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 环境下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改造策略
许希辉
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引言
工业 4.0 以智能制造为主导,旨在通过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高度灵活、智能的生产体系。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作为工业生产的神经中枢,承担着电力传输、设备控制、过程监测等重要功能。传统自动化设备存在数据孤岛、响应滞后、运维效率低等问题,难以适应工业4.0 对生产灵活性、智能化和可持续性的要求。因此,开展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工业4.0 对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的新要求
2.1 高度互联与数据驱动
工业 4.0 强调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要求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能够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数据,实现生产过程的全面感知和透明化管理。通过设备互联,企业可以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整合生产、质量、能耗等多维度数据,为智能化决策提供支持。
2.2 自主决策与智能控制
传统自动化设备依赖预设程序执行任务,缺乏自适应能力。工业 4.0 要求设备具备自主决策能力,能够根据实时工况和生产目标,自动优化控制策略。例如,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动态调整电机转速,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2.3 预测性维护与可靠性提升
传统的预防性维护模式存在过度维护或维护不足的问题。工业 4.0 环境下,需要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故障预测,实现从被动维修向主动维护的转变,提高设备可靠性和可用性。
2.4 人机协同与柔性生产
工业 4.0 倡导人机协同的生产模式,要求自动化设备能够与操作人员高效协作。通过智能交互界面和辅助决策系统,操作人员可以更直观地监控设备状态,快速响应生产变化,实现柔性化生产。
三、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智能化升级核心策略
3.1 设备互联与数据采集系统构建
3.1.1 传感器网络部署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关键部位部署多种传感器,包括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实现设备运行参数的实时采集。例如,在电机轴承部位安装振动传感器,监测轴承磨损情况;在配电柜内安装温度传感器,预防过热故障。
3.1.2 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
采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如西门子 MindSphere、GE Predix)作为数据中枢,通过边缘计算设备将传感器数据进行预处理后上传至云端。利用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工具,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和异常预警。
3.1.3 通信协议标准化
统一设备通信协议,采用OPC UA、MQTT 等工业标准协议,解决不同品牌设备之间的通信兼容性问题。通过协议转换网关,实现传统设备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无缝对接。
3.2 智能控制系统升级
3.2.1 AI 算法应用
将机器学习算法融入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设备运行策略的动态优化。例如,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历史生产数据,建立能耗预测模型,自动调整电机运行参数,降低能耗。在变频器控制中,采用强化学习算法,根据负载变化实时优化调速策略。
3.2.2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
基于三维建模和仿真技术,为每台自动化设备创建数字孪生体。通过实时同步物理设备运行数据,在虚拟环境中模拟设备行为,预测潜在故障,优化控制策略。例如,在高压开关柜设计中,利用数字孪生技术验证不同操作方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2.3 边缘计算与实时控制
在设备端部署边缘计算节点,实现数据的本地处理和实时控制。通过边缘计算,将数据处理时延降低至毫秒级,满足工业生产对实时性的要求。例如,在机器人控制系统中,利用边缘计算实现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响应。
3.3 预测性维护体系建设
3.3.1 故障诊断模型构建
基于设备运行数据,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构建故障诊断模型。通过分析电流波形、振动频谱等特征信号,实现轴承磨损、绕组短路等故障的早期识别。
3.3.2 设备健康度评估
建立设备健康度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考虑设备运行时间、负荷率、故障历史等因素,对设备健康状态进行量化评分。根据健康度评分,制定差异化的维护策略,实现精准维护。
3.3.3 维护决策支持系统
开发维护决策支持系统,整合设备运行数据、维护历史和生产计划,自动生成维护建议。通过系统推荐的维护方案,企业可将非计划停机时间减少50%以上,降低维护成本。
3.4 人机协同与智能交互
3.4.1 智能交互界面设计
采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技术,开发直观易用的人机交互界面。操作人员通过 AR 眼镜可实时查看设备运行参数和故障信息,接收远程专家指导;通过 VR技术进行设备虚拟调试,提高调试效率。
3.4.2 辅助决策系统
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辅助决策系统。系统可根据生产目标和设备状态,自动生成最优操作方案,为操作人员提供决策支持。例如,在电力调度系统中,辅助决策系统可根据电网负荷变化,自动优化发电计划。
3.4.3 人机协作模式创新
探索人机协作新范式,实现人与设备的优势互补。例如,在危险作业场景中,由机器人完成具体操作,操作人员通过远程监控和干预确保作业安全;在复杂故障处理中,利用AI 诊断结果辅助人工决策。
四、智能化升级实施路径与关键技术
4.1 实施路径
4.1.1 现状评估与规划
对现有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进行全面评估,分析设备性能、技术水平和存在问题。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制定分阶段智能化升级规划,明确升级目标、技术路线和时间节点。
4.1.2 试点示范
选择关键设备或生产线进行智能化升级试点,验证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试点项目积累经验,优化升级方案,为全面推广奠定基础。
4.1.3 全面推广
将试点成功经验复制到企业其他设备和生产线,逐步实现自动化设备的全面智能化升级。在推广过程中,注重系统集成和数据融合,构建统一的智能化生产体系。
4.2 关键技术支撑
4.2.1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实现设备互联的基础。通过物联网,设备能够实时感知环境变化,与其他设备和系统进行信息交互,构建智能化生产网络。
4.2.2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设备的智能决策和预测性维护提供支持。通过数据分析挖掘设备运行规律,利用AI 算法实现故障预测和控制策略优化。
4.2.3 5G 通信技术
5G 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特点,能够满足工业生产对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支持高清视频监控、远程控制等应用。
4.2.4 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可保障设备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实现数据的可信共享和追溯。在设备维护管理中,利用区块链记录维护历史,确保数据不可篡改。
五、结论与展望
工业 4.0 环境下,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通过设备互联、智能控制、预测性维护和人机协同等核心策略,企业能够有效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竞争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为工业4.0 的深入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企业在升级改造过程中需注重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安全保障,确保智能化转型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 栾泰珍; 王毓栋. 自动化应用,2023(06)
[2] 矿山电气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 袁斌华 ; 薛彪 . 世界有色金属 ,2023(21)
[3] 试析电气自动化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 任春琪. 仪器仪表用户,2024(03)
[4] 电气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的案例分析和应用实践 . 刘永豹 ; 郝江 ; 雷睿 . 仪器仪表用户 ,20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