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造价优化管理研究

作者

李洁玉 

郴州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绿色是新时代美丽城市建设的底色,持续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建设高品质生态环境已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园林绿化因其特有的生态性、艺术性和功能性,是融合了多学科的非标准化建设,造价管理难度比传统工程更大。本文简要探讨了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的特点、主要影响因素、各阶段造价控制措施,以及节约型园林理念的运用,并结合郴州迎旅发大会绿化建设实际案例分析了造价优化措施的运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全过程造价管理;造价优化;造价控制;节约型园林

一、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的特点

园林绿化工程造价受地域条件、设计方案、管理水平、政策要求等影响,与建筑、市政、公路等传统工程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地域性和独特性。园林绿化需整合生态修复、园艺设计、智能监测等多领域技术,且养护费用在全生命周期内持续支出占比高出其他行业许多。传统工程多采用标准化构配件,而园林绿化工程中,定制化景观(如垂直绿化花架、景观小品)加工费支出较高。苗木价格受市场供需影响显著,波动较大,运输成本高。环保政策、绿地率指标等政策因素也直接影响预算。受地质条件与气候制约、极端天气影响还有可能触发额外修复成本。例如,2022年7月湖南地区经历了极端干旱天气,高温时间长、降雨少、河湖水位低、蒸发量大,全省启动抗旱IV级应急响应,时长近4个月,给园林行业造成了重大创伤。

二、影响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2.1 设计方案的影响

2.1.1园林绿化需要根据当地的文化、场地条件、用户需求、资金预算等进行设计,通过空间布局、植物配置、材料选型等要素,对工程造价产生系统性影响。设计阶段直接决定了工程项目的总体造价,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运用节约型园林设计理念,控制园林绿化建设项目总成本,是当前经济形势下的迫切要求及发展目标。

2.1.2目前现状是多数设计人员缺少成本控制意识,有些设计师片面追求景观的形式美,对造价缺少概念,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有些设计师缺少对项目现场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土壤成分的深入了解,盲目设计造成设计与施工脱节,致使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风险加大,工程造价提高,甚者还可能引发工程安全事故。

2.1.3在植物配置上,有些设计人员追求新奇品种的运用,并不适合本土生长,虽然当时景观效果好,但后期维护及更换成本相当高。

2.2管理水平的影响

项目管理水平对造价的影响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其核心作用在于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规范流程、强化风险管控等手段,实现成本控制目标。从目前的现状来看,项目管理人员多数将重点放在施工上,忽视了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致使整体造价管理效率低下,造价控制的措施很难落实到位。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以下影响工程造价的问题:(1)可行性研究深度不足,项目定位模糊导致后期频繁调整方案。(2)投资估算、招标工程量清单编制存在缺陷,有缺项、漏项等情况。(3)设计变更频繁,限额设计执行不到位。(4)进度延误导致人工、机械租赁等成本增加,赶工措施引发额外费用。(5)材料价格波动影响造价。(6)隐蔽工程验收不严导致后期维修费用增加。(7)施工组织不合理,造成窝工、返工。(8)合同条款存在漏洞。(9)验收资料不全导致审计受阻,如隐蔽工程无影像记录。(10)争议解决机制缺失。

三、园林绿化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措施

3.1立项阶段造价控制

立项阶段是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后续阶段中造价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必要的准备。建设单位应当格外重视立项环节,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及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等,明确绿化工程的功能定位,如生态修复、景观提升或防灾避险等,避免过度设计。委托专业机构开展生态效益评估和经济效益测算,确保项目投资回报率。

3.2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3.2.1在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有两种造价控制方式,一种是标准造价控制设计,通过制定统一的设计标准、规范和技术参数,实现工程造价的系统性控制,其核心是通过标准化减少设计过程中的个性化差异,降低因设计随意性导致的成本波动。另一种是限额造价控制设计,以项目投资估算为上限,将造价目标分解到各设计专业和子项,通过动态监控确保不突破总限额。标准造价控制设计侧重通过技术标准化实现成本控制的规范化,限额造价控制设计则强调目标导向的精细化管理,两者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应协同应用。以标准造价指标为基础设定限额,通过限额管理推动标准化落地,最终实现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双重保障,构建 “标准+限额”的复合型造价控制体系。

3.2.2建立多方案比选机制,充分考虑到每个设计方案的景观效益、经济效益,通过总成本比较,选择技术上最合理的设计方案。通过苗木品种选择、配置模式、种植密度等要素,因地制宜,优化设计方案。重点推广 BIM+AI 协同设计、海绵城市技术、装配式绿化系统,并建立全生命周期成本考核机制,推动行业向精细化设计转型。

3.3招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招标阶段造价控制需从招标文件编制、清单管理、评标方法、合同设计等多维度切入,重点防范不平衡报价、合同漏洞等风险。

