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贺兴伟
衡东县自然资源事务中心 湖南衡阳 421400
摘要: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推动城乡规划理念的实施,而且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基于此,本文结合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的运用原则,提出利用绿色生态原则来促进乡村景观、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展示乡村风貌、完善乡村景观的设计方案等措施,希望为提高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景观;城乡规划;规划设计;应用措施
新时期背景下,城市化进程推进速度一直在不断加快,很多乡村土地被征用,尤其是城市工业化发展形势下,乡村内部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影响。在此基础上,需要根据目前提出的一系列标准要求,实现对城乡的合理规划和设计,将乡村景观合理的应用在实践中,将其整体的应用作用和价值体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对乡村景观的保护力度,而且还可以实现对各种不同类型乡村景观的合理利用,以此来推动乡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1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应用重要性
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乡村景观往往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重要载体,而在规划设计中,保护和传承景观有可以维护社区的认同感和文化多样性。乡村景观规划注重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有利于实现农村的绿色发展,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且还可以减少环境破坏。乡村景观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吸引力,合理规划可以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提供就业机会,同时良好的乡村景观设计可以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这样可以优化农村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可以建设适宜居住和休闲的空间[1]。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景观规划成为了实现农村现代化、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会涉及到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社区建设等多个层面,需要从多个角度着手,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各方面发展进程的有效推进。此外,乡村景观富有自然之美(如图1所示),对于城乡融合和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也有积极影响,能提供放松和回归自然的机会,是实现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多维度协调发展的核心要素。
2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2.1开放性原则
在针对城乡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其设计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其整个设计结果难免会受到各种因素条件的限制影响。所以在现阶段城乡规划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要求,遵循开放性的原则,实现对乡村景观的合理利用。同时还要将各种元素全部都融合在一起,并根据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特点,对各种不同类型、方法等进行合理利用,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乡村景观的科学合理的开发,同时还可以形成对景观的有效保护,以此来提高乡村资源的整体利用率。
2.2因地制宜原则
在城乡规划设计环节,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强调乡村景观的利用价值,设计人员需要将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放在首要位置上,从不同的角度着手分析乡村地貌以及景观特色,对城乡规划设计中的要点、难点等进行分析[2]。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自然景观的有效保护,而且还可以实现对其合理的改造和升级,更要满足城乡规划未来的整体发展趋势,实现城乡规划设计效益的稳定增长。
2.3地域性、历史性原则
将乡村景观作为城乡规划设计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体现出整体规划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而且还可以强调地域性以及历史性等基本原则。由于乡村景观本身属于相对比较独特的资源,所以要根据实际要求,对当地历史资源等进行不断深入挖掘,促使乡村景观与城乡规划之间可以实现有效的契合,这样不仅可以将乡村的乡土气息发挥出来,而且还可以结合乡村发展的优势特点,强调资源保护意识的基础上,有利于规避各种不合理的开发问题。
3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特点
3.1生态性特征
结合乡村自然景观现状,其中可以体现出生态性特征,自然景观在整个乡村景观中一直以来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虽然乡村景观已经经历过漫长的演变和发展,但是仍然可以保持绿色自然环境独有的特色。自然环境乡村景观相互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更为重要的是与人们的生存环境、生产活动等各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联系。由此可以看出,乡村生态环境的建设质量,对人们自身的居住环境会产生相对比较明显的影响[1]。所以,为了对生态环境整体质量进行不断的改善和优化,促使乡村多样化的人文活动能够得到有效推进,要将乡村景观自身的生态性特征充分发挥出来。
3.2地域性特征
