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元素对群文舞蹈创作中的体现探讨
邬子萱
建德市文化馆 311600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随着文化多样性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变得尤为重要。群文舞蹈作为非遗传承的载体,不仅展示了特定地域的民族特色,还能通过艺术表现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非遗文化。如何将非遗元素有机融入到群文舞蹈创作中,成为当前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探讨非遗元素在群文舞蹈中的体现策略及其创新路径,以期为舞蹈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非遗元素;群文舞蹈;创作
随着文化传承意识的提高,非遗元素越来越受到关注,群文舞蹈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不仅承载了历史记忆,还在继承和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现代舞蹈创作中,如何准确、有效地融入非遗元素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仍然是舞蹈艺术创作中的挑战[1]。对此,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学者开始探索非遗元素在群文舞蹈创作中的运用及其文化传递的方式。
一、群文舞蹈特点
1.团队协调与集体表现
群文舞蹈的最大特点是强调集体协调与合作,通过多人共同表演,展示集体力量。舞蹈动作的设计需要高度的同步性和一致性,舞者之间的默契配合至关重要。不同队形的变换和群体动作的统一,不仅表现出舞者之间的协作精神,还能增强整体的视觉冲击力,使表演更具感染力。
2.文化融合与情感表达
群文舞蹈常结合地域文化和民俗元素,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动作设计、音乐节奏和服饰等方面,舞蹈往往融入地方特色,具有浓厚的文化传承性。此外,群文舞蹈通过集体的表现形式,能够传递特定的情感或主题,深化观众的情感体验,使观众更加投入到表演中。
二、非遗元素对群文舞蹈创作的体现策略
1.舞蹈艺术形态体现
非遗元素在群文舞蹈创作中,通过独特的舞蹈动作、步伐和姿态得以体现。舞蹈中的传统动作形式、舞蹈语言和表现方式多源自民间艺术和传统技艺,如民俗舞蹈的步法、手势以及特殊的身体表现方式,传达特定的文化情感。通过对这些传统形态的重现与创新,群文舞蹈可以展现地域性和历史性的艺术风貌。
2.舞蹈作品内涵体现
非遗元素的融入为群文舞蹈作品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舞蹈作品通过展现地方传统、民间故事或历史传说,传递了深厚的文化情感和价值观。通过舞蹈的表现,非遗元素不仅传递了文化的记忆,也启发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理解,使作品更加具有教育意义和时代价值。
3.舞蹈创作文化体现
群文舞蹈创作中对非遗元素的融入,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舞蹈作品往往将特定的民俗、风土人情和历史背景融入其中,传递了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与活力[2]。通过现代舞蹈的表现形式,非遗文化不仅得以保存,还能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向观众展示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4.舞蹈精神素养体现
非遗元素在群文舞蹈创作中的体现,不仅是外在的形式表现,更重要的是通过舞蹈传递精神与价值。非遗舞蹈往往承载着劳动精神、团结协作、坚韧不拔等精神价值,舞者通过肢体语言诠释这些精神内涵,增强观众对精神文化的认同和感悟。通过这种精神的传承,非遗元素不仅丰富了舞蹈作品,也提升了观众的文化素养。
三、非遗元素在群文舞蹈创作中的体现方式
1.提高舞蹈文化传承保护力度
通过加强舞蹈作品中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递,可以让非遗文化在舞蹈创作中得以真正体现。这不仅涉及到舞蹈本身的技术层面,还包括传统文化的知识普及和文化认同的培育。提升传统舞蹈文化的保护意识,关注舞蹈细节中的文化精髓,可以帮助避免非遗元素在创作过程中流失或误解。
在群文舞蹈创作中,结合地方戏曲和民间舞蹈的精髓,可以通过舞蹈培训和文化研究来提高传承保护力度。例如,某地区的民族舞蹈中有着特定的脚步与手势,这些细节可以通过地方文化研究与现代舞蹈艺术结合,确保传统文化元素不被遗忘,创造具有当代特色的传统舞蹈作品。
2.提升舞蹈创作非遗传承意识
舞蹈创作不仅需要表现美学和艺术感知,更需要具有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的传递。因此,创作人员应深入了解非遗文化,感受其中的历史沉淀与精神寄托,从而在创作过程中自觉地融入传统元素,保持舞蹈作品的历史真实性和文化传承性。
例如,在创作某传统节庆舞蹈时,舞蹈编排者通过调研与当地民众的访谈,深刻理解该舞蹈背后的民间故事、节令活动与情感寄托。在编排舞蹈时,编导刻意加入当地特色的手势和姿态,使得舞蹈不仅符合艺术创作的要求,也真实再现了非遗文化的传统形式和内涵。这样,舞蹈作品便具备了更深的文化认同和艺术价值。
3.加大非遗元素在群文舞蹈的忠实再现
在创作过程中,编导应遵循非遗元素的原有形态,不轻易改变其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忠实再现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舞蹈原始的情感和象征意义,以避免过多的现代化解读扭曲其文化价值。通过严格的舞蹈动作训练和艺术还原,确保非遗文化的精髓能够得以传递。
在创作传统的舞龙舞狮表演时,舞蹈团队应该严格还原龙狮舞中的经典动作,如狮头的挥动和舞者脚步的协调,确保这些舞蹈元素在新的创作中不失其传统内涵。例如,某舞蹈作品采用舞龙作为主题时,团队注重保持传统动作的同时,融入现代技术手段,展示龙舞的独特气势,同时忠实保留了原有的民间艺术魅力。
4.创新非遗元素在舞蹈创作的体现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可以通过现代艺术手段、舞蹈技巧与表现形式的创新,将非遗元素赋予新的生命力。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舞蹈动作和编排上,还可以通过音效、服饰、舞美等多方面的创新展现非遗文化的现代风貌。通过创新,非遗文化能够在现代观众中引起共鸣,发挥其独特的艺术与文化价值。
在某现代舞蹈创作中,编舞者选择将传统的伞舞与现代街舞元素相结合,既保持了伞舞的传统风貌,也通过快节奏的动作和多变的舞台布景增添了现代感。通过这种创新的形式,不仅保留了伞舞的文化特色,还使其更符合当代观众的欣赏口味,增强了非遗元素的吸引力与传播力。
结语
综上所述,非遗元素在群文舞蹈创作中的融入,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更是对现代舞蹈艺术的一种创新与再生。在舞蹈艺术形态、作品内涵、创作文化和精神素养等方面的体现,展示了非遗元素与群文舞蹈的深度融合。通过提升非遗传承意识、创新创作方式以及忠实地再现非遗文化,群文舞蹈能够更好地传递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为现代社会注入更多文化自信与艺术活力。
参考文献:
[1]杨冰.非遗舞蹈元素对群文舞蹈创作的影响体现[J].戏剧之家, 2024(30).
[2]黄雪."非遗"舞蹈元素对群文舞蹈价值提升的影响[J].中文信息, 2023(2):26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