3.3.1清单及招标文件编制

园林绿化工程招标工程量清单是施工企业进行报价的依据,业主应当聘请专业机构编制招标工程量清单,确保工程量清单清晰、完整、准确,避免出现缺项、漏项的情况,减少业主方损失。同时,结合项目具体情况科学编制园林绿化工程招标文件,合理制定项目采购需求,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后期可能出现的合同纠纷,有效降低索赔率。

3.3.2评标方法的选择

3.3.2.1园林绿化工程评标应遵循 “技术方案可行、报价合理、风险可控”原则。常见的评标方法有综合评分法和最低评标价法。目前项目招标使用最多的是“最低评标价法”,这也导致招投标过程中经常出现恶性竞争问题。因此在招投标阶段必须要对最低投标价格与工程成本价格进行综合比较,避免恶意低价中标,影响项目的实施质量。建议优先采用综合评分法,对技术参数设置量化指标,同时借助数字化工具提升评标效率。通过设置满足项目实际需求的评标标准和风险防控措施,可有效平衡工程造价与工程质量,实现项目价值最大化。

3.3.2.2重点防范不平衡报价,构建“预防-识别-约束”的全流程管控体系。在招标文件中细化招标清单,设置单价限制。引入数字化工具,强化评标环节的单价分析。动态监控施工,设置调价与担保机制。通过多维度措施,可有效遏制投标人利用不平衡报价获取不当利益,保障园林绿化工程造价合的理性与项目效益。

3.3.3合同管理

工程合同分为单价合同、总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需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合同类型。园林绿化工程常见的合同漏洞类型及解决方法有:(1)价格条款模糊,单价包干或总价包干未明确包含范围,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未约定调整机制,导致结算争议。对此可以细化价格条款,采用“固定单价+风险预警”模式,约定主材价格波动超过5%时的调整机制。(2)变更管理缺失,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减的审批流程、计价标准未细化,易导致“低价中标、高价结算”。对此可以强化变更控制,建立“三级变更审批”制度。(3)验收标准不明确,植物存活率、景观效果等关键指标缺乏量化标准,验收流于形式。对此可以量化验收标准,在合同中明确苗木成活率比例,引入“三维扫描+AI识别”技术,对植物覆盖率、树形完整度等指标进行数字化验收。(4)养护责任划分不清,养护期时长、费用承担、病虫害防治责任未细化,后期维护成本纠纷频发。对此可以采取动态养护管理,实行“分段养护付费”。(5)风险分担不合理,极端天气、政策变化等不可抗力的损失承担未约定,或风险转移条款显失公平。对此可以购买“工程一切险+植物损坏险”,约定不可抗力损失由保险公司赔付,超出部分业主与承包商可约定各自分担的比例。

3.4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3.4.1工程项目施工过程需要建设单位进行严格监督,不断扩大项目监督的范围。项目管理人员应当与监理人员、施工人员之间增加交流的频率,将施工过程中出现盲目施工行为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通过有效的监管措施,可以避免出现返工问题,将质量问题扼杀在萌芽的阶段,保证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效果。

3.4.2加强设计变更管理,推行“设计变更预控清单”,设置变更率红线。在设计阶段强化前期调研与BIM协同,减少变更根源。审批阶段严格实行分级审批与成本测算,确保变更的必要性。实施阶段规范流程与台账管理,动态监控造价影响。合同阶段明确责任条款与激励机制,约束各方行为。通过全链条、全流程管控,可有效降低变更发生率,控制其对造价产生的影响,显著提升园林绿化工程变更管理水平。

3.5竣工阶段造价控制

园林绿化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整个项目造价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项目最终的成本核算和投资效益。竣工阶段造价控制主要有以下控制措施:(1)建立竣工资料清单,逐项核对竣工图、变更签证、隐蔽工程记录、材料检测报告等文件,确保签章齐全、数据可追溯。(2)重点审查设计变更审批流程是否合规,变更内容是否与现场情况一致。(3)采用无人机测绘、三维建模等技术手段,对绿化面积、地形改造、园建铺装等工程量进行复核,减少人工测量误差。(4)建立“现场测量-影像留存-多方签字”的验收流程,对争议区域进行标记存档。(5)对土壤改良、排水系统等隐蔽工程,依据施工日志与检测报告双重验证,确保符合设计要求。(6)比对预结算工程量差异,重点审查超量5%以上的分项工程。(7)建立主材价格动态数据库,核查结算价与施工期市场价的偏离度,对异常波动材料要求提供采购凭证。(8)设立争议问题台账,明确责任方与处理时限。例如,对设计变更导致的造价增加,需设计单位出具书面说明并经甲方确认。引入造价咨询专家库,对重大争议事项提供第三方评估意见。(9)建立“验收-审计-支付”闭环流程,设置结算支付前的合规性审查节点,确保无未决纠纷、无超付风险。

四、“节约型园林理念”在优化造价方面的运用

节约型园林建设需从规划设计、材料选用、施工管理到后期维护全流程统筹,其造价优化并非单纯“降成本”,而是通过生态设计减少资源消耗、本土化材料降低供应链成本、高效施工避免浪费、低维护模式减少长期支出,最终实现“前期投入合理、后期消耗低廉、生态效益显著”的可持续目标。以下是具体措施:

