法进行阅读理解,并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近年来,“双减”政策提出强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学科整合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小学语文教学在“双减”的大背景下,通过学科交叉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应该得到积极的响应。跨学科学习既能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入理解,又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深入实施教育改革助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二、人教版教材的跨学科元素解构
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本课文题材广泛,很多内容都带有学科交叉的属性。自然科普课文引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对探究精神的培养;历史文化课文,让学生在欣赏历史底色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信;社会现实类的课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分析这些课文的学科交叉属性,需要注意其他学科知识、思维方式以及涉及的价值理念。跨学科的视角可以对课文内涵进行深入挖掘,提供丰富的跨学科学习的素材。教材课后习题设计注重综合性和实用性,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多样化的任务进行学科间的思维交叉。习题既巩固了语文知识,又融会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比如,既需要语文理解表达,又需要其他学科的实践探索,结合课文进行科学实验或社会考察,这对培养动手能力、创新思维都有帮助。另外,课本上阅读材料丰富多样,多学科知识、多种方法渗透其中,给学生提供了开阔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体会。对于阅读材料的跨学科分析,为了深入理解内涵,为跨学科学习提供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思考与探究,培养跨学科的思维与动手能力,同样需要关注其他学科的知识、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
(二)典型课例解析
《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本课文地理学科属性鲜明,可以与地理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可先引导学生对钱塘江的地理位置、地理特色等进行了解,对大潮形成的原因、过程等地理知识进行了解。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感受大潮的壮观与神奇。最后,可以设计一些跨学科的任务和活动,制作钱塘江大潮的地理模型、撰写大潮观测报告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地理和语文知识。《草船借箭》是从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精选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该课文历史文化内涵丰富,能有机地与历史学科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如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历史剧编演活动,如角色朗读、情节表演等。通过编演历史剧,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历史知识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探究,如探讨诸葛亮借箭的成功因素和战略意义等。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主要是讲述了有限的地球资源和环境保护对地球资源的重视程度。本篇课文科学学科属性鲜明,并能有机地与科学探究活动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教学可以先从科学知识开始,如地球资源的种类、分布等。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一些科学探究的活动,如环保意识怎么培养、环保行动的设计等。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对课文内容、环保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另外,还可以结合科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对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探究。
(三)资源开发策略
为了更好地实施跨学科学习,可以基于教材单元构建主题式学习包。学习包可以包括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多学科知识和方法、跨学科的任务和活动设计、评价量表和反馈机制等。通过构建主题式学习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系统、更全面的跨学科学习资源和支持。同时,也可以引导教师进行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工具在跨学科学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跨学科的资源与方法是可以利用数字化的方法整合起来的,这样就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比较多的可能,提供了比较好的配套条件。如利用AR 技术还原古代诗歌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身先士卒,感受古代诗歌的意境与优美;跨学科的项目合作与交流可以利用网络上的协作平台进行,使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可以借助资料分析工具进行量化测评,并对学生学习情况、学习需求等进行反馈。
从理论建构到实践创新,进而对有效性加以验证,本文从整体上、深度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跨学科学习的运用及实践情况并对其进行了完整的研究。通过对学科交叉的授课理念与方法的借鉴,在学生在知识整合、思维发展、综合素养在实践中得到整体提高方面,不仅看到了学生在整体知识上所取得的重大进步,而且得到了全面的促进作用。同时,教师的授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专业素质也随之得到了促进。展望未来,我们应当继续深化跨学科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与应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培养出更多具备跨学科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汤绍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4,10(8):86-88.
[2]王绪贤.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4(38):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