由于各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区位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性,同时还很容易受到气候条件以及当地习俗等各种不同类型因素条件的影响,各区域发展与城市化建设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也相对比较明显。所以要结合实际情况,将相对比较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充分发挥出来,另外,由于地域性特征自身具有一定的优势特点,所以各区域在城乡共同发展中,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将不同地域特色以及魅力充分发挥出来。
4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措施
4.1利用绿色生态原则来促进乡村景观
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绿色生态原则对于乡村景观的提升至关重要,需要尊重并保护当地的自然资源,如湿地、森林、农田和生物多样性,并设置生态保护区,实施水源地保护,减少土地开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如图2所示)。
与此同时,推广节能型住宅、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设施等绿色建筑技术,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而且还可以提高能源效率,同时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倡循环农业和农作物多样性,以此来保护土壤健康。还要鼓励步行、骑行或公共交通,减少机动车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建设绿色道路和非机动车道,遵循自然规律,设计景观时融入当地气候、地形和植被,打造人性化的公共空间,增强居民对自然的亲近感[3]。此外,实施节水措施,如雨水花园、渗透式排水系统以及合理利用再生水,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通过规划将生态教育融入乡村生活,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还要构建生态走廊和绿色连接线,连接乡村和城市,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连通性。在此基础上,将绿色生态原则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体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提升乡村的环境质量,而且还可以推动乡村经济的绿色转型,为村民创造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4.2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城乡规划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乡村景观的塑造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深入调研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以及实际需求,保证设计方案能满足他们的日常活动和舒适生活,还要设计社区中心、休闲娱乐、健身路径等公共设施,方便居民使用,有利于提升生活质量。此外,合理的空间布局要考虑老年人活动区、儿童游乐设施、无障碍通道等不同年龄层和特殊群体的需求,尊重和保留乡村的乡土建筑、传统工艺等独特文化元素,使其成为社区身份认同的一部分。更加要注重绿化和通风,提供宜人的微气候,减少噪音污染,创建宁静和谐的居住环境,鼓励社区活动和邻里交流,比如设置开放式绿地、公共艺术装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际交往。结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等诸多因素条件,设计能适应气候变化和降低能耗的住房,提高居民的绿色生活意识,通过规划和活动,提升居民对环境保护和社区治理的参与度,促使其成为社区发展的积极力量[4]。基于此,城乡规划设计在关注乡村景观的同时,始终将人作为核心,保证设计方案的美观性、实用性,真正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4.3展示乡村风貌
在城乡规划设计中,强调乡村的乡土建筑风格、传统农耕文化符号、地方材料的运用等地理特点,保持独特的乡村肌理,并保护和修复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传统村落、耕读文化场所,使其成为展示乡村风貌的重要载体。在景观设计时要尊重并利用原有的山水、农田、树林等自然资源,打造具有田园诗情的景致,将菜园、果园、稻田等农业元素融入景观,让游人能够体验到农耕文化的乐趣。同时设计有特色的村庄、集市、手工艺工坊,以便反映村民日常生活和社区活动场景,或者设置雕塑、标志牌、指示牌等小品,这样有利于增强乡村自身的识别度[5]。此外,注重绿色植被的布局,营造宜居的生态环境,或者设立乡村音乐节、艺术节等活动场地,推广本地民俗文化,使游客在参与中体验乡村风貌。通过打造具有代表性的观景台、民宿等,可以引导游客了解和欣赏乡村特色,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到规划和维护中,让其成为乡村风貌的守护者和传播者,这样不仅可以生动展现出乡村独特的风貌,让乡村景观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现代活力,而且还可以成为城市与乡村连接的重要纽带。
4.4完善乡村景观的设计方案
为完善乡村景观设计方案,需要深入了解乡村的历史、文化和居民需求,保证设计方案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理念,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同时合理规划居住区、农业生产区、公共服务设施和休闲娱乐区,促使各功能区相互支持,这样可以提升生活品质,还要结合地域特色,保留或恢复传统的石板路、青砖白墙等建筑元素,以便体现乡村的独特韵味。此外,将景观设计与农田、河流、山丘等自然要素有机融合,形成连续的视觉景观,并设计活动公共空间,增强社区凝聚力,或者策划各类文化活动和节日庆典,这样不仅可以激发社区活力,而且还可以增强游客体验。尤其是在新时期背景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可以通过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管理,积极引进智慧农业系统,这样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作为游客信息查询平台[6]。另外,设计教育和解说设施,让游客在游玩过程中了解乡村文化,提升游客的参与度,还要定期评估和调整设计方案,根据实际效果进行优化,保证方案的持续有效性和适应性。基于此,对乡村景观设计方案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时,要以整体性和功能性为核心,兼顾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融合,并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此来提高城乡规划设计水平。
