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全域研学旅游的创新探索与高质量发展路径

作者

王友国

四川朗科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610041

摘要:随着研学旅游的发展,其现存的问题逐渐显现。本文深入剖析全域研学旅游在多方面的现状,提出综合发展策略,旨在解决现存问题,推动全域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文旅与教育深度融合,助力区域经济增长。

关键词:全域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问题现状;发展策略

在新高考改革、地方文旅产业发展以及教育理念创新的推动下,校外研学成为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对学生成长、文旅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非凡。然而,当前研学旅游行业面临诸多挑战,构建全域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体系迫在眉睫,这对教育与经济的协同发展至关重要。

一、全域研学旅游发展现状剖析

(一)行业规范与保障机制缺失

当前,研学旅游行业的政策法规尚不完善,缺乏明确的规范和指引,这使得研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依据,导致文旅资源难以与教育实现有效整合。同时,安全责任划分模糊不清,责任主体不明确,应急预案缺失,这无疑增加了研学活动的安全隐患。例如,在一些跨区域的研学活动中,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各方往往相互推诿责任,这不仅严重威胁到学生的人身安全,也极大地影响了家长和社会对研学活动的信任度,对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

(二)课程与基地建设滞后

在课程研发方面,研学课程普遍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课程内容未能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科特点以及地方文旅资源优势,这使得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难以有效提升综合素质,同时也未能充分发挥地方文旅资源的教育价值。而在研学基地营地建设上,存在数量不足且设施条件参差不齐的问题。部分基地无法满足多样化的研学需求,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教育链条,这直接限制了实践教育质量的提高,无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研学体验。

(三)专业人才与管理不足

研学导师和服务保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实践能力亟待提升。许多导师缺乏将文旅资源融入教学过程的能力,无法对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在行业管理方面,管理模式陈旧,数字化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应用不足,导致品牌定位与商业模式模糊不清,盈利渠道单一,主要依赖基础收费。此外,行业标准不规范,市场秩序混乱,服务质量良莠不齐,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研学旅游行业的发展。

二、全域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策略

(一)搭建数字化管理与课程创新体系

构建区域校外实践教育管理平台,是全域研学旅游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数字化时代,这一平台如同智慧中枢,能整合各类分散的信息资源,涵盖区域内文博、文旅、文创、文教、文体等多领域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与智能调配,平台可以对研学活动进行全方位管理,从活动策划、组织实施到后续评估,每个环节都能实现精细化把控。在安全保障方面,平台可实时监控研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利用定位技术、风险预警系统,确保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例如,当学生超出预设活动范围或遇到恶劣天气等突发状况时,平台能及时发出警报并提供应对方案。同时,平台还能优化资源配置,根据学校、学生的需求和基地、机构的资源供给,进行精准匹配,避免资源闲置与浪费,实现区域内外资源的高效共享。这不仅提升了研学活动的组织效率,还为学校、学生、家长、基地和机构等各方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为行业规范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课程是研学旅游的灵魂,深入挖掘区域特色,打造符合不同群体需求的课程体系至关重要。以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为例,开发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研学课程,能让学生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在课程设计中,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古老的历史建筑,邀请专业的历史学家进行现场讲解,让学生了解建筑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如剪纸、陶艺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推动区域协同与行业标准化建设

推进区域圈层发展,为研学旅游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立足本地,深入挖掘和利用本地独特的教育、文化和旅游资源,是打造特色研学旅游品牌的关键。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如西安的兵马俑、敦煌的莫高窟等,这些都是宝贵的研学资源。通过整合这些资源,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学线路和活动,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参与,提升地方研学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辐射全国层面,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意义重大。不同地区的研学旅游发展各有优势,通过分享经验和成果,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例如,一些沿海地区在海洋文化研学方面经验丰富,而内陆地区在农耕文化研学上独具特色,双方通过交流合作,可以丰富各自的研学课程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此外,走向世界开展国际交流,有助于提升研学旅游的国际影响力。通过与国际教育机构、旅游企业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吸引更多国际学生参与,推动中国研学旅游走向国际舞台。

(三)强化示范引领与管理模式创新

从主题线路、基地营地、专业人才、管理服务和产教融合五个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能够树立行业标杆,带动整个研学旅游行业水平的提升。精心设计的主题线路,如红色文化研学线路、自然科普研学线路等,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范例,让研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优质的基地营地,在设施建设、教育功能布局等方面展示了高标准,激励其他基地不断改进。专业人才凭借其扎实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为行业人才培养提供示范。高效的管理服务,从活动组织到后勤保障,都能为行业树立服务标准。产教融合的成功案例,则为研学旅游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提供了借鉴。研学旅游机构应积极拥抱数字化时代,创新管理模式。引入数字化管理手段,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机构运营的精准管理,提高运营效率。明确品牌定位,挖掘自身特色,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有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优化商业模式,拓展多元盈利渠道,除了传统的研学服务收费,开发文创产品是一个重要方向。例如,设计具有地方特色和研学主题的文具、纪念品等,既能增加收入,又能宣传地方文化和研学品牌。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构建一系列策略,能够有效解决全域研学旅游行业存在的问题,推动其高质量发展,促进文旅产业与教育行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伟东,徐艳艳.地理研学旅游:探索自然与人文的交融[J].科学之友,2025,(03):143-144.

[2]桑琳洁,张萌,张倩.研学旅行发展历程与演进动向[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5,(06):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