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教- 学- 评”一致性视域下初中数学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作者

吴建民

苏州市吴江区杨嘉墀学校 215200

引言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达成“教 - 学 - 评”的一致性,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点,初中数学这门学科,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学习任务的设计工作以及具体实施情况会直接作用于教学成果。不过在当下的教学活动当中,经常会出现教学目标不清晰、学习任务与评价相互脱离等一系列状况,以苏科版 2024 年的教材为例开展相关研究,探寻“教 - 学 - 评”一致性视角下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实施办法,对于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教- 学- 评”一致性在理论层面所蕴含的意义与范畴

(一)核心概念界定

“教 - 学 - 评”的一致性着重突出教学目标、学习活动以及评价方式这三个方面达成高度的契合状态,其中教学目标如同教学活动的引导航标,精准地明确学生需要实现的学习成效。学习任务按照目标进行规划,给学生创造开展知识探索和能力培育的实际途径。而评价工作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都有所体现,能够核查目标的达成状况,并且对学习任务的有效程度给予反馈。

(二)理论基础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学生掌握知识是在特定情形中自主搭建知识体系,意味着在设计学习任务时,要塑造出真实存在、富有价值的问题情景,进而引领学生依靠探索来达成知识的内化多元智能理论,明确学生在智能方面存在多样的差异,因此学习任务要进行分层设定,以此契合不同学生的学习诉求。与此同时布鲁姆所提出的目标分类理论为教学目标的细致划分,以及评价标准的规划提供理论方面的支撑。

二、针对教材而开展的学习任务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目标导向性原则

依照苏科版教材相关课程标准,紧密结合单元教学目标来规划学习任务,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有理数”这一章节当中,参照“理解有理数的概念,能够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这一具体目标,规划出“生活里的有理数”这一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去收集如家庭收支、气温变化这类数据,并且仔细分析这些数据里的有理数,以此来形象地领会有理数的实际含义以及运算法则。

(二)学情适配性原则

从总体考量初中生的认知程度与数学底子规划难度适宜、梯度妥帖的学习任务,以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的教学情形为例,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谋划“剖析简单函数图像特性”这类基础性质的任务。对于具备更多学习能力的学生安排“借助一次函数处理最优方案挑选问题”这类拓展性质的任务,例如规划校园运动会的物资采买方案,从而让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均能够在任务的推动下取得发展。

(三)评价嵌入性原则

将评价的标准添加到学习任务的设计里面,让学生清晰了解学习的要求以及应当付出努力的方向,以九年级上册“圆”教学为例,设计一项“制作圆形的工艺品,并且讲述其蕴含的数学原理”的任务。与此同时,制定一个涵盖工艺的美观程度、数学原理表述的准确程度等多个方面的评价量表,学生在执行这个任务的进程中,能够对照评价标准开展自我评判并且进行改进。

三、“教- 学- 评”一致性的初中数学学习任务的实施策略

(一)分层次逐步推动任务的落实执行

按照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状况,将学习任务划分成基础、提升、拓展这三个层次,例如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教学期间,基础层次的任务是要求学生能够识别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基础图形。提升层次的任务旨在引导学生

利用相关定理,开展简易的角度计算工作。拓展层次的任务则是设定“设计校园道路的规划方案,以此展现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实际运用”这一内容,从而使得学生在具有层次划分的任务过程中,逐渐深入地实现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二)情境化任务驱动

构建贴合学生日常生活状况的数学情景,激励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欲望。在开展“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学活动之际,选取“校园垃圾分类情况调查”作为情景构思任务,让学生进行数据收集、绘制统计图、分析结果,从而使得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把握数据处理的办法,领悟数学的应用意义。

(三)多元反馈优化学习

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小组互评相互结合起来的多元性评价模式,在“二次函数”的复习课程当中,学生在完成“设计抛物线型喷泉模型”这一任务之后,率先开展自我评估对设计的思路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小组内部的成员彼此开展评价,给出改进的建议。最终教师从数学原理的运用、创新性思维等层面进行总结评价。

四、结论

在“教 - 学 - 评”达成一致这样的视角之下,开展的初中数学学习任务的设计以及落实工作,借助清晰明确的设计准则还有卓有成效的施行策略,达成教学目标、学习任务以及评价办法的有效融合,依据苏科版 2024 教材展开实践的结果显示,此种模式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积极性与实际效果,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得以发展。在未来的教学进程当中,教师需要持续深入地领会并应用“教- 学- 评”的一致性,坚持不懈地优化学习任务的设计以及施行策略,为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增添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赵毅 . 立足任务驱动促进深度学习——基于任务驱动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J].天津教育 ,2024,(15):108-110.

[2] 王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任务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J]. 理科爱好者( 教育教学 ),2020,(04):143+147.

[3] 周小勇 . 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任务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J]. 数学大世界 ( 下旬 ),2018,(1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