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小班幼儿自主服务能力培养路径探究

作者

杨卫萍

腾冲市第一幼儿园 679100

引言

生活自理能力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备地基本能力,它不仅关乎孩子的独立性,也影响着他们与他人交往的方式甚至是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幼儿园小班孩子正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生活自理能力不仅仅是孩子能否自己吃饭、穿衣,更是他们能否学会独立思考、处理问题,以及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技能。在这个年龄段需要幼儿对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打下基础,而现在的幼儿在家庭生活中,成人自觉不自觉地做了很多本应属于幼儿自己做的事情,这便剥夺了幼儿学习、动手的机会,限制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因此,幼儿园教育应抓住小班阶段这个自我意识萌发和基本生活技能发展的关键期,通过培养幼儿自主服务能力,提升幼儿的独立性和责任感,促进其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为日后顺利适应集体生活和进一步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一、从引导幼儿自主穿衣服鞋袜等的活动中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穿脱衣服鞋袜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学会独立完成这一技能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独立能力,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皮亚杰提出的前运算时期儿童的动作对物的认识尚处于建立阶段,能够通过进行物的实际操作而得来的经验更容易发展为相应动作。因此,教师要创造符合年龄和幼儿的行动结构,提供进行实质操作的适宜结构,如图解式的引导、分类化的操作练习、以游戏的气氛等,有意识地让孩子得到练习。另外,教师可以多用正面的态度进行评价,以帮助孩子激发自信心与学习的动机,培养孩子“我能行”的心理,以便于以后自发性、自主性的行为的获得。

在小班的“我是穿衣小能手”活动中,教师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特别为他们创设“穿衣体验角”,活动中使用了各类季节外套、鞋子、扣子的衣服和裤子、穿拉链的衣服等幼儿穿脱衣服的材料,制作一些简单的卡通图文标记粘贴在墙壁上,可以随时供孩子们边操作边对照,指导幼儿按照图示的次序进行穿衣。在穿鞋子时,教师以手偶的形式形象地讲述正确的穿鞋方法,在过程中可以给小朋友分组进行演示,以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在故事游戏化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练习。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穿衣经验总结,用幼儿喜欢的奖励方式进行奖励,让幼儿获得归属感和自我成就感[1]。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实现了幼儿自己穿衣服鞋子的实际操作,提升了幼儿的自理能力。

二、鼓励幼儿自主午睡

在小班幼儿一日活动中,午睡环节非常重要,同时,午睡环境也是能够有效培养幼儿自主服务能力的重要部分。埃里克森提出,此阶段幼儿正处于“自主—羞怯”心理发展区,生活细节处获得的“自主”经验,能够给予自我肯定。因此教师开展小班午睡活动应着力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午睡前的准备工作,例如脱鞋,铺床被,卧姿躺下,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自主意识。同时营造一个温馨的睡眠环境,通过播放轻音乐、讲故事等,引导幼儿平和心态,好入睡,并有规律地进行午休,形成良好自我管控的意识。

在小班“甜甜午睡小达人”活动中,午睡前,教师先用语言告知幼儿做午睡前的准备工作,例如脱鞋子、上床铺好被子、自己脱衣服等,然后教师放轻音乐或者讲故事,引导幼儿平缓心态,安静入睡。鼓励幼儿自主午睡,培养幼儿独立完成午睡时的自我服务及养成自己独立入睡的能力。

三、引导幼儿自主取餐

幼儿自主取餐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基本生活能力及守秩序的能力,契合《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的“培养生活自理”的要求。教师布置安全合理的取餐区、适宜操作的取餐用具及情境化引导、示范等策略,让幼儿学会排队取餐、适量取食、不撒不倒等基本操作要求,又通过鼓励评价、示范引领等策略增强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和责任意识,在反复操作中逐渐形成固定的行为模式及良好的生活态度。每天进餐前,教师按次第顺序引导幼儿排队取餐,并进行适时指导:如“别盛太满,根据自己需要适量取餐”、“排好队,慢一点”、“正确使用餐具”、“不挑食”等。定期进行“文明用餐小标兵”的评比奖励,让幼儿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产生继续前行的动力。通过幼儿自主取餐活动既发展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又培养了其守秩序、礼貌等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都觉得自己动手盛的饭最好吃,养成了不挑食、不剩饭的好习惯。

四、指导幼儿积极参与幼儿园劳动

在幼儿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进行适当的力所能及的劳动,如菜地种菜、擦桌子、收拾玩具、整理图书等。这不但能让幼儿学会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能让幼儿萌发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自豪感。

教师设计游戏性、动手性和互动性较强的劳动任务,如在种植区我们开展了“我的菜苗我浇灌”等活动,让孩子自己播种、浇灌、观察生长过程。当菜可以收获时,教师带

幼儿一起蒋菜收回来制作美食;吃不完的菜收集起来,进行“萌娃菜市场”、“以蔬换书”、“蔬菜大抽奖”等活动,在幼儿参与种植的过程中感受成长的奥秘,体验劳动与收获的快乐。

在幼儿日常生活教学中,教师以情境游戏、幼儿模仿角色的形式开展劳动活动,如擦桌子、整理玩具和图书等。教师重点通过鼓励、肯定孩子的方式,为幼儿养成积极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自信心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积极实施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是帮助小班幼儿进行自主服务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3] 在幼儿园实施家园共育,能够让幼儿掌握的自主服务技能从幼儿园延伸至家庭生活,并让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得以巩固和锻炼,从而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及劳动技能。幼儿园组织“我是劳动小能手”打卡活动,由家长依据幼儿年龄实际,为幼儿制定能够完成的劳动任务,如穿衣叠被、自己洗脚洗袜子、端饭洗手、整理玩具、扔垃圾、浇灌绿植等,并通过拍照打卡、劳动纪录表记录等方式分享给幼儿园老师,由幼儿园进行劳动成果反馈,并为幼儿颁发“我是劳动小能手”奖状,对幼儿进行鼓励。此外,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家长会、班级群,宣传橱窗等为家长进行育儿教育宣传,让家长意识到自主服务不等于家长放任不管,家长应当学会用鼓励、示范等方式为幼儿作出表率。合理利用家园共育平台,形成教育合力,进一步提升幼儿自主服务的行为能力。

六、结语

幼儿园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是小班幼儿自我服务学习的基本教育起点,我们要适时抓住这个起点,遵循原则,借助方法,从而提升幼儿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价值认识和独立行为动机,激发幼儿责任行为;引导幼儿从点滴生活体会经验中建立信心、养成习惯、获得技能;同时也为幼儿的个人日后行为成长奠定牢固的基础;此外,我们还要突出家长的协同式作用,家园形成教育合力,能更具全面性培养好幼儿。

参考文献

[1] 殷晓松 . 幼儿园小班幼儿情商培养初探 [J]. 成长 ,2020(11):177-178.

[2] 朱静燕. 试析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全文版 ) 教育科学 ,2023(3):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