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的主体结构检测技术应用

作者

彭光宗 

湖南麓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中,主要是以混凝土强度检测、钢筋检测以及楼板厚度检测等检测内容为主,本文还提出完善主体结构检测法律规章、合理选择检测方法等措施,希望为提高主体结构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的应用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主体结构;检测技术

建筑工程结构具有较强的复杂性特征,需要加强对主体结构检测的重视,将其作用发挥出来,所以人员在实施建筑工程质量建筑控制工作时,要保证做好主体结构检测,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妥善处理好各种问题,强调主体结构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以此来保证主体结构检测质量。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主体结构检测的主要内容

1.1混凝土强度检测

混凝土强度检测是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中的重要环节,能准确评定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等级,判断其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为工程质量验收和结构安全性评估提供依据。在检测时,主要使用回弹法和钻芯法,回弹法通过回弹仪弹击混凝土表面,测量回弹值,根据回弹值与混凝土强度的相关关系,推定混凝土的强度,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均匀布置测点,使用回弹仪垂直于测试面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并记录回弹值。钻芯法是指从混凝土结构中钻取芯样,通过对芯样进行抗压试验,直接测定混凝土的实际强度,使用钻芯机在结构上钻取圆柱形芯样,对芯样进行加工处理后,在压力试验机上进行抗压试验[1]。无论利用任何一种方法,检测人员要将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剔除异常数据,根据采用的检测方法和相关标准规范,计算混凝土的推定强度,将推定强度与设计强度等级进行对比,判断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2钢筋检测

(1)钢筋进场检测

主要检查钢筋表面是否有裂纹、结疤、折叠、油污及锈蚀等情况,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否则会严重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按照相关标准,使用卡尺等工具测量钢筋的直径、横肋间距等尺寸参数。检测人员还要做好力学性能试验,拉伸试验测定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等指标,弯曲试验则检验钢筋的弯曲性能,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工程使用要求。

(2)钢筋安装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

检测人员采用钢筋探测仪等设备,检测钢筋在混凝土构件中的位置、间距等,在梁、板等构件中,钢筋的位置直接影响结构的受力性能,如负弯矩钢筋位置过高会使构件的抗裂性能和承载能力下降。

(3)保护层厚度检测

检测人员使用钢筋探测仪,测量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过厚会导致构件有效截面减小,降低承载能力,而过薄则钢筋容易锈蚀,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1.3楼板厚度检测

楼板厚度检测是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保证楼板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检测人员可以利用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特性,通过测量超声波在楼板上下表面之间的传播时间,结合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计算出楼板的厚度。在楼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涂抹适量的耦合剂,将超声波发射换能器和接收换能器分别放置在上下表面对应的位置上,确保两者之间的连线垂直于楼板表面,然后测量超声波的传播时间,根据预先测定的超声波在该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计算楼板厚度[2]。测点应均匀分布在楼板上,避免集中在某一区域,一般在每个房间的四角和中央部位布置测点,对于较大的房间,可适当增加测点数量。测点的间距一般不宜小于200mm,避免相邻测点之间的相互影响,测点应避开钢筋、预埋件等位置,以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加强主体结构检测技术应用的措施

2.1完善主体结构检测法律规章

在现有法律规章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主体结构检测具体涵盖的项目,避免因检测项目不明确导致的监管漏洞,特别是随着建筑技术发展和新材料应用,及时修订检测标准,确保其科学性和时效性。对检测的委托、取样、送检、检测、数据处理等各个环节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和规范,并规定检测报告的格式、内容和签字盖章要求,确保报告信息完整、准确、清晰。同时,建立检测报告的追溯机制,对报告的编制、审核、批准等环节进行记录,便于查询和监管,加强政府部门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质量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检测机构和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3]。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如出具虚假检测报告、超资质范围检测等,明确具体的处罚标准和措施,提高违法成本,除罚款外,还可采取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资质证书、追究刑事责任等手段,以起到威慑作用。

2.2合理选择检测方法

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质量监督中,合理选择检测方法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1选择检测方法时的参考因素

(1)结构类型与特点: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等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其材料特性和受力方式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

(2)检测目的:检测人员明确是否进行常规的质量验收检测,或者针对特定问题进行检测,其中验收检测需按规范要求对主要指标进行全面检测,而损伤鉴定则要重点检测损伤部位及相关影响区域。

(3)检测环境与条件:现场的检测环境和条件,如空间大小、有无障碍物、环境温湿度等,会限制检测方法的使用。

(4)检测成本与效率:不同检测方法的成本和检测效率有所差异,在保证检测质量的前提下根据项目预算和工期要求,选择性价比高、检测速度快的方法。

2.2.2检测方法的选择

(1)混凝土结构

对于一般建筑优先采用回弹法进行大面积快速检测,再结合钻芯法对回弹结果进行修正或对关键部位进行精确检测,当结构表面不平整或存在装饰层时,可考虑超声-回弹综合法。内部缺陷检测采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内部空洞、裂缝等缺陷,对于重要结构或对缺陷定性要求较高时,可结合雷达法进行辅助检测。

(2)钢结构

焊缝检测采用超声波探伤检测焊缝内部缺陷,对于重要焊缝或超声波检测结果不明确的部位,采用射线探伤进行复核,或者通过磁粉探伤或渗透探伤检测焊缝表面缺陷。钢结构构件尺寸与变形检测时,检测人员使用钢尺、卡尺等测量工具检测构件的尺寸,对于大跨度或重要构件的变形检测,可采用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4]。通过取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包括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等,检测钢材的强度、韧性等指标,对于现场无法取样的情况,可采用表面硬度法等非破损方法进行初步评估。

(3)砌体结构

块材与砂浆强度检测中常用的方法有回弹法、贯入法检测砂浆强度,对于块材强度,可采用取样试验或扁顶法等,当需要对砌体结构的整体强度进行评估时,可结合原位轴压法等。墙体裂缝检测时,检测人员采用裂缝观测仪测量裂缝的宽度、长度和深度,对于裂缝发展情况的监测,可使用裂缝计或粘贴应变片等方法。

3结语

主体结构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控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检测人员需要按照规范化流程进行操作,做好主体结构检测,确定检测内容,保证主体结构检测质量,以此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徐博文.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的主体结构检测要点及其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2023,21(08):22-24.

[2]王聪.建筑主体结构检测的常用方法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3,(02):154-156.

[3]徐栋.建筑工程建设中的主体结构检测分析[J].安徽建筑,2022,29(12):176-177.

[4]廖日熙.探讨建筑工程中主体结构检测的效果及主要方法分析[J].居舍,2020,(36):45-46.

作者简介:彭光宗(1989.8 -),男,汉族,本科,湖南长沙,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