4.5系统性规划绿色景观
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系统性规划绿色景观需要明确绿色景观的目标,包括生态修复、节能减排、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旅游业发展等,对当地气候、土壤、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适宜的植物种类和布局。根据生态环境的不同,将乡村划分为水源保护区、农田保护区、林地恢复区等不同的生态区域,分别制定不同的景观设计策略。还要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绿色屋顶和墙壁等绿色基础设施,这样可以提高雨水处理能力和空气净化效果,选用本土耐旱、耐寒或适应当地气候的植物,实现景观美感与生态保护的双重效益。此外,道路设计应考虑步行和自行车道的设置,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提供宜人的步行空间,推广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将农田景观与绿色景观相结合,形成具有教育意义的绿色景观系统。通过绿色建筑设计和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降低碳排放,打造低碳乡村,建立绿色景观管理机制,定期进行维护与更新,保证景观的长期健康,同时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到绿色景观的规划和管理中,提高其对环保的认识,这样可以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基于此,只有实现系统性的规划,才能够促使乡村规划设计时可以提升其美观性和生态价值,为居民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以此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
4.6提升景观观赏价值
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要想提升景观观赏价值,需要挖掘和保护乡村的传统村落、农耕文化、民间艺术等独特历史文化遗产,将这些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促使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这样不仅可以体验到浓厚的文化氛围,而且还可以增强观赏的价值。同时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通过科学规划,保留并恢复农田、湿地、林地等自然生态,构建绿色休闲空间,提升环境的美观性和亲和力。此外,精心设计观景台、步行道、小桥流水等景观节点,这些设施既满足功能需求,又能成为视觉焦点,增强景观的吸引力,还要推广现代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方式,如田园风光、花卉观赏区、特色果蔬园等,让游客参与其中,增强互动性和教育性[7]。根据不同季节调整景观设计,比如春季的花海、夏季的绿意盎然、秋季的丰收景象、冬季的雪景,丰富景观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关注居民的生活需求,设计舒适的公共空间,如休息区、运动设施等,提升景观使用的便利性和居民的生活品质。因此,必须保护好当地流传的历史文化来提升景观的观赏价值。与此同时,针对人员居住密集的区域,可通过各种娱乐性场所的建设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而达到绿化整体空间的目的。同时,各地还需将气候特征考虑在内,唯有选取适当的景观植物,才能提升其存活率,继而在彰显植被观赏价值的同时避免经济浪费,另外,鼓励当地社区参与规划过程,提升居民对景观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共同维护和提升景观质量,由此可以看出,城乡规划设计不仅可以提升乡村景观的观赏价值,而且还能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5结语
新时期背景下,城市化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对城乡规划设计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当前城乡规划设计提出的基本要求,需要将乡村景观合理的应用在其中,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还可以满足实际要求。同时在城乡规划设计时,还要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等基本原则,体现出当地的景观特色,提高居民对景观的重视,加强对乡村景观的保护力度。基于此,设计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化的流程和标准,将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作用发挥出来,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而且还可以避免对乡村原本生态的破坏,以此来实现城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高凯,龚政,龙雨丹,等.风景园林学视野下的乡村景观研究进展[J].园林,2022,39(10):72-78.
[2]闫子玄.乡村景观发展的演变——以桂北地区为例[J].中国林副特产,2021,(05):78-79+84.
[3]任子轩.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初探[J].大众标准化,2021,(10):146-148.
[4]杜璐,刘严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美丽乡村景观设计重构——以渔村为例[J].现代园艺,2021,44(08):50-51.
[5]洪苗,张希.VR技术在城乡规划领域应用现状和展望[J].建筑与文化,2021,(03):36-37.
[6]王巍.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分析[J].房地产世界,2020,(18):47-48.
[7]徐丽平.试论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居舍,2020,(05):118.
作者简介:贺兴伟(1974.11)男,汉族,湖南衡阳,本科,工程师,从事城乡规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