4.1规划设计阶段:科学布局与生态优先

明确园林核心功能,避免过度追求“大而全”,减少冗余设施(如非必要的硬质铺装、复杂水景)。植物选择方面优先使用本地适生植物,降低跨区域引种的运输、驯化及死亡补植成本。选用本地石材、竹木、乡土建材(如青砖、陶瓦),降低材料采购与运输费用,同时体现地域特色。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如保留原有水系、微地形),减少土方开挖与回填成本。结合雨水花园、生态滞留池等技术,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降低灌溉与排水系统造价。引入太阳能照明、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设施,减少后期电力消耗成本。预留弹性改造空间,避免短期重复改造(如可替换的模块化景观小品、可升级的植物群落),减少拆除重建损耗。

4.2材料与技术应用:循环利用与标准化

利用绿色建材与废旧资源,推广再生材料(如再生混凝土、废旧木材加工的景观铺装、金属废料制作的雕塑),降低新材料采购成本,同时符合环保要求。采用预制化、模块化构件(如预制混凝土花池、成品景观廊架),减少现场加工损耗,提高施工效率。平衡材料性价比与耐用性,避免盲目追求“高端”材料(如进口石材、稀有苗木),在重点区域使用高品质材料,次要区域选用经济适用型材料。选择耐候性强、易维护的材料,减少后期更换与维修成本。

4.3施工管理阶段:高效组织与细节把控

利用 BIM 技术进行施工模拟,提前发现管线冲突、地形误差等问题,减少返工损耗。合理安排工序,避免多工种交叉作业导致的效率低下。实施“土方平衡”策略,现场开挖土方优先用于地形塑造,减少外运费用。废土渣用于铺设路基或填埋,降低废弃物处理成本。

4.4后期维护阶段:低耗养护与智能化

构建低维护景观,植物配置以“低养护”品种为主(如耐旱草本、抗病虫害乔木),减少灌溉、修剪、施肥频率。采用自然式种植,避免规则式绿篱、模纹花坛的高频人工维护成本。简化硬质景观维护,如选择抗污染的铺装材料,减少清洗频率。水体设计优先采用生态驳岸与循环水处理系统,降低水质净化成本。采用乡土树种+复层种植+智能养护的组合方案,在一些精细化管理区域,通过智慧灌溉系统,安装土壤湿度传感器,也可以实现精准灌溉,减少养护费用。

五、典型案例分析

5.1郴州市作为2023年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举办地,以“山水画卷·郴州相见”为核心理念,通过全域生态修复、景观品质提升与智慧技术赋能,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多维突破。郴州市城区道路绿化提质,采用“疏林草地+特色花境”的植物设计形式,打造旅发大会5条精品线路。重要路段保留长势较好乔木,增加彩叶树种,对长势差的树木进行清理,对密度较大的乔木区域进行梳减,中层灌木及地被进行清理移植,下层补种红檵木、杜鹃、红叶石楠、麦冬草等低成本易维护的灌木和地被,形成简洁、通透的道路景观。非关键路段采用“地被整形补植”形式,清除杂乱、长势不好的地被,补植与现有地被相同品种的植物,形成色块统一、整洁有序的道路景观。地被整形补植部分总投入850万元,补植面积73281㎡,绿化改造单方造价仅116元/㎡,用最少的投入,实现了景观效益的最大化。

5.2城区绿心绿道提质项目以“经济节约、公益优先、增花添彩”为原则。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利用公园现有苗木,对公园、道路郁闭度高、配置杂乱、景观较差的绿地进行移植规整,最大程度保留和利用场地内原有树木,节省了项目造价。在公园、广场铺装翻新改造过程中,对一些能重复利用的铺装,进行保护性拆除、重复利用,减少了主材的支出。北湖公园水杉林提质,在保护水杉的同时,对游道、踏步进行改造,优化增加活动空间,解决了此前人多热闹时拥挤的问题,并利用现有高差,增设台阶式防腐木坐凳,让市民可以坐下来休息、赏景,提升了舒适感。对爱莲湖公园、北湖公园和五岭广场一些重要节点进行增花添彩,打造长效花境,既节省了时令花卉更换的投入,也提升了整体景观效果。施工管理过程中业主紧跟项目现场,严格把关,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避免了反复施工造成的工程成本增加。

六、结论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造价优化是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的核心路径。通过实施造价优化策略,不仅能够保证园林绿化项目质量和景观效果,还能有效降低项目成本,推动节约型园林建设,促进园林绿化行业的精细化、可持续化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理念的更新,园林绿化造价优化仍有广阔的研究和实践空间,如引入智能化管理手段、加强对绿色环保材料的应用等,以进一步实现园林绿化项目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作者简介:李洁玉(1990.7-),女,汉族,湖南郴州,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绿化全过程造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