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散文群阅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李柳燕
紫金中学实验学校
摘要:本文探讨了初中七年级散文群阅读课堂教学策略,重点分析了通过精选多样散文和设定明确目标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通过组织集体讨论、情感共鸣和批判性思维训练,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散文作品,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七年级;散文群阅读;阅读理解能力
引言
初中七年级散文群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主要是研究如何开展散文群阅读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问题,以挑选适合七年级学生的散文作品为媒介,通过群体研读使学生可以进行思想碰撞交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培养学生进行批判性分析与共鸣,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感受力和思想领悟力。
一、初中七年级散文群阅读课堂教学的概念
初中散文群阅读课堂教学就是在初中七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对一定数量的散文作品进行集体阅读讨论、鉴赏与分享,以培养学生的散文阅读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文学素养的课堂模式。初中散文群阅读是一种综合地阅读与评论一定数量散文文本、通过讨论与分析从而理解及感悟不同文本特征的教学形式,它不仅着眼于学生对单篇文章的理解,也要求学生通过多篇文章的阅读与讨论分析进行不同的视角下文学概念的解读与认识,提高其批判性与多元性思考与表达能力,学生通过相互的讨论与交流观点,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吸收、消化他人的思维成果,继续向合作交流的方向努力。而教师在这种讨论环境中则可以引导并启发学生通过集体智慧共同发现与体会散文中的情感意蕴,学生可以通过对比感受不同作者的文学创作的心路历程与文学鉴赏的理解,理解其艺术创作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领的作用,发现与引导学生在不同文章中发现其情感内涵与思想体现形式及其艺术表现手法,从而加深对学生热爱及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与信心。
二、初中七年级散文群阅读课堂教学策略
(一)精选多样散文
选取多样散文提升初中七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的认知、兴趣爱好、情感要求,选择多样散文文本,使文本呈现出文学性、教育性和契合性,让学生可以通过散文阅读欣赏到不同文学风格和散文写作技巧所带来的不同的阅读经验和思维挑战,提升学生的思维格局,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还可以让语文课堂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选择不同题材的作品,带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通过多方面的散文解读,使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获得散文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情感性,让学生具备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2]。综上所述,散文的多样性选择可以让学生在读文中更好的成长,提升语文综合阅读素养。《春》是朱自清的一篇经典散文,文中有作者对春的喜爱与理解,所以选择此文本进行教学时可以将这一篇散文作为散文群的方式选择一些其他的关于季节自然的文章进行多方位的理解,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框架。对《春》进行分析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文章细致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进行分析,从中抽取作者写作所蕴含的哲理,如生命的连续与自然的循环。将学生组织起来展开小组交流,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独特感受与认知,更好地体会文本语言与内容,并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认知学习散文,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在认识《春》这篇散文的同时,在其他散文中获得启迪。
(二)设定明确目标
第二,拟定目标。在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联系学生阅读水平,明确地拟定文本阅读目标。拟定的目标能够让初中生更有效地关注文本,能够认识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过程。而且文本的目标不能够是一条线,而是围绕情感解读、手法掌握和思想主题。通过明确的具体目标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够训练学生具有批判思维,能够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通过思考、讨论来领会文本。拟定的学习目标能够促进学生的内部动力,能够让学生学习主动、主动思考。如在《秋天的怀念》教学中,该文本通过对秋天场景、人物心理的描绘,来讲述作者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表达作者对母爱的理解以及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激之情。教师要联系教学目标拟定几个具体的文本目标,首先,学习课文,学会解读文本情感主题,即“母爱是伟大的,作者对母爱是赞美之情”;其次,学习文本,学会鉴赏文本中运用的具体手法,如细腻的心理变化描写。最后,理解文本蕴含的思想意义,即“人要顺其自然、珍爱亲情”。通过拟订文本目标能够让学生分别从情感、手法、思想主旨来体会《秋天的怀念》,学生能够分别在小组讨论中、小组反馈中解读文本。这样的设置目标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文章中心,并且可以让学生理解亲情、关爱家庭,提高他们的情感体验、文学感知。
三、结语
总之,针对初中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对多篇散文文章的选择,对教学目标的建立,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自身对散文的理解,使学生的阅读认知能力和文学修养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时通过对学生解读散文时的多角度思考,实现学生课堂参与的讨论,从而形成自身的批判与认可,在其中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和认识,并在自身的情绪产生上形成情绪转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雷宏莎.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课堂散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外交流,2021,028(002):1076.
[2]章伟平.初中散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教学策略[J].新校园:中旬刊,2015(1):4.