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劳动校本课程设计与实践
李凤贤
广东省东莞市企石镇星光小学
引言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方式。《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实践与探究的教学模式,与劳动教育具有高度契合性。“校园蔬菜种植”项目以种植劳动为载体,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劳动场景与实践机会,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项目式学习的小学劳动校本课程的内涵
校本劳动课程是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关键手段。它不仅能扎实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劳动观念, 更能有效增强其社会适应力。项目式学习理念下的校本劳动课程是学校立足自身实际,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校本劳动课程。该课程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项目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劳动技能,内化正确的劳动观念,感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这种探究的学习模式,正是培养其终身学习能力的关键基础。
二、校园蔬菜种植" 校本课程设计的整体框架
( 一) 目标明确, 循序渐进
校本劳动课程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协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其设计需立足学生需求,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与实际生活, 确保内容贴近,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校园蔬菜种植”校本课程的核心在于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蔬菜种植的探究过程中深化学习。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是课程成功实施的核心支柱,为学生指明深度学习的方向。
( 二) 内容关联, 有序推进
围绕学生生活实际,“校园蔬菜种植”校本课程以发展劳动素养为目标,学生将系统学习蔬菜的营养价值、植物特性、种植技术、应用方式进行评价展示。这一过程旨在使学生不仅获得蔬菜种植与应用的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同时深化对自然的尊重,并有效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实现对蔬菜从种植到价值认知全面理解。
三、融入项目式学习的理念,推进" 校园蔬菜种植" 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
在校本劳动课程的实施中,项目式学习是推动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学生在项目合作中,能真实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三年级下学期恰逢春夏两季,基于季节特点设计与蔬菜相关的校本课程;大大激发学生的劳动学习兴趣,以项目式学习任务驱动学习动机,让学生从书本的劳动技能走向生活中的劳动,充分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动性,提升劳动素养。
( 一) 创设项目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
1. 以“问”驱动,开展探究。
问题的设计是项目式学习校本课程的核心,是活动开展的助推器。在“校园蔬菜种植”校本课程中,问题设计是贯穿项目活动的主线。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对蔬菜已有一定生活认知基础,如何设计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尤为关键。以学生兴趣为起点,通过精心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协作探究中自然聚焦到具有生活价值的真实驱动性问题,驱动性问题的提出,意味项目式学习的正式启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2. 大任务引领小任务。
学习任务是推动小学生劳动课程深度学习的有效支撑。它不仅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更能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项目式学习模式,在真实的劳动场景中设置任务,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学习。在校本课程“校园蔬菜种植”为例的实施中,学生在驱动性问题的驱动下,能自主探究有关蔬菜的知识。本次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大任务是:我是校园蔬菜种植代言人;支撑大任务的小任务分别:我来认识蔬菜—我会种植蔬菜—蔬菜与生活—蔬菜与作品。通过把大任务拆解小任务,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进行调研、规划、实施和反思等任务,使他们参与到完整的劳动过程中。
( 二) 学科融合, 探究实践, 助力劳动素养提升
在学习任务驱动下,学生能积极参与劳动活动。教师可以关联更多学科的知识,以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探究,引导学生跨越生活经验和学科界限进行探究,解决
真实问题,从而发展核心素养。
“校园蔬菜种植”项目以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为载体,通过打破学科界限实现跨学科融合,着力培养学生以下综合素养:第一,综合能力方面。发展综合思维,经历完整项目研究流程,掌握方案设计与过程记录方法。第二,科学素养方面。结合教材内容,探究季节、水分、土壤等因素对蔬菜生长的影响,第三, 数学应用方面。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完成株距测量并通过可视化图形分析数据。第四,信息技术方面。借助互联网、多媒体课件、视频制作等技术,学习农耕技术。第五,语文表达方面。通过记录种植心得与感受,提升语言组织,通过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实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 三) 成果展示, 评价成长, 内化劳动素养生成
以项目式学习为核心的“校园蔬菜种植”校本课程 , 让学生在完成系列活动中进行深度学习。学生亲身经历蔬菜的种植、收获、美食烹饪、工艺品制作探究的全过程, 分别从美食、生活视角进行宣传。这一系列实践活动让他们深刻理解蔬菜, 最终成了蔬菜的小小代言人。
“校园蔬菜种植”特色课程,作为项目式学习的生动案例,不仅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成功实现了教育形态的多样化和内涵的深度化。项目式学习以真实世界的问题与挑战为切入点开展深度探究,有效激发了学习兴趣与动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蔬菜种植,既提升了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批判性思维,树立了积极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沙晓霞,陈国民.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校本化实践路径[J]. 教书育人 (中旬刊 ) ,2022 ( 4) :12 - 15
[3] 张蕊,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J]. 江苏教育,2019(23)
[4] 王雄飞,庄重,融合劳动教育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案例 [J]. 基础教育课程 ,2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