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专业多领域协同发展研究
陈庆冬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新津分院 611430
摘要:我们探讨了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专业在教学改革中的实践教学创新与资源共享策略。通过建立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平台,整合空中领航、飞行人员心理健康管理和飞行原理等多个领域的资源,打破学科壁垒,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践学习环境。
关键词:航空学院;飞行技术;教学策略
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飞行技术专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飞行学院在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创新与资源共享的路径,以满足现代航空业对飞行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一、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专业多领域协同发展研究的必要性
(一)保障飞行安全的关键需求
在现代航空飞行中,飞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核心。空中领航技术的精准性直接关系到飞行路线的正确规划与飞行效率,能够有效避免迷航等危险情况;飞行人员心理健康管理则如同稳固飞行团队的基石,良好的心理状态能确保飞行员在复杂多变的飞行环境中保持清晰的判断力和稳定的决策能力,减少因心理压力导致的操作失误;而扎实的飞行原理知识是飞行员操控飞机、应对各种飞行状况的理论基础。
(二)适应现代航空业复杂环境的必然要求
当今航空业发展迅猛,飞行任务日益复杂多样,不仅面临着复杂的气象条件、繁忙的空中交通,还可能遭遇各种突发状况。空中领航需要根据实时的飞行环境灵活调整航路;飞行人员的心理健康管理要应对高强度工作压力、长时间飞行等带来的心理挑战;飞行原理的应用也要结合新型飞机技术、先进的飞行系统进行更新。
(三)提升飞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飞行技术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飞行人才。空中领航、飞行人员心理健康管理和飞行原理是飞行技术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
二、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专业多领域协同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课程体系融合与优化
在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中,课程体系的融合与优化是推动多领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首先,需要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梳理,打破传统课程设置中各学科之间相互孤立的模式,将空中领航、飞行人员心理健康管理和飞行原理等核心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构建一个相互联系、协同发展的课程体系。
在心理健康管理课程方面,应紧密结合飞行任务的实际场景,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分析真实飞行案例中飞行员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如长时间飞行导致的疲劳、复杂气象条件下的紧张情绪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在不同飞行阶段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应对技巧,如心理放松训练、情绪调节方法等,帮助他们在未来的飞行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心理挑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为了进一步强化多领域知识的综合运用,可以设置跨领域的综合课程,如“飞行任务全流程模拟”。在该课程中,利用先进的飞行模拟设备,模拟真实的飞行任务场景。学生需要在模拟环境中综合运用空中领航、飞行原理等多学科知识,完成从飞行前的准备、航路规划,到飞行过程中的操作与决策,以及飞行后的总结评估等一系列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员可以实时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帮助他们提升在复杂飞行任务中多领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这种课程体系的融合与优化,能够为飞行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学习体验,为培养高素质的飞行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师资队伍建设与跨学科合作
在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专业的发展中,师资队伍建设与跨学科合作是实现多领域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为了提升教师在空中领航、飞行人员心理健康管理和飞行原理等多个领域的综合素养,学院应积极组织教师参与跨学科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拓宽教师的知识面,还能让他们接触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理念,从而丰富自身的教学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鼓励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开展合作教学,打破学科界限,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例如,空中领航教师可以与心理健康教师携手合作,共同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他们可以针对飞行学员在领航训练中可能遇到的心理压力和挑战,提前进行干预和引导。通过这种方式,学员在学习领航技能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对于提高飞行训练的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三)实践教学创新与资源共享
在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实践教学创新与资源共享是推动多领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综合性的飞行技术实践教学平台,可以将空中领航、飞行人员心理健康管理和飞行原理等多个领域的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学习环境。
在飞行模拟实验室中,除了传统的飞行操作模拟训练外,还可以增加心理压力测试与调节模块。这一模块能够让学生在模拟飞行过程中实时监测自身心理状态,包括心率、血压、情绪波动等指标。通过专业软件和设备,学生可以接受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训练,例如通过生物反馈技术帮助学生学会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通过虚拟场景模拟帮助学生适应各种突发状况带来的心理冲击。这种心理训练与飞行操作训练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实际飞行中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提高飞行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加强与航空公司的合作,共享飞行训练资源,是实践教学创新的另一重要方面。通过与航空公司的深度合作,可以安排学生到航空公司进行实习,参与实际飞行任务的前期准备、领航规划以及飞行后的心理评估等工作。
三、结语
实践教学创新与资源共享是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建立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平台,整合多领域资源,飞行学院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未来,飞行学院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更多创新实践,为航空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庞朝阳,卢秀红.航空特色类高校辅导员育人路径探析——以山东航空学院飞行学院为例[C]//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24年度学术讨论会暨第十九届广东省中小学校(园)长论坛论文选(四).山东航空学院;,2024:162-165.
[2]顾加强.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校园数据治理问题研究——以江西飞行学院为例[J].互联网周刊,2024,(21):53-55.
[3]李星辰.“三个敬畏”视域下飞行大学生作风建设实践与探索——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J].科学咨询,2024,(21):24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