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创新发展
郭芳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 新疆伊犁 835000
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它们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科技水平和文化特色。然而,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许多文物面临着损坏、腐蚀等问题,急需有效的保护与修复。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推动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创新发展成为必然趋势,这对于传承人类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1. 文物保护现状
当下,我国在文物保护这一领域已然收获了部分成果。诸多文物保护单位构建起了较为完备的管理制度,针对文物展开日常的巡查工作,实施监测举措,并且开展维护方面的相关事宜。就好比故宫博物院,其借助定期对古建筑加以保养维护的操作,切实保障了古建筑的安全状况。与此像环境监测系统、数字化保护技术这类颇为先进的技术手段,也慢慢开始在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得以应用。不少博物馆运用三维重建技术,把文物的立体模型展示给观众看,如此一来,不但达成了文物的永久性保存目的,而且还给文物的研究以及展示活动带来了诸多便利之处。
2. 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创新发展的举措
2.1 技术创新
2.1.1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于文物保护及修复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借助三维重建技术,能够为文物打造出高精度的三维模型,进而达成对文物的永久性保存目的。就好比陕西历史博物馆,其运用三维重建技术针对馆内那些珍贵文物展开建模操作,如此一来,观众便能凭借虚拟现实设备,去近距离地对文物的诸多细节予以细致观察。与此数字化技术还能够在文物修复方案的制定环节派上用场。通过对文物的数字模型加以分析,便可以模拟出各式各样的修复方案,以此来对修复效果做出评估,从而从中挑选出最为理想的方案,进而有效降低对文物本体所可能造成的损伤情况。
2.1.2 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研发适用于文物保护与修复的新材料属于技术创新的关键方向,新型修复材料得有良好的兼容性、耐久性以及可逆性。就比如说,纳米材料凭借其独有的性能,在文物保护与修复方面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复合材料能够用于文物表面的加固,以此来提升文物的抗腐蚀能力,而纳米修复材料则能够达成对文物细微损伤的精准修复,除此之外,像壳聚糖这类的一些生物材料,由于其生物相容性良好且环保等特性,也渐渐地在文物保护与修复领域得到了应用。
2.2 理念创新
2.2.1 预防性保护理念
传统的文物保护工作往往把重点放在文物出现损坏之后的修复环节上,然而预防性保护的理念着重于在文物尚未遭受明显损害之际,借助对文物保存环境展开监测以及调控、定期开展维护保养等一系列举措,以此来防范文物病害的产生。比如,构建起文物保存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持续不断地监测文物保存环境的各项相关参数,一旦这些参数超出适宜的范围,便会立刻发出预警信号,并且随即采取与之对应的调控办法。与此强化针对文物的日常巡查以及维护工作,及早发现那些潜在的各类问题并且妥善加以处理,进而促使文物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2.2.2 可持续发展理念
文物保护以及修复工作得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开展。得着重关注当下文物的保护状况以及修复事宜;还得充分顾及到未来文物的传承情况与利用方式。在实施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的整个过程当中,务必要去选用那些环保且具备可持续特性的材料以及相关技术,以此来尽力降低其给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与此对于文物的展示与利用也应当做出合理的规划安排,坚决防止出现过度开发的状况从而致使文物遭受损害。就好比说,在博物馆举办展览的时候,可以采用那种低照度并且没有紫外线的照明设备,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削减光照给文物可能带来的损害;还需要对参观的人数加以控制,避免因为观众数量过多而使得文物受到物理方面的损伤。
2.3 人才培养创新
对于在职从事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的人员而言,应当着手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培训体系。要定期组织开展专业的培训活动,可邀请国内外在该领域颇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前来授课,借此向他们介绍当下最新的相关技术以及理念等内容。与此还应当积极鼓励这些在职人员踊跃参与到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当中,从而让他们能够拓宽自身的眼界,并且促使他们的专业水平得以不断提升。除此之外,本文还可以充分借助网络培训、远程教学等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而为广大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人员开辟出更为便捷的学习途径。
3. 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创新发展的未来展望
3.1 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持续取得进展,文物保护以及修复技术会朝着更为智能化、更为精准化以及更绿色的方向去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文物病害诊断方面以及修复方案制定等方面将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进而达成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在决策方面的智能化。高精度的检测技术以及修复技术会不断地涌现出来,以此来提升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的精准程度。与此绿色环保材料以及技术将会获得更为广泛的运用,从而减少其对文物以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3.2 合作交流趋势
文物保护以及修复工作会进一步强化在国际层面以及国内层面的合作与相互间交流。就国际来讲,要和其他国家的文物保护相关机构去开展有关技术方面的交流活动,同时着手推进合作项目,一道去攻克在文物保护还有修复当中的那些难题,并且相互分享取得成功的经验。从国内的情况来看,需要强化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彼此之间的合作,进而打造出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模式,对各方所拥有的资源加以整合,以此来推动文物保护以及修复工作实现创新式的发展。
3.3 公众参与趋势
未来,公众参与会成为文物保护以及修复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向。借助开展文物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另外举办文物修复体验活动等途径,以此提升公众对于文物保护的意识,唤起公众投身到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当中的热情。与此借助互联网平台,使得公众能够参与到文物保护项目的监督以及评价环节之中,进而营造出全社会一同参与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的优良氛围。
结论
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要创新发展,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它在传承人类文明以及弘扬民族精神方面有着不可或缺且十分重要的作用。借助技术创新、理念创新还有人才培养创新等相关举措,可提升这项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对成功案例展开分析,能够给其他地区开展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给予一定的参考。展望未来,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会在技术层面、合作交流领域以及公众参与等方面持续发展,进而为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出更多的力量。所以我们应当极为重视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创新发展,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主动地推动各项创新举措得以实施,使得珍贵的文物在新时代能够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唐泽华 . 基于文物保护与修复相关问题的分析 [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 (15 ) : 102-103.
[2] 谭相忍 . 聊城市东昌府区文物修复中心文物管理工作中文物的保护与管理研究[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 ( 10) : 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