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后平价时代集中式光伏项目开发造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控制

作者

杨杰

国家电投集团江西电力有限公司罗湾水电厂 江西宜春 33060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光伏组件制造成本持续下降与发电效率稳步提升,光伏发电已逐步具备与常规能源竞争的能力,并在多个省份实现平价乃至低价上网,“补贴退坡”成为行业发展的常态标志。进入“后平价时代”后,集中式光伏项目的投资模式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其经济回报愈发依赖项目本身的技术先进性与成本控制水平。在不再享受财政补贴的情形下,系统初投资成为决定光伏项目能否盈利的关键,而造价构成中各类成本因素的叠加,对投资决策与运维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1 后平价时代集中式光伏项目开发造价意义

1.1 提高集中式光伏项目的经济效益

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目标达成,国家补贴渐次退坡,在此情形之下,集中式光伏项目的盈利只能依靠市场化电价和系统发电效率,项目开发造价的高低便会径直左右其经济回报率与资本回收期,如果能够有效地调控项目开发造价,那么在不扩充发电侧收益的情况下,可以大幅缩减度电成本,优化单位投资回报率,进而优化项目在电力现货交易,电力直接购售以及绿色电力市场上的竞争力。特别是在土地租金上涨、原材料价格不停波动,融资环境日益收紧,在此类诸多压力之下,精准找到造价形成的要素,并采取系统的控制措施,这已经是改良集中式光伏电站经济效益的切实途径,而且,合理的造价控制有益于改善资源调配情况,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给企业带来更多的项目机遇,从而进一步增添光伏投资规模并扩充市场份额。

1.2 促进光伏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后平价时代,光伏行业的发展正从政策推动转为市场推动,开发造价成了衡量该行业健康状况和市场成熟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有效地管理集中式光伏项目开发造价,既能改善单个项目的投资可行性,又能加强其运行稳定性,而且可以推动行业内的技术发展,改良经营模式,促使产业链协同发展,这样就能创建起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在产业层面上,合理控制造价会使得设备制造商,施工单位以及运维服务商持续改进效率并削减成本,有益于推动光伏产业链整体削减成本,提升效益,达成从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智能型增长的转变。

2. 后平价时代集中式光伏项目造价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光伏组件成本

光伏组件是集中式光伏电站系统的核心设备,其成本在项目总投资中的比重最大,会直接左右整体造价,步入后平价时代之后,即便组件制造技术一直在发展,单瓦成本逐年减小,但由于受到全球原材料价格波动,硅料供求不均衡以及贸易政策干扰等因素的影响,组件价格还是会出现阶段性回升情况,这就给项目开发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不同技术路线的组件在成本和发电效率之间的取舍也是开发决策时着重考虑的方面,PERC,TOPCon,HJT 这些高效组件,它们虽能提升系统发电量,不过也存在起初采购成本较高,系统适配较为繁杂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大了项目成本的波动幅度。

2.2 土地与场地成本

集中式光伏项目对场地面积和日照资源的要求比较高,到了后平价时代,想要获取优质土地资源变得格外困难,土地成本成了左右项目布局以及成本控制的重要因素。土地政策慢慢收紧,能拿来开发的荒滩和未利用地越来越少,这种情况下,项目一般要通过租赁或者综合利用之类的途径来得到建设用地,这么做就会带来土地租金,征地费用,补偿开支等一连串的成本压力,不同的地形地貌会影响项目基础设施的建造,这也会直接影响到造价高低,比如在山地,丘陵这样复杂的地形上开展场地平整,基础加固以及修筑道路,其花费远远高于在平原地区。

2.3 设备采购与安装费用

设备采购与安装费用包含逆变器,汇流箱,支架,电缆,电气控制系统以及检测设备等众多环节,这是集中式光伏项目总成本的关键形成部分,它受到技术复杂性,整合水平,施工条件和运维标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步入后平价时代之后,对设备性能的需求不断增长,为达成高效发电和稳定运行的目的,项目方大多采纳智能化,集中化程度更高的系统整合方案,尽管这样做有益于优化全生命时段的运行效率,可是却使得最初采购和安装阶段的成本明显增多 [1]。

3. 后平价时代集中式光伏项目开发的造价控制策略

3.1 推进高效组件技术应用与供应链优化

要想有效地控制光伏组件成本,项目单位关键要大力推进高效组件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创建多元且稳定的供应链体系,从组件技术方面来说,应当优先选择像 N 型电池,TOPCon 或者异质结之类的新型高效组件,它们具有更高的转换效率,更低的衰减率,这样就能在单位面积上取得更高的发电效率,削减系统成本和土地占用量,通过改良系统设计,融入跟踪支架以及智能逆变器技术,可以进一步加强组件的整体输出能力,从而达成度电成本的间接缩减。

3.2 优化选址决策与场地协同开发机制

土地资源渐次紧张,这种情况下,改善选址和场地开发成为削减项目造价的关键举措,项目筹划阶段要全面展开光照资源分析,接入条件评价以及土地政策研究,优先选取年日照时数较长,电网接入半径较短,场地开发强度较低的区域,从而达成发电效率最大化和土地开发成本最小化的双重目的。选址时需巩固同地方政府的协作对接,得到政策扶持和土地使用权的保障,免除因后期手续不全而造成的时间浪费和费用增多情况,要推进土地复合利用模式,诸如“农光互补”“林光互补”“渔光互补”等,通过农业,林业或者渔业同光伏发电系统的结合,做到土地资源的全方位利用,分担土地成本并且提升单位面积的经济产出水平。

3.3 强化设备选型标准化与施工管理一体化

要有效地缩减设备采购及安装费用,就要在设计阶段形成起统一的技术选型和设备标准体系,促使逆变器,支架,汇流箱,电缆以及检测系统等设备做到型号一致,接口标准化以及施工模块化设计,这样就能减轻设备之间的不兼容情况,还能防止施工时的重复作业,从而提升系统融合效率并且缩短安装时间,在此基础之上,利用EPC 总承包或者EPC+F 模式达成采购与施工的整合运作,破除设计,供货,安装各个环节存在的信息阻碍,免除由于设计改动或者交货延迟造成的成本扩大。现场施工阶段要加强统筹协调,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改良施工资源设置,依照现场地形条件及环境限制因素选定最佳施工工艺与机械方案,以削减高额人工成本和施工风险成本,为保证设备选型具备长远的经济性,应当采用全生命时段成本控制理念,在做到初期投资控制的而且,也要顾及设备运行效率,故障率和守护便捷性,从而切实达成创建成本与运维成本的全面改良 [2]。

4 结论

在后平价时代,集中式光伏项目没了补贴依靠,这就对开发造价控制有了更高要求,文章从组件成本,土地费用,设备安装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影响造价的因素,并且给出了对应的控制办法,如果要做到降本增效,就要靠技术提升,管理改善以及政策协同,从而为我国光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参考文献:

[1] 李宏涛 . 光伏发电项目全过程造价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 [J]. 销售与管理 ,2025,(07):102-104.

[2] 陈阵 , 李令 , 于良 . 后平价时代集中式光伏项目开发造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控制 [J]. 四川水力发电 ,2022,41(06):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